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一个二胡学习者的自述 从未有件事情让我这样又爱又恨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我是一个二胡学习者,自幼系统学习二胡十年左右,伴着对二胡的又爱又恨最终还是放弃了对二胡的深造与追随。谨以此篇语言并不乏味的科普贴带大家更多了解二胡。


为什么爱?因为二胡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乐器,而且经过长时间系统学习,二胡就像是身上的一个器官,可以随意调动、手到擒来。一可以活动筋骨,二可以抒发感情。二胡是嘴,二胡是表情,二胡可以表达无法用语言传达的情绪。

为什么恨?因为幼时身边的人对二胡等民乐的偏见让我并不会因为比旁人多拥有这项技能而得到赞美,总觉得自己比起学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的同学矮一截。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渐渐发现,二胡的美是音符沉淀,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源远流长,于是愈发对民族乐器热爱的深沉。一是因为民族乐器确实巧夺天工,丝毫不比西洋乐器差。以二胡和小提琴对比:二者虽然相隔远洋万里,但是相似性确实非常多,同属于弓弦乐器,演奏技巧方面二胡随着专业化之后也一直借鉴和学习提琴的演奏技法;声音表现力方面,一个如女高音,一个如女中音。二是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和学习的不断深入,发现若认真的发掘民乐宝库,感受其中民乐带给心灵的另一中洗礼,那将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财富。

关于恨的由来,我想到一个特别合适的词——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使得大家认为拉二胡的人面前都要摆一个碗,姿态都像街头穷困潦倒的卖艺人一般,这种刻板印象并不会展现那些人有多幽默,反而会将那些人的俗气显露无疑。若你不了解二胡,不了解民乐,就不能通过只言片语和刻板印象来妄下定论。当然,不喜欢,这非常正常,但是不能毫无头脑的去伤害学习并且正为民乐的繁盛奋斗的学二胡的人。音乐是一门无国界的语言,在对外国乐器充满探索欲望的同时,别忽略了外国人看了中国的乐器也是和我们看外国乐器一样新奇的啊。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原因,包括许多民族乐器都是老年间穷人为了谋生的一个技艺罢了。二胡多见于古时候讨饭的街头艺人,琵琶又是勾栏瓦舍的靡靡之音。路边街头拉二胡的艺人因为不是系统的专业学习,拉的也不好听,给大家也带来一些根深蒂固的误会。但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一个卑微的历史并不能掩盖住风华国乐的风采。随着最早如刘天华等人的不懈奋斗,二胡走上了大雅之堂,演奏技巧也在丰富和成长,改良之后的民族乐器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展现着它应有的光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创作领域里不断涌现出大量的新一代二胡作品。二胡音乐的创作有了更大的突破。打破了以往人们原有的对二胡只能演奏旋律性音调这一观念的局限。此时,二胡的演奏技术发展很快,虽然有《第一二胡狂想曲》《第一二胡协奏曲》等较高难度的创作乐曲问世,但仍不能满足二胡演奏者对新作品的需求。因此,移植演奏小提琴乐曲,尤其是外国乐曲形成了一种风潮。如《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流浪者之歌》《野蜂飞舞》《无穷动》等等。这类改编乐曲从技巧上大大提高了二胡的演奏水平。特别是《卡门主题幻想曲》《引子与回旋》,已经成为技巧性演奏的巅峰作品。这种高技巧的演奏也是空前的,并已经成为具有时代转折性的重要作品。
       
21世纪,随着现代作曲技法的广泛应用,作曲家们也为二胡创作了一些现代派的作品。这一类作品不但有中国作曲家创作的,而且还有许多国外的现代派作曲家创作的属于其他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繁多,形式多样。出现了二胡与其他乐器的重奏,二胡与乐队或人声的组合等多种演奏方式。现在常在舞台上演奏的作品有二胡与乐队《火祭》,二胡与扬琴《双阙》等等。

不少二胡演奏家不仅仅是在国内的 艺术殿堂大展风采而且在世界的音乐殿堂表现不俗。长期旅居国外的二胡演奏家在国外培养了大批的二胡粉丝。



虽然系统学习的只有二胡,但是陆陆续续的学习了小提琴和钢琴等乐器。最直观的感受是,二胡要难的多。以弦乐二胡和提琴作比较,二胡是两根弦,小提琴是四根,也就是同样的乐谱,二胡提供给你的只有两根弦。二胡没有指板,小提琴有,随着琴弦的张力音高会产生变化,所以在小提琴上面,你按在哪个位置就是哪个音,但是二胡不行,同样的位置因为你按得力度的不同可能会产生半度到一度的音高差。也就随之衍生出了按压揉弦的技巧。当然只是简单的对比,并没有王婆卖瓜的自大自夸。无论哪种乐器,要想成为大师级别的音乐人,都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加上百倍的天赋才可能达成。想必学习小提琴的朋友刚开始枯燥练习期间心情也是糟糕至极的,也同样是付出了百倍的辛苦才有了今天的美妙琴声。

希望有一天,你可以走进音乐厅,坐下认认真真的欣赏一场中央民族乐团带来的民乐盛典,身临其境的体会民乐每个音符间流露出的灵魂的共鸣,感受中国古典艺术的魅力。

最后,希望越多的人支持二胡,越多的人支持民乐了解民乐喜欢民乐

作者 | 赵学良

审稿 | 丛 昊

编辑 | 胡衍贞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