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西街可以听丨来自南音世家的姑娘,她的声音你不听会后悔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第二十二卷

“有种声音像海滩上的落日” ——
你听着很暖,心里却在澎湃。

今天为大家配音的美少女,

出生于南音世家。

她的故事很精彩,

聊完咱们再听她配的《小巷》


↓ ↓ ↓ ↓ ↓ ↓ 


△ 她的网名“天光时”和她的真名,用闽南语发音是一样的,

爱玩的“天光时”,说想跟大家打个哑谜,她的真名是两字叠音,和“天光时”的闽南语发音一样,猜出来的朋友可以留言告诉霍霍。


23岁的“天光时”还给霍霍发来一段五分多钟的“配音秀”,充满魔力自由换挡的声音,是长相甜美的她,最具爆发力的“演技”。


▽ “天光时”的配音秀串起近20个女色



“配音秀,是最近才玩上的,感觉我在语言演绎上还挺有天赋的。我很爱播音,特别是闽南语,所以这才报名来了!”她笑起来眉黛弯弯,说,自己玩的闽南语圈子,好些朋友关注《西街记忆》,还常探讨下哪些发音不地道。自己也想来尝试一番,交流学习。

   

 “天光时”出生在鲤城一个显赫的南音世家,家里四代人都是地道的南音迷,奶奶吴淑珍常年在东南亚一带教南音,爷爷郑泽胜曾在泉州高甲剧团工作过,南音四管都精通。她是第四代,笑称,“打娘胎就在听南音,家中每天都有丝竹声,家人聚一起就开始南音音乐会”。

    

受艺术家庭的熏陶,她七岁登台表演南音,九岁自弹自唱《直入花园》,因为奶奶的关系,她至今还时常前往印尼、台湾表演南音,在泉州南音圈子里也是小名人一枚。


    

因为喜爱闽南文化,初中毕业后,她到泉州艺校闽南语播音主持专业。曾在晋江工作过,现于电视台兼职闽南语主持。

    

对闽南语学习越发深入后,“天光时”越来越爱闽南文化,2015年已经工作一两年时间的她,决定要考大学,更加系统地学南音。

    

三个月的备考后,她以文化课加专业课六百多分的成绩,考入泉州师范学院南音专业。


“我几乎是学校最老的大一新生了,专业里15名同学大是97后,我喊他们‘小朋友’。”比同学大上四五岁,加上有深厚的南音底蕴和丰富的演出经验,“天光时”比同学成熟很多,也更有学习的自觉。

   
△ “天光时”去年参加《陈三五娘》讲古比赛  by 王金淼

 “我在专业里,不管文化课还是专业课都考第一。”活泼又和善的她说,自己与班上的同学朝夕相处,关系非常好,大家都当她是半个小老师。琵琶、二胡、钢琴、洞箫、古筝、唱歌、书法,样样都会的她,让同学们钦佩不已。

   

 为了让大家快点成长,她用工作里攒下的人脉,拉着整个专业的小伙伴排练南音节目,去晋江的县区参与各种公益演出。


听听,她配的这篇《小巷》



以下是文本和闽南语音注: 

   即:这。

    箬:叶。

    呣:不。

    知影:知道。

    伊:他、它。

    骹:脚。



 “巷名本寻常,亦可窥沧桑。”

每条巷阿都像个故事,开始,展开,衍生,然后或戛然而止,或自然而然地结束。

西街巷阿巷孙很多巷名,巷名如人名,一字、两字的较多,四字的巷名比较稀罕。据文保部门统计,西街片区就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历史价值颇高且可供开发的古大厝34处,古街巷22条。


老泉州人都会念即么一首数字巷谣:一峰书、二郎庙、三教铺、四脚亭、五塔巷、六井孔、七里庵、八卦沟、九一路、十字街。一个个串联起的老地名,凝结着最草根的民间智慧。

巷名,有的以堪舆命名,有的以人物命名,有的以道观命名,有的以商品命名,有的以行业命名,有的以民间故事命名,有的以仙境命名,有的以市场命名,有的以地域命名,仿佛每一个好听的巷名都饱含着历史底蕴。


因欧阳詹首开闽中甲第而名的甲第巷;因曾任三朝宰相的留正而得名的三朝巷;因旧时地形像似巨象而得名的象峰巷;因相传巷中有枞枝繁箬茂的古榕而得名的古榕巷;因道教客观而得名的平水庙;因仙道人物而得名的裴巷……


巷是街的一种特殊形态。

行走在西街,街的巷陌间,街中有巷,巷中套巷。如倚北有细城隍、镇抚司巷、男士运动鞋巷、炉下埕,台魁巷、新街、驿内巷、打铁巷、裴巷、清军驿、平水庙、大寺后;倚西有井骹巷、五夫人巷、文魁巷、大春巷、孝感巷、曾井巷、甘棠巷、九仕巷、孟衙巷、五塔巷、奉圣巷、老鼠尾;倚南有帽巷、究史巷、奎章巷、螺珠巷、会通巷、通政巷、壕沟墘、庄府巷、井亭巷、旧馆驿、古榕巷、三朝巷、象峰巷、甲第巷、铁炉庙……即些别致有趣而呣雷同的巷名,原汁原味地排列,多而密,静而闲,富有故事。


人在行,云也在行。地名记着所有的故事。    

台魁巷47号巷口曾用名叫白塔巷,知影此事只有现今巷口有一枞七十多年的好粗好大足可两人合抱的叫“白来叶”的树,树干歪脖且呣妨碍伊参差入天像一把撑开的碧绿大伞。树底骹时常打扫的利利亮亮、干干净净。此树蓝白相间,十分珍稀,一年落二次箬,箬可入药。


又据讲是明代朱学第一人蔡清后人所栽,并在即歪脖子树对面厝门口摆摊专售祖传秘制的疔疮药膏。保和堂药铺专卖带丹头的拔毒膏很出名,创始人蔡彩娥的保和堂疔疮药膏就用白塔做标记,人称“白塔膏”。原来药铺门口挂有一盏纸糊的白塔,人便将保和堂的疔膏叫做塔疔膏。即一具有本土性、民间性的细疔疮药膏,“应手奏效,识者珍之。”200多年来一直远销东南亚,看似卑贱药膏却被誉为“外科圣药”。保和堂现传承了二十几代,至今传至七十九岁的蔡顺斌先手中,按俗成约定,伊和堂兄弟几家人轮流坐堂,每五日或十日一轮,轮当坐堂制膏销售。

    


这就是所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姑娘。

她和她家族的故事,让我们看到,

被泉州保存下来的中国音乐活化石——南音,

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乐曲。

接下来几期的《西街可以听》,

仍会有不同的小伙伴来配音,敬请期待。


花巷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来信请投邮箱:2542841188@qq.com

 文本/洪泓   配音 /"天光时"

记者/ 刘燕婷  编辑 / 考拉

 除注明外的其余图片由"天光时"提供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相关文章


蔡芳本 丨苏清波 丨 马頔 丨 许巍 丨蔡程方 丨蔡崇达

听西街 丨西游记 丨温州人来泉州

含笑花丨温泉村 丨君子巷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