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小笛子丨他们的梦想是一辈子玩竹(二,制笛师之亮)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他们一辈子玩竹》

之上海制笛师


Yiliang Wang



      全国这么多制笛师,如果要你说出印象最深的一位,在你脑海中最早浮现的是谁?

我想那么多大师,你们肯定会列举出很多,周啊 黄啊 董啊 丁啊 王啊  小啊~(捂脸)等等。。。

      而在上海,。那么,他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跟着短片带你进入他和竹子和笛子的世界。




1948年6月生,上海市人,竹笛、箫、排箫制作名家。


        他8岁习笛,10岁进入上海黄浦区少年宫民乐队,师从江南丝竹名家高志远先生。1964年进入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工作,师从徐六四先生开始制作笛箫。1972年,与著名竹笛演奏家俞逊发先生共同研制三孔口笛,于1973年5月1日首次在上海体育馆登台演奏。




      50余年来,他制作的竹笛深受众多竹笛演奏名家的喜爱。从老一辈演奏家陆春龄、赵松庭、孔建华、王铁锤,到当代名家李镇、简广易、俞逊发、蒋国基、林文增、詹永明、张维良、戴亚等,,以其音色美、统一性好、承受力佳的特点成为许多演奏家终其一生的首选乐器,也是香港中乐团指定的竹笛声部用笛。



每一位好的制笛师都一样,在自己手里的每一个笛子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早在笛子还是竹子的时候,就已经经过层层挑选,每一个竹子都不一样,再经过画线,打孔,打磨,调音等等工序,每一根竹子的好坏,里毫之差,不在嘴里,不在手里,早已清清楚楚的记在心里。


        詹永明老师之所以说,,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其一】,,不是做笛子的。从吹到做,其实完全是两码事,很多制笛师傅可以做出好笛子靠的是基础的制笛数据,还有多年以来的经验,大概的音律搞清楚,大概的高音,基础音色如何,而真正的一个好笛子,你可知道它得有多难的,真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会选,会做,会吹,用心。


【其二】,王老师一直在沿用的打孔工艺都是最早流传下来烫孔工艺,此工艺保留了最原始的技术。在现代,这样的工艺早已被机器给代替,先是机器大致打孔,再者手工调音,这样确实又快又便捷。但从最初的来看,笛子开孔的方向就不一样了。挖孔是用笛刀从内部往外挖,而用火热的金属烫孔,必然使得笛孔成喇叭口。这样的孔,其实科学度没有现代的高,但王老师能完美的结合,就是因为第三点吧。


【其三】,选料讲究且制笛工艺细腻。这样才能,完美的做到结合。也这是因为这几点,。而且,笛子有好有坏。。一位上海的资深老笛友,也是王老师的好朋友。告诉小笛子,必须得上门亲自挑选,不然也不能完全的做到因人而异。



      如果把王老师的笛子特点再归纳总结一下。那就是选料讲究,材质过硬,且适合肺活量偏好的笛友,音色中正典雅,高中低音统一,同时又具有极大的张力,能够完全承受顶尖竹笛演奏家出众的气息压力,弱能细若游丝,不绝如缕;强如排山倒海,响遏行云。



        五十多年来,,在竹笛手工行业整整坚守了50余载,其制作的竹笛陪伴了许许多多的演奏家。一根根普通竹管,经他巧手雕琢之后,其声如龙吟涤荡,出扬正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吹奏出民乐的绝代风华。


制笛匠心


      对笛子理解深刻、认识独到、技艺熟稔,热爱制笛,对制笛工艺永不止步的追求之心。只有这样,手工竹笛的文化能够永远传承下去。我们也呼吁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中,为传统手工技艺的生存创造优良的传承环境和文化氛围。




特别喜欢匠心,拥有匠心的人,必定非常纯粹,也非常执着。那时的好与坏,对与错,好像就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要做的就是用心。所以,这个系列文章的意义,一是向制笛师致敬,二是向他们学习,三是希望你能了解,每一个笛子其实都是一件艺术品。


我是小笛子

我向制笛匠人致敬

很高兴,在竹笛吧遇见你~

那么,晚安咯~



感谢【简集】的投稿

邮箱【18767159677@163.com】


下一期制笛匠人【韦世德】


如对韦老师有了解,或者用过韦老师笛子

欢迎投稿或者直接回复告诉小笛子哦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