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经验谈】跟我一起学葫芦丝“傣味”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总第449期!2017第249期。精心编选,用心编辑。一切,都是为了观看管乐飞扬的您---我的朋友!


葫芦丝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究其原因离不开她那迷人的音色,目前虽然大量涌现出各种风格的乐曲,但纯傣的葫芦丝乐曲是常青树,永远是葫芦丝人的最爱。


一些丝友们在学习葫芦丝达到中高级水平以后,却发现很多傣味的乐曲仍然吹不出味道来,觉得不得门道而无从下手练习,原因是在传统葫芦丝演奏中有着某些特殊技巧,同时需要这些技巧的默契配合才能演奏出纯正的傣味来,我只能就其中几个典型的傣味技巧分析入手,给大家进行阐述,以方便丝友们针对傣味的学习。

1、虚指颤音

  

虚指颤音是传统葫芦丝演奏中最具特色的、不可或缺的技巧,特别是中音3(全按作5,如果全按作4,就是2,以此类推)的虚指颤音,要求与本音隔一孔的手指全孔颤动,全孔颤对声音的影响较大,而要产生柔和的水波纹效果,就需要注意气息的配合,适当减弱气息。


同时手指的动作要轻柔,接触到音孔时的动作要虚,及触即离(我不赞成虚指颤音也称为隔孔“打”音的说法)。颤动的频率是要根据音符的时值、乐曲的意境、演奏者的表达等等因素来决定,这里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也多姿多彩。例如一个十六分音符的3,时值短,频率只能快,例如《竹林深处》里多处出现的十六分音符3

       

又如一个四拍子的长音3,这时的虚指颤音频率就会有一个变化,从正常速度渐快,然后再渐慢,同时配合气息控制,柔和的音波就能呈现,当然这个变化也不是一定的,可能先快后慢,也可能先慢后快,不是一成不变的。

  

特别指出的是傣族乐曲中一些中音6的虚指颤音,如《出洼之夜》行板部分的6音,这里我们平时采用左手中指颤,而此曲采用左手食指颤,水波纹比较强烈,但有特殊的类似原生态的味道。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音都需要虚指颤音,有些丝友在学会虚指颤音后,在超过一拍以上的音符都习惯地加上虚指颤,这点是不合适的。


例如《金秋月下》的引子,这里的5只要保持平稳就可以了,甚至连气震也不需要。


又如《竹林深处》的引子部分,这里的5同样也是不使用虚指颤的,略可加一点气震音。我听了大量的纯傣乐曲,总结出来几乎所有的中音5都不加虚指颤。


2、抖指断音

  

这个技巧我是在龚家铭老师的《孔雀神韵》一书中得知名称,但早在2006年我就开始使用了这个技巧,但是苦于一直没有技巧名称,在教学时就简单称之为“高度叠音”,龚老师用“抖指断音”来命名,很形象、贴切,通俗易懂。

  

我们在乐曲进行中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分开同度音:单吐、打音、倚音、叠音(我在《以如何区分同度音为切入点谈抖指断音》一文中有详细阐述),傣味技巧中也经常使用这类技巧,但更为常用的却是“抖指断音”。


抖指断音,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手指抖动在两个音之间加入了另一个音,从而把音断开。那么问题是抖哪根手指?如何抖?其实很简单,以全按作5为例,一般而言,1音以及以下音在需要断开的时候全部抖动左手中指,抖的方法就是手指迅速离开一下音孔,以便插入一个音高在降3左右的音(此示范是全按作4的,因此音高在降2左右。)

  

当然在一些乐曲中1音以上的也可以抖指,这时抖的动作不变,只是手指有变化了,具体抖哪个手指要根据乐曲的需要来定,如《葫芦丝的传说》中开头2316(低音)——,这里的3就抖左手的拇指,有很强的跳动感。

  

另外,并不是同度音才可以使用这个技巧,不同度的音只要乐曲需要也可以抖。赵洪啸老师在《野狼》一曲中所使用的音序打音技巧与抖指断音如出一辙,仅仅是野狼一曲用是用两个手指一起打。


3、抖指滑音

  

大家都知道,葫芦丝音乐最大的特色就是“轻、飘、柔”,要吹出委婉的音色,滑音是必不可少的。在掌握了基本的滑音技巧后,我们发现有些乐曲中的滑音要求更加浓烈,于是有了一种技巧名称叫“叠滑音”,为了名称的统一,我建议把这个技巧称为“抖指滑音”。

  

抖指滑音的手指抖动动作与抖指断音相似,速度稍慢一点,当然这是相对而言,实际操作的时候速度还是相当快的。抖哪根手指也与抖指断音相似。


例如我们在做16(低音)的滑音时,正常做法是先吹出1然后下滑至6,而在做抖指滑音的时候,在下滑至6之前左手的中指需要抬起一下,以便加入一个音高在降3左右的音头。哏德全的《勐养江畔》就是这一技巧使用的代表作


4、下行叠音

  

我们在对初级学员讲解叠音技巧的时候,经常会说道:当音乐平行或者上行的时候可以采用叠音技巧。因为叠音就是叠在上方的音,这个音是比本音音高的音,如一般情况下1的叠音是2,2的叠音是3,3的叠音是5。


当音乐平行或者上行的时候,这个音很容易就加进来。反之,如音乐下行,2—1—,这后面一个1按正常的技法就加不上叠音了。

  

哏德全在《金秋月下》一曲中大量的使用了下行叠音,具体的操作方法举例如下:5—1—,轻吐出5后,左手三指本应同时落下以奏出1音,而在做下行叠音时,三个手指应有一时间差,此时我们无名指与食指同时落下,中指稍慢,同时稍加强气息,1上的一个叠音就出现了,这个叠进去的音高也在降3左右。


而在做2—1—的时候有所变化,此时我们轻吐出2后,在左手无名指下落的同时,左手食指迅速开闭一下,于是在1的上面加上了一个音高在升4左右的叠音。

  

我们在做下行叠音的时候要注意手指的抬起高度,不宜过高,意思就是这个叠音加了的效果是:听上去就是感觉不一样,又不太听得出加了什么技巧,大家可以多听听哏大师的乐曲,在他的很多乐曲中使用了这个技巧,特别是在中音1上。


5、放音

  

关于这个技巧我没有好的名称来赋予它,龚家铭老师的《孔雀神韵》随书光盘中的众多示范曲中曾多次出现,如龚家铭整理的《芒市坝子山歌》。

       

一些乐曲中也出现过(有老师称之为“赠音”),但这是借用笛子中的技巧,它有特定的操作方式和准确的时值。而在傣味乐曲中,这一技巧会变得可有可无,可重可轻,非常的随意。因此我认为不能等同于赠音。

  

放音的操作方法很简单,在一个音或者是一个乐句的结尾,手指随意地放开,放开后的一瞬间收住气息,自然地带出一个音来。这个音的音高也是比较随意的,有时是5,有时是6,有时根本就没有准确的音高,说得更随意点是演奏时临时发挥。

6、咕音

  

我们在葫芦丝教学中一直会很注意如何消除咕音,但在一些傣味乐曲中咕音却是可以出现的。


有一首录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小F重奏乐曲《列哨》(演奏者我已无从考证),小f嗲声嗲气地叙说着傣家姑娘浪漫的爱情故事,中间夹杂了好多咕音,开始是以为演奏者的技艺不精,后来却越听越好听,原来是故意放进去的。


我尝试着在《葫芦丝的传说》一曲演奏中也使用了这个技巧,到现在也没有人提出我演奏时出了咕音。1—咕35~~~~~,我只能用“这样演奏会带有原生态的味道”来解释。

  

当然仅仅知道基本的傣味技巧如何使用并加以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演奏大量的纯傣音乐并深入了解傣族音乐文化才能有所体会。特别指出的是,这些技巧的背后有一个必须强大的系统技巧在支撑,这就是气息技巧,如果气息的技术不到位,前面讲的这些技巧最多也只能练习到形似而神不似。

  

以上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傣味技巧,或有缪误,或有不足,望指正补充。


《想在竹楼安个家》曲谱

资料来源网络,本平台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关注吧

走过路过 不要错过

              传承国乐  传播国乐  

              管乐飞扬  每天七点

              与您有约  不见不散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葫芦丝教学经验谈 | 16丝曲欣赏 | 葫芦丝的传说 | 佤寨欢歌 | 梦回故乡 | 草原美 |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 月夜思乡 | 月夜风荷  | 弯弯的月亮 | 孔雀姑娘 | 彝乡小调 | 敖包相会 | 阿佤人民唱新歌 | 康定情歌 | 梦里水乡 | 一袖云 |  在心里从此有个你  | 恋人心 | 灰色空间 | 族舞曲 | 小苹果  | 多情的巴乌雪域踢踏 | 赛马 | 竹林晨曲 | 芦笙恋歌 | 刘三姐专辑集  | 彩云追月  | 梦中的小竹楼  | 涛声依旧  |  蓝色的香巴拉  |  情深意长  |  十大姐  |  傣家妹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内容任您看!

↓↓↓↓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