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尽孝】这些抱团养老方式或许有一种适合你家老人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核心提示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养儿”才能“防老”。但近年来,不少人由于工作、生活等问题,迫不得已无法时常陪伴在父母身边,乡村、社区里的“空巢老人”逐渐多了起来。这时,很多老年人开始了一种新的养老模式——抱团养老。他们或是老同事、老同学,或同住一个村庄、社区,自发“抱团”生活、休闲,互帮互助,变被动为主动,不仅子女不在身侧的孤独感有所排解,也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记者近日走访泉州市一些社区、乡村发现,抱团养老已成为泉州市不少“空巢老人”自发的选择。

□本报记者 陈灵 王丽虹 实习生 庄哲毅 文/图

故事篇


抱团生活

带食材一起做饭 共度日常生活

 

24日清晨,83岁的张秀平被一阵敲门声吵醒。她知道是老伙伴来敲门,但有些感冒的她没有起床,敲门声便停止了。过了一会,她又听到一阵不同风格的敲门声。看一看时钟,她起床应门。原来,几乎每天早上,同住在市区金山社区的老伙伴们都会自带干粮到她家吃早饭。“他们会带炸肉、糕饼之类的,再到我家煮粥。偶尔也换口味,比如元宵节,大家带元宵圆来煮。”她说。

张秀平的家在金山社区北区,房子还带着个小院子。24日下午,记者一进她家门,便见到4位老人围坐一起打桥牌正酣,她则在一旁观战。5位老人年纪最大的87岁,最小也有74岁,都是金山社区居民,其中有3位是独居老人,张秀平是其中之一,她说:“我有两儿一女,只有二儿子住金山社区南区,离我最近,每天中午来和我一起吃午饭。”

十多年来,张秀平的家成了老伙伴们的大本营。早餐过后,大家各忙各的,下午又聚在一起,打牌、唱南音。每周,他们至少“加菜”(聚餐)一次。“他们各自带菜到我家做,屋里坐不下,就在院子里摆上桌子。”到了晚上,他们结伴到社区广场跳广场舞,一天过得热闹又充实。

因为大家每天聚在一起,哪天发现谁缺席,都特别着急,一定会找。打桥牌的林阿婆说,有一回,她到超市买东西忘带手机,等她回家经过菜市场时,就有人告诉她老伙伴们都在找她。那天,张秀平等人急得甚至跑到林阿婆儿子所在的银行去询问。

 

抱团休闲

相聚在家唱南音 十几年不间断

 

 

下午4时许,在鲤城金山社区北区一幢单元楼二楼,彭玉华家中传出一阵阵悠扬悦耳的南音乐曲。走进屋内,14名老人在客厅围坐成一圈,他们或手握拍板,轻敲慢打;或吹着洞箫,弹着三弦、琵琶;其余的老人们则伴着弦乐声,齐声唱南音。

这些老人都是彭玉华所在社区南音队的队友,大家相识已有十几年,都是知己好友。每周至少有两三天,老人们会相约来到她家,吹拉弹唱,共度愉快的下午时光,如果耽搁到晚饭时间,大家就一起外出吃饭,热热闹闹,如同家人一般。

今年71岁的彭玉华有四个孩子,孩子们远的在厦门、台湾,近的在丰泽区,她和老伴住在金山社区。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她的生活却多姿多彩。20年前,退休后的她开始学习南音,老伴退休后自学了三弦和洞箫,两人一起加入了社区的南音表演队,认识了许多南音爱好者。她说,老友们聚在自己家练习南音最早是在2003年,从那时起一直延续至今。

除了平时的娱乐,老人们还经常参加一些南音表演,不久前他们自导自演的两个节目还入选了2016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此外,每年老人们还会外出旅游几趟,去年去了厦门同安、泉州台商区和南安九日山。大家带上乐器,在青山绿水间弹唱南音,向各地游客展示南音艺术的魅力。

 

抱团住养老院

相互介绍住一起 老友相伴不孤单

 

25日上午10时许,江南老年颐乐园1号楼207房间传出一阵欢快的笑声。原来,8位老朋友前来看望住在这里的曾文平。85岁的曾文平去年5月搬进了颐乐园,从那以后不时有好友三五成群前来看他。临近中午,他带着好友们来到食堂,大家围桌而坐,边吃边聊,好不热闹。

相交30年的好友庄金城对曾文平说:“下个月,我和老伴也要搬进来,到时候我们就能天天见面了。”89岁的庄金城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在北京,一儿一女在泉州,之前他和老伴住在金山社区。去年下半年,他第一次到颐乐园看望曾老,发现这里的环境不错,跟老伴商量后决定先预约,冬天过后再搬进来。他坦言,年纪大了,这里有医生和护士,身体不舒服马上有人能处理。还可以和好友做伴,一起到活动室读书看报,生活不会无聊。

当天,庄金城的老伴刘灼仙还带了一位好友来“考察”。70岁的卫阿婆得知刘灼仙下个月就要住进颐乐园,也动了住进来的心思。“一个人住养老院有点孤单,如果有好朋友一起做伴那就不同了。”卫阿婆说,她对环境很满意,但还需要跟家人商量下再决定。

 

居家互助养老

低龄老人当义工 照顾高龄老人

 

走访中,记者发现,在泉州市不少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老人的是一些身体健康的中低龄老年人。他们通过互助的方式,让空巢、孤寡老人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

晋江青阳街道青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采取老年人自助互助、志愿服务方式,让身体健康的中低龄老年人照料高龄、独居、空巢老人的生活起居。如今,社区里的20多位老人每天相聚一堂,中午吃完午餐,午睡休闲后,到下午才回家。

在晋江深沪镇华峰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当地村委为全村老人(女性55岁以上,男性60岁以上)提供免费午餐,村里10多名年纪较轻、体力较好的老人主动当“义工”,负责采购并在厨房打下手。每天中午,近百名老人一起就餐。午饭完毕,老人们简单冲洗自己用过的碗筷,再由“义工”统一清洗。在居家养老服务站,自助、助人已经形成默契。

晋江磁灶镇洋宅村敬老院住着50多位老人,大多是空巢及孤寡老人。敬老院具备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功能,每天中午村里有100多位老人会到这里享用免费午餐,而吃住都在敬老院的老人每月只需交300元。敬老院平时由村老人协会的几名骨干成员负责管理。

 

乡村互助养老

成立互助小组 帮衬生活难题

 

经过春节短暂的休业,3月1日起,南安市眉山乡观音村71岁的魏秀珠老人又可以到村老年协会爱心食堂吃午饭了。魏阿婆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不在身边,虽然儿女们常回来看她,但一日三餐还是得自己张罗。有了爱心食堂后,她可以早上就过来和其他老人聊天,吃完午饭再回家午休。

去年7月1日,由乡贤捐资开设的观音村老年协会爱心食堂正式对外开放。周一到周日,村里60多位65周岁以上老人都可以到爱心食堂用餐,这其中也包括不少子女在外打拼的“空巢”老人。该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宝介绍,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或做生意,要过年才能回家。老人独自在家没人照顾,三餐都吃得很简单,很多人还时常吃隔夜饭,对身体不好。除了营养无法保证以外,生活也很单调。有了爱心食堂,老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都得到了照顾。

如今,泉州市提供免费午餐甚至三餐的村庄和社区越来越多,如永春苏坑镇嵩溪村爱心食堂为80多位留守老人提供免费午餐,石狮宝盖镇郑厝村爱心食堂更是全天候为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三餐。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德化农村地区有不少留守老人,有的地区老年人通过成立互助小组,帮助彼此解决生活上遇到的难题。

在德化南埕镇许厝村,老年人互助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平时,老人互助组除了免费理发,还定期组织打扫卫生,相互帮助完成水稻、菜园的耕作等一些生产活动。有老人遇到困难时,互助组其他老人都会及时义务帮扶,平时还经常性走访全村的留守老人,了解留守老人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排解老人的孤独寂寞。

数据篇


泉州市空巢老人22.7万人

 

泉州市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据市老龄办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本地户籍老人95.3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2.68%。与家庭同住的老年人67.5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0.8%,空巢家庭老年人有22.7万人。

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迅速增长的形势,泉州市近年来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积极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公立养老机构,鼓励民间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同时创新养老模式,为特困失能老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积极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市老龄办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市有400多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其中鲤城和丰泽共有154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在中心市区已实现基本覆盖。社区里还可设多个居家养老活动点,如鲤城区金山社区现有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1400多人,70岁以上700多人,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有不少。彭玉华、张秀平的家已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活动点,社区内还有不少这样的居家养老活动点。

分析篇

自选方式养老更自在

 

“随着经济发展和观念的开放,不少子女在外工作,无法陪伴老人身边,老人们‘抱团取暖’现象出现了。这说明老年人开始寻求自己的方式养老,也反映了当今社会生活方式选择的多样性。”华侨大学通识教育学院副教授肖北婴以自己的姐姐为例说道,“姐姐已经退休4年,每年都会和老同事集体出游2次,他们自行规划路线和玩法,乐在其中。平时,他们也经常聚餐,比如谁从龙岩买了土鸡,或在哪里觅到有特色的餐馆,便相邀一起吃。”

他表示,抱团的成员彼此熟悉,有共同语言,更容易在养老方式上达成共识,大家一起做喜欢做的事,一起交流,心情愉快。抱团养老在一定程度上排解了儿女不在身边的孤独感。而且,这是一种松散的群体结构,没有约束感,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独处或聚集。他认为,“抱团养老”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养老方式,能让老年人体验到老有所乐。


建议篇


子女仍需常陪伴 给予老人归属感

 

不过,并不是老人“抱团”了,子女便可高枕无忧。国家心理咨询师、泉州妇女儿童心理服务中心主任徐雪娜表示,因为现实因素影响,许多子女迫于无奈,确实无法陪伴在老人身边。老人与同龄人“抱团取暖”,陪伴效果是很好的,但子女不能因为老人有自己的圈子,就完全对父母不管不顾。

徐雪娜称,人老了会回归到孩子状态,很怕那种被抛弃的感觉。子女如果无法长期陪伴在父母身边,也要在经济上、精神上给予父母支持。如果人在外地,甚至在国外,可以通过手机视频或打电话,关心父母的动态。最好抽时间诚心陪在父母身边,即使是半天也好,不要匆忙来去,陪伴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要给予老人归属感,这样老人知道子女是支持关心自己的,才会放下心与同龄人一起互动、休闲,享受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抱团”模式是趋势 鼓励提供平台支持

 

 “‘抱团’养老模式既是未来养老的趋势之一,也是对机构养老很好的补充。”市老龄办商副主任表示,如今的养老模式并不单一,而是多种方式并存。社区养老、村民互助组等,都是值得提倡的方式。“比如德化一些乡村,‘留守’老人多,他们组成互助组,家里的田地一起种,平时生活上也互帮互助;城市社区里,大家互相熟悉,有亲近感,既可以到居家养老服务站,也可以自发组织活动。也许只是每天打一打招呼,也是一种关怀。”她说。

“现在新的小区里,每户都大门紧闭,邻居互相不认识。”她建议,小区也可多组织活动,把老人招呼出来,让大家多走动走动。房地产商若要开发针对老人群体的新小区,可以创新模式,如提供为老人服务的设施、活动中心等,物业服务也加以改进,如开设食堂让老人可报名用膳。各方都可提供各种平台,促进老人们的交流,为抱团养老提供更多的支持,共同促进泉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更多新闻推荐】

【严惩不贷】男子幽会被吵,竟将情妇3岁儿子殴打致死!孩子妈妈未阻止

【天气】春天来了!未来七天一路晴,最高温可达23℃(附泉州赏花攻略)

【视频】摩托车撞上横穿小车,两人飞起落地后竟——

【与你有关】人社部官员:延迟退休方案明年出台,2022年或实施

【扩散】与你钱包有关!这些费用,统统不用交了!

觉得不错,请点赞↓↓↓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