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这位马尾老依伯痴迷二胡几十年,拉得好听做得漂亮热销各地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马尾的事儿』可快速关注

那一年的下德村,夏天和知了如期而至,山边的榕树长得茂盛,绿得浓郁。午后的村子里总有一阵阵婉转惆怅的二胡小曲,一个驻点在村子里的师范生对着二胡声传来的宅子喊道:“阿姨,您快让拉二胡的‘老伯’出来教教我们吧!”阳台上的老妇“噗嗤”一笑,“那二胡是我儿子叶广永拉的。”虽然已经过了49年,但再提起那个明媚的午后,已经年近70的叶广永仍记忆犹新。


叶广永祖祖辈辈住在下德村,他是一位乐器手艺人。在他的家里,大大小小的屋子几乎都被二胡、三弦、梅胡、椰胡等占了地方。“这把琴是我很喜欢的。”叶广永从卧室拿出一把二胡,就开始忘情地拉,一会儿是《铁道游击队》,一会儿是《北京的金山上》,他眯着眼睛,完全沉浸其中。

 ▲正在拉二胡的叶广永 


叶广永说,自己从小就喜欢二胡,拉的第一把二胡还是邻居叔叔家的“废品”。“我们小时候哪像现在孩子有那么多玩具,别的男孩都爱玩滚铁圈,我不大一样,我就喜欢二胡。”没钱买二胡的叶广永成了邻居叔叔家的“常客”,有时是安静地听着,有时眼馋地摸摸琴,直到有一年,叔叔家的二胡破损了,叶广永便向他借了来,成了他“触碰”的第一把琴。


1971年,叶广永辞别家人成了永安煤矿的工人,井下的日子枯燥且乏味,队上的工人们开了赌局,消遣着无聊的时光,叶广永却找到了其他的爱好——打猎和拉琴。白天,他在黑暗的矿井下撒着汗水,夜里,他拉起琴思念着家乡。

 

流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到叶广永两鬓斑白,女儿也长大了。孝顺的女儿珍惜父亲的爱好,到福州一家琴行给他买了一把800块钱的二胡,叶广永欣喜若狂,虽然珍贵得似宝贝,但还是得着机会就拉琴,三个月后这把琴坏了,叶广永气得直跺脚。“这么贵的琴怎么就坏了?”他气不过,特地到琴行找老板理论,到了琴行里,叶广永仿佛进了“大观园”,挪不开步子,移不开视线。“看着各种各样的二胡,我寻思着,我在煤矿里学过木工,何不自己做一把结实的二胡?”


凭借着多年的爱好,叶广永脑子里早已有了“制作图纸”,回家后他找来木材。琴头、琴筒、琴杆、琴轴……别看一把二胡不大,却有多道工序。”叶广永说,制作一把二胡要经过凿、铲、磨、抛光等程序,往往得花上半个月时间,。“琴筒六个边的角度,琴轴的大小都有讲究。”叶广永说,制作二胡需要的是耐心,有时一个琴轴上的雕纹都要雕刻几个小时,因为十分耗眼睛。


叶广永一连做了三把二胡,而且都制作成功,这可把他高兴坏了,他把二楼最大的房间腾出来做了工作间,摆上各式各样的工具。由于二胡如发音原理是靠琴弦震动琴筒上的皮膜而发音的,因此蛇皮的好坏至关重要,叶广永便特地请朋友到山东买蛇皮,一卷4米长的蛇皮能鞔的二胡不多,但只要听到二胡动听的声音,他就心满意足。


看着叶广永把家里弄成了“二胡制作工作室”,妻子起初不乐意,“做那么多二胡,谁会向你买?”不料,听过叶广永弹奏的乐团艺人们看中琴的质量,果真上门求琴。一传十、十传百,叶广永做的琴销往了武夷山、顺昌、莆田等地,成了远近闻名的二胡手艺人。但老叶还是埋头做,他说“不为卖钱,只为了这个爱好”,因此即使有时候没人上门购琴,他还是会习惯性地走进工作间,享受着一段与二胡相伴的时光。



值班编辑:郑婷、张桂芳



如需转载,请向小编申请授权哦~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