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在唐代,有哪些玩音乐的正确姿势?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全文2953丨阅读共需 4 分钟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博物馆丨看展览

(ID:atmuseum


唐代的音乐虽然已无法聆听,但是众多乐舞文物给了我们认识唐代音乐新的角度。


唐代的乐器种类众多,无论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还是“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许许多多的唐代诗文给我们传递着唐代乐器的精妙:古琴、琵琶、横笛、箫、排箫、箜篌、鼓等等,而这些乐器的表演又可以从乐俑和壁画等文物中窥见一二。


玉人何处教吹箫


洞箫


洞箫(即通常所指的箫)作为一种乐器在唐代已经发展的甚为完备。唐初称此类乐器为“尺八”,因箫长一尺八得名。竖吹的单管乐器,别于多管的排箫。今日听箫曲能使人有幽静典雅之感,与唐时的艺术感染力相差并不大。


在唐墓出土的乐俑和乐舞壁画中,箫并不是很好分辨的一类。唐时的表演形态多是一人双手前举握箫置于口边吹奏,乐俑中的形象完整保留有乐器形态的不多,所以常常在一组乐俑中,吹箫俑是根据组合乐器和人俑姿态进行推测。


吹洞箫和吹奏筚篥的姿势有些相似,均是竖吹,但根据壁画等资料的印证,洞箫相对筚篥而言,体态较小。



左二,吹洞箫俑,唐俾失十囊墓


排箫


排箫从字面意义也能理解八分。它是一种多管乐器,在唐代的贵族家庭乐舞表演、唐代卤薄(卤薄为一种贵族仪仗)鼓吹乐中十分常见,形象也有较高辨识度。在乐俑和乐舞壁画中常有发现。排箫有下部齐长的,也有下部依次增长或减短的。



 骑马吹排箫俑(唐金乡县主墓)


 请找右上角小哥(苏思勖墓乐舞图局部)



唐代的笛有竖笛和横笛之分(纠结了很久也没搞明白那些人是怎么把失掉乐器的吹竖笛和吹箫的俑分开的)。唐代吸收了许多少数民族和异域的音乐,使得演奏中既有横笛也有竖笛。文献中,唐“十部乐”中使用横笛的记载会用“横笛”描述,而竖笛多简略为“笛”。



骑马吹横笛俑(唐金乡县主墓)


筚篥(音碧丽)


筚篥也叫觱篥,来源于中亚地区。有音乐史学者认为此种乐器即现今新疆维吾尔民间乐器巴利曼(Baliman、Pipi)或苇笛(Khomuxun Nay)。《通典》记载:“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 至于这具体的悲感,还实在是不可描述。


这种乐器在骑马乐俑中多有见到,前文提到的卤薄就包括有骑马仪仗乐队,所以一般认为骑马乐俑多属卤薄。另外,在贵族家乐中也较为流行,壁画中同样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根据文献记载,唐代还有许多筚篥演奏高手,如李龟年、张徽等。


这次看右下角小哥~(唐苏思勖墓乐舞壁画)



骑马吹筚篥女俑,唐金乡县主墓(手中筚篥模型损毁)



笙是中原地区很早就出现的一种多管管簧乐器。隋唐时期有十九簧、十七簧、十三簧等管数的笙。


笙在唐代燕乐的“清商乐队、龟兹乐队、西凉乐队”中都有应用,而龟兹乐队、西凉乐队本身以西域本地乐器为主,可以想见,这一场中原与西域的乐器齐鸣,丰富了唐代人们的视听体验,也繁荣了唐代的乐舞文化。因演奏形式的差异,一般坐部伎多使用小笙,立部伎、鼓吹乐中多使用大笙。



右一,吹笙俑(西安地区唐墓) 


大珠小珠落玉盘


不知“谁家玉笛暗飞声”,但闻“大珠小珠落玉盘”,弹奏乐器似乎比吹奏的乐器更有节奏感,也更易表达轻快愉悦之感。


琵琶


琵琶作为一种非中原地区本土乐器,传入中国较早,汉代所称“批把”大概是琵琶的早期形式,这种琵琶为直项琵琶。而唐代所流行的琵琶为曲项琵琶,是一种半梨形音箱、四弦四柱,横抱胸前用拨片或手指弹奏的乐器,应该是当时龟兹一带的乐器。


进入中原之前,琵琶基本均是用拨片弹奏,所能实现的音色有限,进入中原之后,越来越多的演奏者用手指演奏,演奏技法增多,使得所奏曲调和艺术风格更为多样。



 横抱琵琶骑马女俑(唐金乡县主墓)


箜篌


是否感觉到,这些乐器的名称一看就不似中原传统乐器?箜篌在唐代广义上包括竖箜篌、卧箜篌、凤首箜篌。一般称箜篌多特指竖箜篌。


据《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双手齐奏,俗谓之擗箜篌。琵琶与箜篌,一横一竖。凤首箜篌,形制基本与竖箜篌相同,只是饰以凤首而已,有学者推测这种箜篌是来自于印度、缅甸一带。


卧箜篌的身份尚有些疑团,有学者通过对比今日新疆地区的“卡龙”这一乐器,认为卧箜篌是从西域传入体量较小,平放在腿上弹奏的箜篌。



 抱箜篌女乐俑(唐金乡县主墓)


其他


琵琶和箜篌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弹奏乐器种类,有人肯定会奇怪,我们传统的古琴、古筝呢?唐朝人不玩吗?


可以这样说,肯定是存在的,但是无论是官方所定的“十部伎”还是民间流传的各类乐舞,吸纳了众多西域等地的音乐,演奏的乐器自然也丰富了不少;而且无论是贵族的家中乐人,还是象征身份的“卤薄”,大多时候都是以“乐队”的形式出现的,所以选择的乐器自然也要符合合奏的艺术特色,琵琶和箜篌的出镜率自然也就高了起来。


渔阳鼙鼓动地来


在胡乐盛行的唐代,节奏感十足的各类打击乐器愈发受到青睐无论在骑马的音声仪仗乐中还是坐、立部伎乐中,击打的各类鼓、钹、甚至是拍板等等都常常出现。



鼓在唐代包括有许多种类,常见的如羯鼓、答腊鼓、毛员鼓。而提到羯鼓肯定会联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唐玄宗。


唐玄宗在音乐上造诣深厚,创设梨园的故事更是流传甚广,以致于后代戏曲界将他奉为祖师爷。唐玄宗最为擅长的乐器之一就是羯鼓,他不仅改编创作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还创作有数十首羯鼓独奏曲。


羯鼓大约在南北朝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原,在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尤为流行。


唐代“十部乐”中大部分为西域乐曲或吸收胡乐因素,羯鼓在龟兹、疏勒、高昌、天竺等乐中均有使用。羯鼓在一个乐队中地位十分重要,节奏非常丰富,常常处于指挥的地位。


还有一些细腰鼓在当时的乐队中也很流行。如都昙鼓、毛员鼓、答腊鼓等,演奏方式也不尽相同,像答腊鼓就是一种不用鼓槌,用手击打的小鼓。


绕了这么多种类,其实真看见一个击鼓的唐代文物形象,能认出是鼓真的已经不容易了。



骑马击鼓女俑(唐金乡县主墓)


那些根据腿上残存的孔判断出是击鼓乐的实在是难度太大。还是放一张鼓保存完好的图片。这件女骑马击鼓乐俑保留的算是十分完整,其上的彩绘也基本可以看清。


孔雀冠是其突出特色,冠上羽毛高翘,尾羽飘然下垂。女俑着粉白色圆领长袍,足穿黑色高腰尖头靴,端坐于马背,双手伸开作拍击腰鼓状(不用鼓槌哦),腰鼓位于马鞍前端。


坐部伎乐中击鼓者几乎是每个乐队里都有,也有个别是单独出现的,比如牛进达墓的击鼓女俑。


击鼓女乐俑(唐牛进达墓)

上图转自国家大剧院公众平台



钹似乎几千年来形制变化不大,今日一些地区的秧歌队、社火、戏曲表演等民俗活动中,仍然使用,民间有称“镲”。它是一种相同的两片相互碰击发出响声的打击乐器。


 现代的铜钹(有木有很熟悉)


根据对唐墓壁画和陶俑中击钹的形象观察,使用的钹形制相同,大小应该是比如今所用的小很多。唐代所设十部乐中,就有七部用钹,足见其在当时的流行程度。


苏思勖墓壁画《乐舞图》局部


有没有一眼在上图中找出击钹乐者呢?已经提示过大小差异了哦。小型的铜钹大概也没有现在的钹声音那么高亢刺耳吧。


最后放一张十分有名的骆驼载乐俑,快来找找他们分别用的是什么乐器呢?答案都在前文中!


转自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 


参考资料:

1. 关也维.唐代音乐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 周伟州.西安地区部分出土文物中所见的唐代乐舞形象[J].文物,1978,(04)

3. 刘洋.唐代宫廷乐器组合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4. 贾嫚.唐代长安乐舞图像编年与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2.

5. 段曙霞.唐代乐舞的异域倾向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文中图片除已注明,余来自于各报告、图录和作者拍摄。


本文整理转载自公众号:中国国家历史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请到这里找我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