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二胡换弓与换弦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换弓是推、拉的过渡,它既要过渡得自然、流畅,又要在音色、力度等方面形成一定的对比。

  为达到这样的要求,就要争取换弓动作的主动,使每一“推”或“拉”的转换动作显得从容而有准备。当弓子还在作平稳地运行时,整个运弓的右手对即将出现的换弓在动作上应有所酝酿、准备;换弓时,手腕手指在小臂的支配下很自然带动弓子平稳地掉转方向。如果换弓动作被动,那就会使二胡的发音产生明显的空白。

  换弓是有一定规律的,该换弓的地方而不换弓,将会使富于弹跳的曲调缺乏生机活力;不该换弓的地方而滥用换弓,将会使圆润流畅的旋律显得支离破碎。失去弦乐效果。一般地说,乐曲中的连音符号“⌒”,如果不是四拍以上的衬腔或拖腔,不管“⌒”罩着的音符多么密集,音区的跨度多么大,一般应作一弓处理,不可换弓分奏(至于用延音线“⌒”作指定时值延长的音符更是如此);如果音符头上没有被“⌒”罩着,不管音符时值多么短,均应一音一弓,不可一弓奏出几个头上不带弧线的音符。为了争取换弓动作的主动,头脑中还要有一定的节奏观念。虽说换弓不一定是在方整的节奏下进行的(快弓除外),但这些音与音之间的技弓常常构成了一定的节奏型。

  哪些地方用拉弓,哪些地方用推弓,在拉奏之前应全盘考虑,并作出初步的估计。根据演奏者的共同习惯,一首乐曲开头一弓多为拉弓,末尾一弓多为推弓,然后在这“拉弓起、推弓收”的前提下对每一乐段或乐句内部的推拉弓序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每一乐段或乐句内推拉次数的总和为偶数,那刚好合于“拉弓起、推弓收”这一运弓规律;如果为奇数,那就要将奇数调整为偶数,不然推拉弓序会出现“扯皮”现象。 换弦要注意腕力与指力的相互配合,要扣准音符时值,过渡自然。

  换弦是指弓毛擦一根弦转为擦另一根弦。

  换弦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换弓时换弦,另一种是在弓子运行过程中换弦。这两种换弦都要求把音符的时值扣准,过渡自然。初学者由于换弦动作片面依赖于指力,腕力不够,造成了指力换弦的被动。在换弦时往往出现突然嘎止的现象,或是把琴弦猛击一下,在快速旋律中换弦的毛病表现得犹为突出。所以腕力与指力的相互配合,对换弦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无论拉弓、推弓、换弓、换弦时食指与拇指相对构成的持弓点均应固定不变,运弓时,整个右手以持弓点为轴,拇指和食指绕着轴心作相应的扇形转动。此外,在拉奏练习中应养成自觉遵守符号标记的习惯,并且要记住一些常用的运弓符号,否则将使整个弓序显得杂乱无章,并且有损于音乐形象的表现。二胡练习的曲谱除连弓符号有明显标记外,其它符号(包括运指符号)只是在必要的地方才标记。对于没有标记的音符,就要根据前后的演奏符号加以推论,或参照前后相同旋律的演奏符号,及依照人们共同的演奏习惯来把握住恰当的演奏方法。

  弓序:演奏中推拉弓的次序或规律性。指序即是手指活动的次序或规律。弓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弓向问题。弓向使用上存在“习惯定式”,有的人习惯使用拉弓起弓,有的人则相反,喜欢用推弓开弓。如果要求有的人用与他习惯相反的起弓方向演奏,他便感到很不自在,奏起来别扭得很。这种习惯的形成往往是教师最初不重视弓序多样化训导和自身快弓训练不全面的结果。从乐曲演奏中常有左右两种起弓的需要看,应当通过长期的左右起弓、弓序频繁交替和多种类强弱变化的训练,促使演奏者左右开弓都很习惯,面对强弱变化应付自如。

  指序问题和保留指:一首乐曲的演奏,从指序活动次序看,大致可分三个基本活动规律:①按相邻手指的指序活动;②按相近手指的指序活动;③按同指异位的指序活动.

  我们如能按照指序活动规律加强训练。对诸如无名指、小指天生无力等等缺陷,有针对性的重点训练,同时结合新把位、保留指进行强化训练,则会极大地提高左手手指的独立活动能力和灵活性,换把的敏捷和准确度,以及指距变化、适应能力和音准质量,还不应当忽视快弓的左、中、右三个弓段的适应性训练和渐强、渐弱、突强、实弱的力度变化训练,否则,便会出现演奏快弓时不能换弓段、无法变强弱,演奏效果亦显拘谨平淡、毫无生气的遗憾。

(文章来源于网站)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