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琴箫剑气浅谈初学朗诵者的问题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对于一个朗诵爱好者而言,听力、鉴赏力和朗诵同样重要,你的听力决定了你的朗诵水平。经常听很多朋友说:我不会读,但是我会听。这句话恐怕很多人都很熟悉,这也是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但是我想说的是,你不会读,你就一定不会听!一句老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一篇文章,当你真正去读的时候,你会发现,有时候自己事先预计的一些东西,在实际朗诵中是不合适的。


朗诵的人,听力很重要,因为良好的听力能让我们分清楚什么朗诵作品是好的,什么是不太好的。经常在朗诵群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朋友发了一个大师诵读的作品后,激不起任何涟漪,在我看来,那些作品是真值得我们聆听学习的,无论从基础的吐字归音、咬字发声还是到情感的运用都可圈可点,但是有朋友发了个自己练习的朗诵后,马上会出来很多人点赞表扬,有的甚至有点捧上天的感觉,有一次,在一个群看到有人发了自己作品,好些人出来表扬到天上去了,好奇之下,点开听了一下,突然感觉很迷茫,这朗诵不光情感不到位,通篇一个腔调,语气语调无任何变化,断句细碎,情感滥用,语流不畅,语音生涩,连最基本的字音都不准,怎么能担得起“最高水准、听醉了、听哭了”之类的评价呢?


私底下了解了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一位说:“别人都说好,我就跟着说好了,其实我都没听~”一位说:“大师们读的,我表扬了,人家也看不见,群里朋友自己读的,我赞许一下,人家还能领我的情”。听了后哭笑不得,不由更加迷茫,对于初学者,鼓励是必要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很多群里的朋友都是喜欢朗诵,但是并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大家都异口同声以超高的评价来表扬那些存在很大问题的作品时,其他的朋友会认为那样的作品肯定是精品,从而有意识的去模仿或者朝那方面学习,殊不知越学到最后,越进入到一个误区。所以我现在基本不进群,包括以前自己平台建立的群也都退了,没有退的,也基本不太说话。


听过一些朋友发的朗诵,大部分初学者的练习作品大都有一些通病:通篇一个基调,缺乏语气的跳转,情感表达不到位、层次不分明、无法准确的把握诵读的节奏,有的是语音不流畅,有的是念字成分居多,有的是看似通篇很用情,最终无一处有情……


还是那句话,学朗诵,要学会锻炼自己的听力,能知道哪些可以为自己吸收,哪些是有问题的,应该摈弃。名家大师们虽然不是每篇作品都是精品,但是能成为大家,必然有其道理。我们听方明读古诗,可以学到那种古典诗词的韵味之美,我们听徐涛的朗诵,可以学他朗诵中的 情 的运用、语言的张力、独特的处理,听肖玉,可以领会她于平淡的语气中蕴含的淡然之美,比如她解说的江南,那种娓娓道来的声音里,可以听出深厚的文化和不凡的语言功力~~~多听大家作品,听他们读文字时的处理方式,然后自己读一遍,对照一下,对于提升我们的朗诵,是大有益处的。


可能很多朋友初学朗诵,往往感觉诵读中的某一个技巧便是朗诵的全部,他的朗诵知识面仅仅停留在那一个层面上,不知中国语言博大精深,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这样以自己知道的那点技巧去听别人的朗诵,往往会以偏概全,曾经有一位刚学朗诵没多久的人说,中国的播音泰斗夏青播新闻不好,为什么不好呢?说因为他不懂胸腔共鸣,听了这话,哭笑不得,新闻播音、朗诵、唱歌这些声音艺术形式,因为形态的不同,我们所用到的共鸣器官、发音部位是不一样的,这里不多说了。上次在学员班和学员交流中国话这首诗歌时,谈到了里面有众多的排比,我们要读出其中的变化,一些初学者往往只知道节奏上的变化,便以这个作为变化的全部,其实,变化的形式也是多样的,重音的处理、不同句子情感的深浅、断句的不同、音高、音长、音强的不同等,都是变化,当我们只停留在某一个层面,而不知道表达手段多样性的时候,他的朗诵水平也必然在一种浅层次上。说一段故事,几年前,我在一个地方用了个别的名字朗诵我写的一首诗《红楼花魂》,一个人评论说:“麦上这人连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意思都不懂,就上去瞎读。”听了以后不知怎么说才好,,结果对方说听不懂他说话,然后说:你的普通话太差了。,说:你说我别的我没意见,但是你说我普通话不好,这个我不服。同样我也想说一句:你说我别的我没意见,但是你要说我自己不懂自己写的文章的意思,我不服!哈哈。这只是一个小插曲,但是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听力确实很重要,真正水平高的听者,他对某篇作品的理解、认识、看法一点不会比朗诵者低,因为只有对作品通篇了然于胸,并且知道如何表达,如何准确传情达意,才能对别人的朗诵提出合理中肯的意见。我一向认为,点评别人的朗诵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这意味着要做很多的功课,要对朗诵作品进行的深入的了解,同时兼顾朗诵的多元化表达,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一向不敢去主动评论别人,有这功夫,我更愿意自己找篇文章去读读。


一个人的胸怀、格局比朗诵更重要。朗诵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各方面的修养与学识,这就注定了要有一个海纳百川的胸襟。当你的胸襟、格局小到只能容纳自己的时候,朗诵艺术的生命力也就戛然而止了。朗诵艺术的发展需要有大情怀、大格局,这种情怀与格局将能使我们看到更多的色彩,朗诵没有标准,更不能说谁最高,心里能容下自己,也能容下别人,虚怀若谷,艺术才能纯粹。当我们排斥一些真正的好的朗诵艺术作品的时候,事实上也就堵死了进步的道路。朗诵贵在真、贵在纯,声音里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学养,透露出的是自己的气质,当具有大胸怀和大格局时,声音必然大气而开阔,境由心生,声由情出,朗诵起来,无论婉约缠绵、还是气势磅礴,必有着一份触动人心的情怀;当心胸和格局小到只有自己时,其声必衰,其情必短,哪怕声音表面的光鲜依然掩盖不住作品内在的苍白。一切的朗诵作品最终感染人的不是声音本身,而是我们的内心,心有多大,朗诵艺术的舞台就有多大。


各种团体、平台更需要大胸怀和大格局,才能将朗诵艺术发扬光大。朗诵艺术的发展在于百花齐放。固步自封,壁垒森严,关起门来做朗诵,朗诵艺术发展不起来,平台也不会做大,这与人的胸襟有关系,一个心胸狭隘、目光短浅的人会造就一个自私狭隘的平台,这种平台是推广不了朗诵艺术的,他必然永久局限于很小的一个圈子里,格局将越做越小,最终消失。

作者简介

琴箫剑气, 我歌月徘徊文学朗诵网微信平台主播,朗诵艺术家,原电台新闻主播,曾在中央电视台解说专题。多次获得中国广播奖好作品奖。声音浑厚磁性,其朗诵作品能深刻表达作品内涵,朗诵风格大气与委婉兼备。早期工于写作。

编辑:石河子朗诵艺术协会

微信平台编辑组

编辑邮箱:406926026@qq.com

平台转载,须注明出处,欢迎投稿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刻处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