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为《又见国乐》专访而创作—关于这些年我在老年大学教二胡之二三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我是从2011年正式开始教习老年大学二胡课程的。当时是因为一位青岛二胡老前辈要去美国定居,故在青岛市老年大学的两个班级无法继续授课。他又觉得把班级交给别人不放心,执意让我父亲接任。可是父亲家距学校路程几十公里,早上八点上课根本赶不到,因此并不是很忙碌的我临危受命,承接了这两个青岛市老年大学的二胡班的教学任务。


        初至老年大学的讲台,自我介绍完毕后,我发现自己居然非常紧张,双手都是汗水,具体说了些什么,也都不记得了。硬着头皮讲完,再与前辈交接完课程内容,浑浑噩噩的过来这一天。往后的日子里我慢慢发觉,我的这帮学员大多是50、60后,他们因为那个年代的缘故大多没有受过正统的音乐训练,但是几乎每一个人心中都怀揣着对音乐的梦想、尤其是国乐。一旦时机成熟,便会迅速激活对音乐的追求!我的身边便随时会聚集起十计、百计甚至千计的热爱国乐的老年人!他们对音乐的热情、对音乐的追求让我感动,让我热血沸腾,让我下定了决心把我所有对于国乐的知识传授给他们。


        老年人学琴与儿童不同,他们对二胡学习的认真、刻苦、钻研的态度,对二胡所演奏出的美妙音乐的渴求,都是儿童所不能及的。老师所教授的每一个动作,包括手臂,关节,手腕,手指所有的技巧、乐理知识、乐谱知识一点一滴的教授必须要讲明白、讲透彻、讲细致。必须要让他们听懂、听会。如果在今天的课堂上有问题没有解决并带着疑问,那么晚上肯定会夜不能寐。


        通过教习老年人持琴,拉长音,音阶,各种调式,各样乐曲。我每次的备课都需要长时间的思考,想象、研究我所教授的知识。所有知识在上课前都要自己从新细化一遍,想着怎样讲才会让同学们通俗易懂并快速理解。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发现这些年所学习到的二胡知识全部串联起来从点到线,连成一片,而且琢磨明白,基本功也在敦促学员们练习的同时,以身作则小有提高。


        民间有过这样的话:三年笛子两年的箫,一把胡琴累断腰。虽然有点过分,但二胡的学习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就更是如此。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他们渐入佳境,我采用的首先是在除基础课以外和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一些小曲目让他们迅速地把握演奏的技巧,并从中获得乐趣,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


       《又见国乐》,是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之后,结出的一大硕果。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知己祖国的5000年的文化自豪,所谓爱国,首先是热爱祖国灿烂的悠久文化,国乐就是祖国灿烂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改革开放以来,国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仍然落后于其他乐器,国乐面临着边缘化濒临后继无人的境地,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心态浮躁,追求高大上,国乐曲高和寡难等大雅之堂,这于一个文化大国非常不相应,也是国乐必须面临的新的抉择和改变。“又见国乐”尝试了这种突破!它以崭新的面貌梅开二度,重新登上舞台,无论在导演,策划,指挥,背景音乐等,做到了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国人对国乐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以中国风和民族乐章吹遍了华夏大地,起到了弘扬中华文化,鼓舞民族士气,提升道德情操,抚平心灵慰籍的功效。作为我本人,以民族乐器的教育工作者为荣,非常欣慰“又见国乐”的演出成功,热烈欢迎中央民族乐团,我会在这场演出中吸收营养,提高技艺,作为二胡教育工作者,当前二胡的学员已经达到了300人,遍布青岛市四大区,我在二胡教学中,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并利用微信平台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使学员全天候全方位的学习,我和我的学员们也十分乐意,借这次“又见国乐”在青岛的成功演出,进一步推动岛城国乐文化事业,弘扬祖国灿烂的文化,尽我们的菲薄之力。


       下面与大家分享下我班级里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同学事迹:

       学员孙老人1933年生人,早上八点上课,他往往六点就坐上了公共汽车。老人说:“再晚半个小时,年轻人都上班了,他们很辛苦,还要给我让座,我不给他们添麻烦。”2015年秋天,老人因为在家中不慎跌倒,摔伤了腿。此后无法到校上课。给我打电话:“何老师,你放心,我会继续坚持练琴,去世前一定多练几个我们学过的曲子。”

        

        学员尚老人,患癌症八年,四年前开始学习二胡,每次上课都提前一小时到校。有次连续三周没来上课,我和班长说好她如一个月不来就给她打电话。第四周她终于来到,看到我很高兴的说:“何老师,我之前在家吐血了,但是我不放弃,现在又好了。”用她乐观的说法:“我身体里面充满了癌细胞,但是我身体里也充满了音乐,音乐会战胜它。”


        学员李女士,一位退休母亲,每日除去做饭、干家务,就是练琴。经常在做饭炒菜、打扫卫生的时候,手机放着我录得师范视频,嘴里唱着,拿着锅铲、扫帚、拖把比划动作。为了记住乐曲半夜挑灯背念,上课时将老师讲得怎样处理乐曲,在书上划满符号与标证。前一周我演示一首新学的乐曲,第二周包含了所有的技巧,呼吸等原样模仿出来。


        还听一位老学员说过,退休后在家里好像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精神空虚,而且和老伴经常争吵;后来参加了二胡学习班,人精神了,心态好了,看什么都顺眼,随着琴技的不断提高,老伴心情也好了,还经常跟着唱,一拉一唱,生活其乐融融!


        有部分老干部从领导岗位上离休后一度心情失落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后半生该如何度过。通过接触了二胡,他们燃起了新的希望,仿佛又开始了第二次的上岗工作,每天兢兢业业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拉起二胡来是那么的认真,有的同学在班上担任班长及副班长的职务,无私的为同学们服务,工作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仿佛又找到了以往的工作状态。这对于一些老年人在心态和精神上都是一个莫大的转变,使老年人晚年生活增加了莫大乐趣。


        最后我想谈一谈已逝去的青岛老年大学二胡教学的前辈李老师。他是他是孝顺的儿子,勤劳的丈夫,有责任的父亲,慈爱的爷爷,邻里们的开心果。每周十三个班的教学任务,在元旦演出的创作、排演因劳累过度而逝去。送别的那天上千人为他送行。同学们回忆说 :“跟李学习二胡的日子历历在目,您总是面带微笑,认真地教我们拉好每一个音符,教我们如何把琴、如何握弓运弓更好看,教我们北派的刚劲,南派们轻柔拉法,并示范给我们听,我们这些年令在五十岁左右甚至还有年令更大些的同学有时接受与理解不到位,您总是用鼓励的语气耐心的指导着。“预备起”常伴在耳也。您经常在课堂上讲个笑话,拉个名曲,并领我们一起唱个合唱或您拉琴让我们唱,让课尝上气氛活跃,使我们心情舒畅,这就是我们上老年大学所需要的快乐,您还经常印发一些好听的歌曲谱子让我们会拉会唱,调动我们学习二胡的积极性,您付出感动着同学们……

您的逝世让同学们感到心痛,我们只有把对您的怀念留在心里。”

      

        李老师做为一名普通的基层二胡老师,在喜爱的讲台上风雨几十年、桃李满天下。勤恳的教学,严谨的教风。一批批老年大学的学員从不会到会,不懂到精通。他的耐心、细心、和鼓励学员的话语厉厉在目、使人难忘。他比喻二胡是一弘水、浸润着我们疲惫的肉身、是一束月光、沐浴着我们沉睡的灵魂。是一缕花香萦绕着七彩的棱。是一盏灯指引着我们遗落的心、是一首诗、是一抹云、它是大自然最优美的声音……。这就是李老师对音乐的理解、对这份职业的理解、对二胡这国乐的理解。它也浸透了我的心灵、激励着我的前行,受益而非浅。 


        中老年人,因为他们特殊的生活经历,年轻的时候虽然有过对于音乐的梦想,但大多数人并没有得到实现,我能在他们即将步入晚年的时候与他们一起进入音乐殿堂,实现他们儿时的梦想,于我而言也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我爱国乐,我爱那些把国乐当成终身追求的老人!我爱他们!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