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沙地文摘——崔有礼:草根“二胡大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和仁百家信传媒信号:qdbjxcm【新朋友】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百家信”关注。【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页面内容。

百家信微社区:进入微信公众号平台下方点开微社区→进入社区





崔有礼:草根“二胡大师”

李新勇 王惠荣

1

2011年国庆节,我去采访101周岁崔有礼老师,他拉二胡唱一首《洪湖水,浪打浪》给我听;2014年初夏,再去采访他,他又拉二胡唱一首《北京的金山上》。精神矍铄,容颜未变。不变的还有善良的微笑、底气十足的说话声。2011年他住在行将被拆迁的屋子里,屋内很整洁,屋外有些杂乱。2014年见面是在一间大出租屋里,环境很好,窗外初夏的香樟正在开花,绿荫如云,不时有清香渗进屋里来。老人说,拆迁重建的新房明年能拿到钥匙了。说这话,他脸上写满兴奋和期待。

崔有礼一家,号称长寿之家,兄弟五人均有九十多岁,他如今健在的小弟弟原是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今年已95岁。大儿子退休前是北京战友歌舞团小提琴演奏家,已81岁高龄,其他几个子女都已六七十岁。他爱人去世那年99岁。当问及长寿的秘诀时,老人没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他叙说他兄弟姊妹间和儿孙间的趣事,不是发出快乐的笑声。他用一件件趣事回答我的问题:心态平和,不争强斗狠,与人为善,家庭和睦是长寿的重要因素。老人的孙女告诉我,她爷爷胃口好,但不多食,什么都吃,除非嚼不动;每天早饭后,或者拉二胡,或翻阅他手抄的18本歌曲,或者小睡一会儿,一天要睡好几次。

崔有礼老师最大的爱好是拉二胡。他说只要扣弦持弓,啥烦恼都没有了。

说起二胡,老人有说不完的故事。



2

1910年冬天,崔有礼诞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10岁那年,他跟其他农家孩子那样,跟随父辈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间劳作。艰辛的劳动不允许他片刻清闲,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什么地方。

一天早上,从沉睡中的崔友礼被窗外什么乐器拉出的一首曲子惊醒了。那个曲子正合得上他当时的心境,很优美,很沉郁,淡淡的,涩涩的。

崔友礼没学过乐器,也不懂音乐,但他对那首曲子非常喜欢。他出了门,循声找了去。不一会,他就找到了那个拉琴的老者。只见老者头颅低垂,双目微闭,全身的精气神都集中在两条手臂上,一手持弓,一手持二胡,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微微摆动,好像沉醉于音乐之中。半响,老者拉完了,睁眼看见崔友礼正痴痴地望着自己,便问道:“你听出什么了?”

崔友礼照实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他说他似乎看见了一条美丽的河流,在村子前面缓缓流淌,有一群或者只有几个人在河边上辛勤劳作。老者高兴地接道:“你说对了,这个曲子就叫做《车水歌谣》。你心里想到的那些情景,基本上就是曲子想要表达的意境。”

老者发现他很有音乐天赋,就对崔有礼说,如果喜欢,就跟他学二胡。

这是崔友礼第一次知道二胡。

要学二胡,先得有一把二胡,但崔友礼家穷得丁当响,没有钱买。这个不小的困难,挡不住他学琴的渴望。没钱买琴,他就试着自己做一把。连着几天,每天劳动之余,他就摆弄从竹匠铺找来了一个竹筒,然后安上自己加工出来的琴杆和琴把,接着又亲手捉来了一条斑蛇,剥皮晾干,小心地把蛇皮蒙到竹筒上,几天以后,一把自制的胡琴就成了。

那把胡琴虽然寒碜,到了了阴雨天手一按蛇皮就瘪陷下去,但好歹也能在上面拉出曲子来。在老者的精心指点和自己的勤学苦练下,崔友礼很快就能熟练地操弓奏乐。他学二胡达到痴迷的地步。很快他就能拉《银花姑娘》、《纺织娘》等启东山歌了。许多时候,老者还主动相邀他进行合奏,他的琴艺大有长进,不但流畅且有章法,连第二把位、第三把位的音价都摸得十分精准。

每到独自一人拉琴时,他心里就更滋生出一种满足,那弦上的指头也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机灵活跃起来。有时,他会随着琴声时入一种幻境,觉得自己成了童话中的人物,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困扰都随着琴声远去。满目桔褐色的世界,就在这琴声里一天一天地张扬起生命的风帆。

3

1949年后,国家百废待兴,各种建设人才十分匮乏。启东市惠丰小学根据国家提出的“培养人才从娃娃抓起”的构想,决定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音乐课。经过四处寻访,他们打听到了在当地音乐界已有相当影响的崔有礼,经过简单面试,聘他做了一名音乐教师。

打铁先得自身硬。崔老师通二胡,但教音乐光通二胡还不够,还得会弹风琴,边弹边唱歌。这些他都不会。怎么办?面对新的难题,他没有退缩,他迎难而上,他使出当年学二胡的劲头,起早贪黑地学弹琴,练嗓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突击,他很快胜任自己的角色。在数十个同学的注目下,他坐在琴前,身子挺得笔直,脑袋微仰,一边引吭高歌,一边弹奏,速度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把风琴弹得那般抒情。一堂课下来,全班同学眉飞色舞,个个脸上漾动着满是激动的神色。

怀着对教学事业的一腔忠诚,崔老师不仅倾心上好每一堂大课,还经常“开小灶”,积极发现音乐苗子。根据自己的从艺经历,他深知音乐的语汇是出于天性,虽然也可以学,但终究比不上自己悟出来的自然,更有发展的潜力和前景。有些人,生来就是多愁善感,诗情画意的内心就是一首歌,一幅画,所以听到跟自己性情相通的音乐,就会引起共鸣,就会从曲调的变换中看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千姿百态,从音乐的强弱中悟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佳音。

因此,每发现一棵苗子,他都会抓住不放,因人施教,循循善诱,帮助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在他数十年教学生涯中,无计音乐苗子,经过他的发掘、培养和推荐,成长为中国乐坛的参天白杨。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五个子女,个个乐界高手。大儿子崔维聪15岁走进军营,依靠当年在父亲身边打下的音乐基础自学成才,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战友文工团首席小提琴独奏演员,创作了《战友情深》与《军民团结在一起》等多首歌曲,在军内外广为传唱。

4

1973年,崔老师从教师岗位上退休。

放下了教鞭,崔老师和许多人一样享起清福。但惟一不同的是,他始终没有丢弃伴随了自己大半辈子的二胡。每天,他清晨 5点钟起床,在房前的专心开展晨练活动。等四肢活动开了,就忙着烘茶煮饭,然后与家人一起就餐,收拾完后,就开始拉二胡,天天如是,雷打不动。午休起床后,再唱一会儿歌,拉一会儿二胡。“拉拉唱唱,身体健康。这是崔老师常说的一句话。他把这种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作为陶冶养身冶性,颐养天年的长寿秘诀,持之以恒地坚持了数十年。

崔老这种有益身心的活动,得到了儿女们的大力支持。大儿子崔维聪经常不定期地给他寄来新的歌谱,使他的歌唱内容能得以不断的更新和充实。

崔老还通过听收音机、看电视歌曲节目等途径,源源不断汲取新的音乐养料。每当听到或看到自己喜欢的新歌,他就让人找来歌谱,把挂历纸裁开,装订成方方正正的十六开本大小的本子,将词曲一块儿认真抄录上去。遇到歌谱上的字儿太小,他又特意购置了一个放大镜,抄的时候右手执笔,左手举着放大镜,一笔一照地抄录在本子上。

抄好以后,他又请儿女们帮忙一遍遍地校对,对每句歌词、每段曲子,甚至每个高低章节都要认真校对上几遍,直至确认没了差错。至今,崔老专门用来抄录歌谱的本子已编纂了18集,厚厚的一撂歌本有半尺来高,上面密密麻麻地抄录了各个时期的流行经典好歌数百首之多。每次抄录完歌谱,崔老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忙着背歌谱,直到烂熟于心。

时光荏苒,悠悠琴声伴随着崔老又走过了40多个年头。随着年事增加,崔老的记忆力有了下降,但他始终不服这个老,以勤能补拙的毅力,每天坚持歌不离口,琴不离手地操练不辍。还把歌谱摆放在床头,做到睡前看一会,背一段,直到沉沉睡去。而针对日益迟缓的筋骨,他又苦心自创了一套摩脸绕手动作,每天一早,他就来到了户外,对着晨光,反反复复地按摩脸庞,来来回回地绕着双手,每次都要做上几十回,起到舒筋活血,强身健体的作用。

5

。他最风光的一次演奏是2010年家人为他举办的百岁寿宴上,面对亲友和民政、老龄协会、居委会的年轻人,崔老与从北京专程回来贺寿的的大儿子崔维聪及女儿崔尝平同台演奏了《相亲相爱一家人》等歌曲。

参加宴会的人至今记得,那天崔老身穿一件雪白的衬衣,脖颈上系一条红色的领带,他腰板素来就直,伴随舒缓的节奏,崔老的身体前俯后仰,合着节拍颔首耸肩。他的手苍劲有力,骨节分明,准确有力地在弦上弹、捶、滑动,一根根手指,皆像独自有一份生命灵性似的。那优美的琴声,就随之四处弥漫开来,让人不禁地动容。这哪是一个百岁老人的身架啊?

在这大师泛滥的时代,这位被我第一次称为“二胡大师”的崔有礼才是真正的大师。这称号是草根的,但草根有草根的伟大,有出入于华美舞台的二胡演奏家不能企及的单纯和高贵。因为他的演奏不是职业、不是谋生的手段,不是博取名利的砝码,而是完全因为发自内心、源于灵魂的热爱。在他心中,每个音符都是有表情和姿态的,都是有生命的。在琴声中流淌的,是一种健康的情趣和追求。



百家信微信平台与百家信报刊同步更新,商家促销活动信息,超市特惠商品信息第一时间发布更新,让你第一时间掌握商家优惠信息!

关注我:

1、点击顶部蓝色小字:百家信

2、加百家信公众微信号:qdbjxcm

3、扫一扫立即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