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瑞气成诗 箫声独绝 记上海浦东图书馆“诗与生活”瑞箫专场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主持舒冲、诗人瑞箫在诗会现场


瑞气成诗,箫声独绝

——记上海浦东图书馆“诗与生活”瑞箫专场

 

瑞箫、小溪母女诗人合诵 《孤独小孩》、《天上地上的家》

 


李天靖、海岸、瑞箫 和王蕾、舒冲、魏国平

 


 
歌手、诗人陶泥 和诗人瑞箫联合唱诗

 


 
瑞箫为读者签名售书

 


日本翻译家河崎深雪、诗人、古陶瓷鉴定家梁志伟、诗人瑞箫和散文诗作家秦华

 


 “诗与生活”瑞箫诗歌专场大合影

 

2016618日下午两点,瑞箫诗歌专场于上海浦东图书馆举行。本次活动是浦东图书馆隆重推出的“诗与生活”系列第三场活动——《永葆赤子之心的诗人瑞箫》 。活动由浦东图书馆主办,上海心灵桃花源文化交流中心承办,世博管委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也给予大力支持。诗人、诗歌评论家、编选家李天靖;诗人、翻译家海岸;诗人、散文家汗漫;日本学者、翻译家河崎深雪;诗人、词作家,古陶瓷收藏鉴定家梁志伟;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外散文诗学会上海分会主席秦华、诗人於志祥;诗人、上海财大博士沙柳;散文诗作家、复旦大学王舒漫博士;歌手、诗人陶泥,诗人张春华、文化策划人王蕾;诗人箫鸣;诗人艾茜、葛璐、七九以及《新民晚报当代教育周刊》采编主管吴赛华、上海社会科学院张健老师等参加了本次活动,亦有从南京、江西远道而来的翻译家魏国平、诗人刘建彬等到场助阵。本场活动由诗人、歌手舒冲主持。

 

瑞箫——本名张瑞燕,江苏无锡人。诗人、诗评者、诗歌活动策划人、主持人。现供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国际文化交流、诗歌和儿童文学研究和评论工作。习诗多年,2002年起在《诗生活》网站开设专栏:《瑞箫——天光灿烂》;2013年出版个人诗集《木头比我更持久》,在北京上海召开个人作品分享朗诵会;2015年第二本多语种诗集《瑞箫的诗》在台湾世界诗人大会首发。2012-2015年策划主持《妈妈的诗——母亲节北上广全国联动朗诵会》、《草地诗会》等多场诗歌活动。2013年参加中国首届诗歌双年展,2015年参加北京中秋国际诗会,同年入选中国十大诗歌活动家。2014-2015三次入选《新世纪诗典》,作品被译成英、日、西班牙、瑞典、越南、韩语等多种语言。研究方面,著有《论“九叶诗派”的文化源流》、《多元共生的上海城市诗歌》、《上海城市诗歌中的两种声音》、《E时代的上海诗歌》、《自媒体时代的上海诗歌和城市文化》、《在异质文明的边缘》《浮木与残骸》等论文。


钟情缪斯,将诗的能量嵌入自我艺术生命,瑞箫是诗人、学者,也是策展人、诗歌活动家。从20122016年,电台主持人出身的诗人瑞箫,除了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职,关注上海诗歌和城市文化研究,她还身体力行,在上海策划主持了多场诗歌文化活动。努力创作,她的诗歌有现实感怀、也有淬砺出生命的最真实或痛楚之作,她的诗思飞跃时空,其真情是诗的灵魂。著名诗人严力曾这样评价她,“人类用阳光的力量激发自己的潜力,此潜力就是积极生活的勇气,提到勇气,对一个文化人和创作者来讲,诗歌的勇气总是冲在前面的。于是就有了瑞箫这样的诗人,在创作之余,更想努力扩展诗歌精神能被传播的机会,并让它从朗诵场所延伸出去,无论是网络还是短信或者口碑,在这同时,也不忘记自我的反省——我需要钢刀一样的光亮钢刀一样的锋利,逼向你我的卑鄙。”提到瑞箫,著名诗人、画家许德民先生认为,“很多次,在诗歌的场合,都能够看到她——张瑞箫的名字或身影。她在边缘行走,以江南女子的飘逸与隽永,为诗歌正名,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注释。物欲横流,全社会的身心都充满了焦虑和虚伪,人们严重缺失生命的真诚和诗意。谁能够逆喧而静、逆贪婪而空无地坚守诗歌,谁就是诗之女神。”

 

活动开始,瑞箫先深情朗诵了一首献给母亲的诗,也是其代表作《春被》,同时在父亲节即将来临之际,朗诵纪念父亲的诗歌《下一网》。浦东图书馆是她心中的文化绿洲,在浦东这块热土上,作为生活在浦东的上海诗人,她在上海做过很多时尚、先锋、前卫的诗歌文化活动,都是从浦东这里开启。主持人、诗人舒冲点评瑞箫是上海具有多元角色多种身份的人,既是诗人,又以策展人出名,曾做过DJ做过主持。她的创作也具有双重性,作为女性诗人,却具有男性角色的话语特质。作为一个策展人,却被推到幕前,瑞箫自觉诚惶诚恐。她拥有多重身份,主持人是过去的职业,理论研究是今天的工作,策展是业余爱好,本质上她是一个诗人。作为一个诗人做了那么多的诗歌活动、策展、翻译、研究等虽令人疲惫,但从书斋走到广场,具有实践意义。反过来,作为理论研究者,她对自己身份的认可却是:首先是一个诗人,是诗歌把她拉回舞台,无意中她把过去的主持生涯和今天的诗歌活动结合在一起。父母去世后,感谢诗歌给予她支撑,感谢大家给予她肯定。上世纪80年代,诗歌运动狂飙突进,但90年代市场经济大潮泥沙俱下,诗歌日益消沉,新世纪后借助网络传播,又有所回温,她就在这个时期选择回归了诗歌。她称自己是born poet ,作为“天生诗人”,诗融在血液里,无论做什么,都会写诗。

 

上海《城市诗人》社的元老梁志伟老师也谈到了诗歌的复兴,他一直把瑞箫当作当代上海专业的诗歌研究者,他赞同瑞箫的观点,上世纪九十年代消沉之后,新世纪以来诗歌发展如火如荼,土豪之后必出文豪。现在是当代最好的写诗时代——我们要回归诗坛。他认为,30年来我们经历的心灵战争是更残酷的,敏感的诗人能捕捉到社会的信息,写诗的最高境界是上升到哲理。梁老师提出,诗人写作百分之七十到九十可能都是产品,而瑞箫的《春被》却是很好的工艺品。瑞箫的诗里:有农耕文明的《春被》;有海洋文明的《白夏》;有现代文明的《低俗生活》(擦亮钢刀,刺向卑鄙的生活);有心灵挣扎产生的《双河•裂缝》。瑞箫的诗是传统性的是现代性的,是女性化的是男性化的,更是属于中性化的。他说,当代好的诗人都处于一种“非人状态”,尤其好的女诗人,借用“白马非马”之思维,瑞箫属于“女(诗)人非女(诗)人”。瑞箫人是跨界的,诗也是跨时空风格跨流派的。瑞箫目前已储存了许多成为“好的女诗人”的充足的能量,诗人艺术家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首(件)”!而瑞箫的生活是诗歌艺术品。他说诗歌本就是一个高级的玩笑,并且开玩笑说今天是诗歌女王瑞箫的诗歌活动和诗歌生日,也是她与诗歌的结婚纪念日,而瑞箫最好的代表作其实是她的女儿——天才小诗人李小溪。

 

尽管时代在不断变迁,但诗人的心灵则永远能捕捉到最炽热的内容。诗人阿角点评时称他已经将写诗作为一种习惯,一段时间不写便会不踏实,总觉得空落落的。阿角认为,瑞箫的诗歌有男性化的倾向,有男性的坚硬,瑞箫的诗中有一股直扺现实的直抒式狠劲和硬度,如《河马》、《刮痧》、《气量有限之两个女诗人的俄罗斯之旅》、《热爱生活》等诗歌非常明显。每个诗人不可能摆脱传统,但她没有落入俗套的传统诗艺抒写,并极具自醒的现代意识,使她突显地有别于同时期其他女诗人。瑞箫的诗歌语言,硬朗明化,素描式勾勒下又有细腻的部分。

瑞箫坦言诗歌是她的挚爱,因为诗人本质上都是孤独的,所以才有跟诗结婚这样的玩笑。她说,我们这代人成长在相对平和的生活环境中,遭遇的都是日常生活的心灵悲剧,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面对的是更加深刻的自我精神的反省和坚守的问题,十几年前在网络上写作时,她也并不追求发表。谈到性别识别问题,很多人从前一直以为她是一个男性诗人,其实她也有《说出女人的声音》这样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品,但较少。这是源于她很不愿意在创作中刻意展现自己的女性姿态,她觉得自己在创作时,首先应该是一个人,一个大写的人,其次才是一个诗人,最后才是一个女人。在写作时,她常有亮剑的冲动,要像个战士一样,跟自我、跟生活搏斗。如她的《低俗生活》,又如她在《活路》这首诗中所言:她是自己的战士。

 

在一个多元文化共存共融的时代,中国当代文学文化已经面临来自世界文学的各种挑战。从事国际文化交流研究的诗人瑞箫已意识到当代中国诗歌走向世界的必要性。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诗歌翻译是一个重要桥梁。本次活动还邀请了外国诗歌翻译家,来自日本的河崎深雪博士和来自澳大利亚的Rob Schackne老师。河崎老师认为瑞箫著名的《春被》这首诗令人感觉到中国的传统,诗歌里的图案对外国人有一种吸引,另外更吸引到她的是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瑞箫的诗歌可以令人看到社会,《上海早晨》这首诗谈论了上海的变化,《新的住宅小区有没有丧事》写到在商品房中的死亡。诗人、翻译家、复旦大学教授海岸先生从翻译角度判断瑞箫的诗歌很适合翻译,翻译成其它文体仍有其味道。海岸认为,由于诗人懂英文,所以她创作时会注意到用字择词,使它具有多种语言的质感。澳大利亚诗人Rob Schackne认为,诗歌有关一切我们可能错失的瞬间,一个夜晚,一种韵味,一道香气,而瑞箫像虎一样骑着她的记忆而来,她诗中的意象提醒我们,必须关注这个世界。Rob特别欣赏诗人瑞箫诚实和直率的方式,她要求读者去思考并追寻他们的来源、家庭和爱,他认为,她是一个大胆的实验者。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魏国平老师也肯定了翻译在文学创作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瑞箫的诗歌既保留了干净的汉诗气息,翻译过去又具有无限可能性。最后,海岸老师称赞,由于瑞箫的存在,使得上海浦东地区的诗歌活动近年来较为活跃。

 

诗歌评论家李天靖点评瑞箫有一颗赤子之心,她是无锡人,是江南女子,但内心如“钢刀一样的锋利”,她为人为诗有刚烈的一面。她的诗歌方面,雄性大于雌性。她的诗歌受到西方宗教的影响,那种原罪的影响,她能面对死亡,具有后现代之光。瑞箫多年来坚持诗歌的创作,是对自我的救赎、刷新。在全国很多诗人当中,她能做到对自己内心深度的开掘。张瑞箫2013年由类型出版社出版的诗集《木头比我更持久》,2015年出《瑞箫的诗》,其中一首代表作《低俗的生活》 “我需要/钢刀一样的光亮/钢刀一样的锋利//逼向你我卑鄙的生活”。可见她逼人的英气。 三年多来瑞箫写了不少这样的诗作,叙写这个现实世界的纷乱,也有对自我心灵的解剖与修为的历程。一如诗人严力常说的,诗人常常人格分裂;但真正的诗人,做人与做诗应该是一回事。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一书说,爱与恨是文学的基因。张瑞箫作诗做人,爱的决绝、憎的分明,有目共睹。她的内心永葆一颗赤子之心,这决定了她是一个诗人。瑞箫二十余年的诗歌创作,一开始受到至深的影响,对于她而言,仿佛是一种宿命,由此永葆一颗赤子之心,于自我生命长达二十余年对现代诗的挚爱,跋涉在这莽原和丛林之中义无反顾,在结晶于情感、智性的一本《木头比我更持久》诗集里,留下不少引以为傲、对自己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这之后的三年多来,她在口语诗写作上精进不止,力求语言的干净、“意识”的深度、智性的含量,在这条求新求异求变的山道上,不时摘下自己结出的诗的果实,她的《天上和地上的家》,与女儿小溪谈论生死,没有对死亡的丝毫恐怖。她写了覆盖充满了母爱温情与母德之美的《春被》;写了于生死恍惚的穿越中《父亲》;写了大道之简之美的《西行记》,都浸淫了女诗人的一种博大的爱,对女儿,对父母,对别人的仁爱之心。李老师发言最后,期待她于今后诗学研究的道路上,努力践行诗歌现代化的理念与追求,不断创作出更多富有个性的作品。上海是永远的激情与创造之地。李老师感谢她这些年来的无私奉献,风生水起地做了这么多诗歌公益活动。

 

本场“诗与生活”的主持是上海诗人、歌手、剧作家舒冲,他提到现场读者关注的教育问题,谈到诗歌教育的作用。他说,很多诗人希望子女继承文脉,瑞箫也有心栽培自己的女儿。瑞箫说做诗歌活动,与父母有关,几年前全力以赴在医院照顾病重的父母,无暇他顾,后来携母去日本,樱花下看到人生原来也可如此唯美,父母去世之后诗歌就变成她的依靠。其实瑞箫从未刻意培养孩子做诗人,诗人是天生的,无法培养,但作为母亲,可以学会近水楼台,比如她作为一个诗人,就常把孩子带到各种诗歌场域,让孩子潜移默化吸取营养,有一天就可能语出惊人。小溪小时候童言无忌,孩子天生是诗人,作为母亲帮她记录,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会写诗了。小溪如今对诗歌已有一些自己的认识,她认为诗歌需要独特,要说出与众不同的话。在各种诗歌的场合与中国当代许多优秀诗人的接触中,小溪就像小荷才露尖尖角。谈到诗歌创作,瑞箫说一开始每个人都可以写诗,从童言到青春期写作,但要继续写下去确实不易,后期写作不仅需要个人阅历、知识累积,还需要坚持。活动现场,诗人母女瑞箫和小溪一起朗诵了母女对话的诗作:《孤独小孩》、《天上和地上的家》。

 

其他到场的诗人文化人也各自朗诵了瑞箫的诗歌。诗人秦华朗诵《梦游者》、《春眠》;文化策展人王蕾朗诵了《白夏》;王舒漫博士朗诵《低俗的生活》,她认为读“低俗生活”的快感不亚于读昌耀的诗,有一种粗犷,一种辽远,一种穿越心灵的真正的大;诗人、沙柳博士朗诵《刹车》并点评;诗人张春华朗诵《双河裂缝》,认为瑞箫巧妙地运用语言,这是某种富有启发的巫术;南京理工大学的魏国平老师翻译并朗诵了《春被》,分析比较了《春被》的几种英译;特意从江西赶来上海的《九江作家报》编辑刘建彬朗诵《新的住宅小区里有没有丧事》;80后女诗人艾茜朗诵《红》;诗人七九朗诵《城市们:南京》;诗人葛璐朗诵《万物皆虚空》;诗人箫鸣认为,读瑞箫这样充满智性的诗,让他真正领略到——“读一首好诗,让你进去时是一个人,出来时已是另一个人”。

 

最后民谣歌手、诗人陶泥与瑞箫合作演唱瑞箫的诗《唱雨》,陶泥也演唱了他的代表作《好人奖“外公”》,诗与歌瞬间交融,将本次“诗与生活”的专场活动推向高潮。

 

活动最后,瑞箫感谢各位嘉宾和其他诗人持续关注她在《木头比我更持久》之后的新创作。作为诗人,她希望自己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用诗歌与大家相见。作为策展人,她坚信,在文化多元共融的今天,诗歌艺术依然有存在的充分理由。人们将见证,诗歌艺术的核心——诗意将持续渗透进入都市生活的各个角落。(张瑞燕 葛璐 供稿)

 

 

附:瑞箫诗歌精选十首  

 

《春被》

——写给母亲的诗

 

松绿色的春天

此刻正停在我的被面

鸣叫

 

古代中国的春之声

花鸟虫草鱼龙

百子图

母亲的祝福像一片温暖的天空

此刻正覆盖着

我和我的孩子

 

2015春上海

 

《阿凤》

 

天井里的阳光丝丝缕缕

 

冯家大小姐阿凤

站在潮湿的青砖地上

晒太阳

 

四周都是黑暗

 

我梦见

她还年轻

她穿着镂金的旗袍

玻璃丝袜高跟鞋

 

她独自玩着纸牌游戏

 

20035

 

《梦游者》

 

活在梦里的人

像鱼在水里浮游

不时吐出无意义的快乐泡泡

 

平凡的生活 物质的世界

 

痛苦偶尔

也会像呕吐物一样冲上来

汹涌澎湃到黎明

 

是在水中徜徉?

还是在太阳下曝晒?

 

绝望的根子

梦幻的枝叶

开出了虚妄之花——

 

2007.7

 

《错误》

 

从虚词到虚词

你相信吗?

在黑暗的房间里找一只根本不存在的黑猫

这是一句电影台词

还有一个更精彩的动词

这是一份送给情人的礼物

刺激的玫瑰或香水

 

也有个名词

但不是用来称呼猫科动物的

在太阳底下

猫是盲目的

它的眼睛在阳光下发出水钻的光彩或波纹

它在阳光里无精打采

独自过着漫无边际的夏日

 

猫看起来更象发痴作嗲的懒女人

它疰夏或中蛊了

象一阵风沙

其实不懒惰和盲的时候它很直接凶猛

更像黄昏天空下四处游荡的狗

 

红色的狗

它不妖媚

它是乡下稻草堆里顽固的狗

 

20027

 

《城市们:南京》

 

南京那城

恐怖着呢

 

谁说过的

 

纪念馆中山陵明孝陵陵陵陵

想想地下

死人堆叠着死人

好死的堆叠着好死的

不是好死的堆叠着不是好死的

好死的堆叠着不好死的堆叠着好死的不好死的

 

古都古城古中国的地层啊

一层

一层

一层

一层

一层

一层

一层

 

车来人往

现如今活人们从太阳底下走过

倒也相安无事

 

2002

 

《自白》

 

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

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

 

结果只拆掉了一个点

 

折折折折折折折折折

折折折折折折折折折

 

2016.2.24

 

《低俗生活》                

 

白天是一片白                 

黑夜是一片黑  

              

如同鄙夷着你和你的生活       

我憎恨这连天连地的黑暗      

 

我需要                       

钢刀一样的光亮

钢刀一样的锋利 

             

逼向你我卑鄙的生活   

        

2004-2005

                               

《一刻》

 

一架飞机蠕动在天际

 

几万公里的荒芜

指甲般的舷窗

炫目的四重天

 

金色的

蘑菇云一样的安静

白色的

丝绸间的窸窣

 

玫瑰花般芬芳的黄昏

 

不知身在何处的你

和不小心拥有了神的视角的我

都是罪恶的

 

2015.11.13.台北~上海

 

《卧塌上的雪》

 

黎明苏醒

闭目看见

苍白的曙色

从窗户漏进来

 

我看见一侧的雪白枕头

薄薄被褥

像隆起一座雪山

 

我欢迎一座雪山

进入我的睡眠

 

瑞箫2015.10.24 

 

 

《阵痛》

 

一阵气流袭来

差点把我们掀上天

可我们已经在天上了

所以我只好说

一阵气流差点

把我甩出历史的舷窗

 

天旋地转

即使天地倒转

碧蓝的海水和天空还是温和的

 

隔海相望

一个半小时的航程外

有一个小小的溃疡

在人的最要命处

多年来一直没收口

不能割除

那去了势的终归不能叫中华文化

无法根治

这溃疡自顾自

已日长夜大

干脆用一张白色创口贴封住它吧

顺便也封住十几亿人的悠悠心结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等有一天撕开它时

但愿你不会像狼一样

疼得直嚎

 

那一阵翻江倒海的气流

被暂时定名为——历史的阵痛

 

为了呼应这个身体政治学的命名

刚一走进台湾

我的身体就开始流血……

 

2015.11.5


来源:作家网



作家网——作家自己的网站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作家网一点就亮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