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60周年系列报道丨不忘初心,传承百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4)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不忘初心

传承百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


        2018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迎来了建厂60周年大庆,令人津津乐道的不仅是她在砥砺奋进中积淀的企业文化,还有薪火相传的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几百年来,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周边富庶的农渔产业,成为多元艺术和文化的集粹之地。这里,活跃着一大批享誉全国的音乐人士,也养育了大量远近闻名的乐器制作大师;这里,既积淀了厚重的乐器制作历史,也闪耀着鲜活的时代印记。2011年,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以得天独厚的技术和人文优势成为了该技艺的保护单位。



一脉相承 薪火相传


       大约在距今200多年前的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上海的民族乐器制作行业逐渐兴起,最早有名可考的乐器铺是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年)开设在城隍庙附近的马正兴乐器铺,到20世纪初歇业。其后,在城隍庙前大街(现名方浜中路)一带,出现和聚集了“姚永顺”“姚永兴”“胡立大”“凤鸣斋”“唐泳昌”“俞振兴”“京音斋”“金仁兴”“殷记”和“成音斋”等20余家乐器作坊。


        民国初年,江南丝竹兴起,民间国乐团体纷纷成立,在上海专业的国乐团体中,“大同乐会”最负盛名,其乐器制作及改良的成绩最为突出,不仅是现代民族乐队的先驱,也为民族乐器的设计、制作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进入20世纪后,随着租界地商业的逐步升温,上海五马路(现广东路)、六马路(现北海路)一带也渐有乐器业的出现,到了1936年,上海乐器从业人员已有400余人。抗日战争期间,上海民族乐器行业大受影响,广东路一带的乐器店仅余9家。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上海的民族乐器行业才重获新生,除原有乐器店恢复生产外,还出现了一批新的乐器店行,如“余庆盛”“励长兴”“立成”等乐器制作店。此外还有20余家小作坊,上海乐器行业因此有所扩大,乐器的销售遍及全国。


       1956年,上海民族乐器业实行合作化,86户民族乐器制作坊合并成为了7家生产合作社。1958年,乐器行业经过调整,改组成立了三家地方国营工厂。其中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为制作拉弹吹打四大类乐器的综合性民族乐器厂。高双庆、缪金林、万子初、张文龙、张龙祥、徐振高、高占春、王根兴等优秀乐器制作师也转入了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为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建立的民族乐器陈列馆


 生产性保护  活态传承


       60年来,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十分注重对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其实,注重传承并不算稀奇,毕竟所有的非遗项目,只要说出来,就必定带着一本厚厚的历史记载。然而,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不仅要传承,还要创新,更要全力宣传。他们的乐器,不仅好听、好用、好看,还好卖;他们的乐器制作技艺走出生产车间,走到了大众的面前。他们把非遗传承做活了,活态传承,要让民族乐器点亮当下。


       1、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族乐器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所开展的生产性保护是面向市场的,他们以“传承经典、引领时尚”为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设计出具有时代感和市场竞争力的乐器,以平均每年近三十款的新品研发能力引领行业发展。


       在乐器的外观设计上,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努力将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与文化创意进行紧密结合,提高乐器的文化附加值。从企业近几年在上海国际乐器展上推出的新品乐器来看,“梵音”系列、“二十四节气”系列、“西湖十景”系列新品乐器嫁接了、非遗、自然、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文化内容,颇受市场关注,虽然售价过万,但很快被订购一空。为琵琶演奏大师刘德海和琵琶制作大师高占春八十寿诞而制的八十把限量版琵琶,也是高文化附加值和纪念价值的精品乐器,不仅刘德海和高占春参与了制作、鉴定的全过程,还有高级工艺美术师的合作,更是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好评,一经面世,便销售一空。


       在乐器声学品质的改良上,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组织传承队伍与上海交通大学力学实验室、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乐团等机构合作,开展乐器制作的科学化数据分析、探讨民族乐器的新时代发展道路,对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进行了持续有效的创新性探索,在低音拉弦乐器、多声弦制筝、低音古筝、短筝、仿古乐器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改良型乐器或被搬上了舞台,或已进驻乐团、院校,更好地促进了民族乐器在新时代的发展。


2014年徐振高在“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颁奖典礼上


       2、以文化营销对非遗制作技艺进行公益性宣传。


       文化营销是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上世纪末以来实行的推广策略,即以文化为载体,将民族乐器渗透到文史馆展、社会公益、演艺、教育等领域,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也是传递民族情感和传播民族器乐文化的过程。市场化运作、商业机制的介入及合适的营销方式,使得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的传播、推广变得及时有效。


演奏家赵聪向观众展示“一花一世界”琵琶


       对此,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积极发挥社会资源整合优势,与著名民乐团体、专业音乐院校、艺术院线、艺术组织等机构进行合作,将乐器制作坊搬到了上海世博会、上海亚信峰会、新加坡“华族乐器大展”、香港古筝节、中华老字号展、非遗展、乐器展等平台上,以流动性展览的方式让传承人与大众面对面交流,让越来越多的民乐人、市民接触到了民族乐器制作技艺。2017年6月,为了庆祝和迎接中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不仅入驻上海大世界,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技艺展示活动,还与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合作举办了“弦起琴瑟 情动笙箫”中外民族器乐“艺•赏•玩”活动,不仅可以看到品类丰富的民族乐器、体验乐器的弹奏乐趣,还可以在制作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小乐器,聆听民族乐器专题讲座,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市民朋友们真正体验到了可观、可做、可弹、可听的民族器乐文化。此外,自2015年起,企业与上海音乐厅联手打造了每月一期“玲珑国乐”品牌活动,不仅组织旗下乐团进行民乐演出,还组织传承队伍赴现场进行乐器制作技艺的展示和乐器文化讲解,让观众有非常丰富、生动的民乐文化体验。


弦低音古筝和多声弦制筝


       与流动性的展览方式相对,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还设立了民族乐器陈列馆,作为展示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的大本营。该陈列馆于2014年被评为闵行区首批优秀文创市民体验展示厅,体验内容包括参观陈列馆、参观乐器生产车间、进行乐器制作互动等,每年接待市民、学生团体、中外民族乐团、外国游客等2000多人次,成为了推广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的优秀窗口。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小朋友制作小乐器


       3、搜集与保存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资料。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凭借多年的行业经验,积极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先后编印了《筝艺》《弓弦南北》《图说琵琶》,出版了《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古筝使用手册》《琵琶使用手册》《二胡使用手册》《笛箫使用手册》等记录乐器制作历史和技艺的书籍,真实、系统地记录了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传承技艺流程,得到了专业音乐院校和非遗保护机构的好评。


出资拍摄大型纪录片《中国乐器》


       除编辑书刊外,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用时两年与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联合拍摄、制作了集乐器的历史、人物、演奏、制作于一体的大型纪录片——《中国乐器》,在央视、东方卫视、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多次播放,2016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五集纪录片分别讲述了古琴、笛子、古筝、琵琶、二胡五种乐器文化,这是中国乐器史上第一次以纪录片形式系统地梳理中华民族乐器历史脉络和当代发展状况的力作,非常具有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纪录片在东方卫视共播出10期,平均收看人数达255万人,《古琴》篇收视排名更是达到省级卫视同时段第一,获得观众的广泛点赞;如今,纪录片中的二胡制作大师王根兴、二胡演奏大师闵惠芬、古筝演奏大师何宝泉和陈安华已经离开了我们,纪录片记录了他们的艺术人生和艺术成就,成为了宝贵的资料。


编辑出版《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4、培养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的技术传承队

伍。


       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不是一般的工人,而是艺人、工匠、是文化人,企业用文化理念来培育传承队伍,让全厂员工树立一个共同使命,意识到无论在何种岗位任职都是为提升中华民族的软实力作贡献,使员工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和个人价值。因此,企业会组织员工观看民乐音乐会、讲座,提高传承人的文化素养,深化他们对民族乐器文化的理解。


与上海市群益职校合作开办“民族乐器制作专业”


        在技艺传承上,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除了采用“传帮带”的传统传承方式以外,也善于整合教育资源,通过与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方式培养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在60年代开办工业中学,在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开办了国内第一家民族乐器制作中专班,所培养的学员多数已经成为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传承队伍的中流砥柱。2012年,企业又与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办学,开设了民族乐器制作专业班,继续通过教育途径壮大传承队伍。


民族乐器制作专业班的学生在学习乐器演奏


       在技艺提高上,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举办“敦煌杯”乐器制作比赛,邀请民乐演奏界、教育界、制作界的知名人士做评委,对传承人制作的乐器进行点评,至今累计举办了116届。自2011年起,企业与上海轻工业特有工种鉴定站合作开展员工技能培训,共培养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120余人。


高占春讲授琵琶制作技艺


       风雨兼程60载,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不忘初心,将上海民族乐器制作代代相传。在他们的努力下,民族乐器不仅精彩亮相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海亚信峰会等国际舞台,还进入了收藏界、拍卖界。在如今的传承队伍中,有上海工匠、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上海市优秀农民工、上海轻工工匠、上海轻工“新生代优秀产业工人”等优秀人才,还有职工创新工作室、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优秀队伍,不断壮大传承规模,提高技术实力。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因地制宜的生产性保护运作不仅有效提高了民族乐器的社会、文化、经济价值,更为制作技艺的可持续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实现了开发和保护的双赢。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