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从竹笛音乐的“写意”谈竹笛文化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总第500期!2017第300期。管乐飞扬,您的音乐世界有我更精彩!

按:这篇文章,作者没有找到,有知情的师友们如有知道的,请留言告知,署名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感谢这位作者写的这篇文章,编发分享给朋友们。

 从竹笛音乐的“写意”谈竹笛文化

 “写意”堪称国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之一,便是“写意”。

国画的写意是无言的,但那浓墨淡彩、劲涂缓抹之间,山可以那么峻峭,,马可以驰骋,鸟可以鸣叫,花可以绚烂,秋可以萧瑟……

书法的写意是无声的,但那横平竖直、点捺勾折之间,可感千钧之力,可闻刀剑霍霍,可见云淡风清……

唐诗宋词的写意是景、物、声、像、时、事、情、思的交响,那些传诵至今的佳句名章给我们营造的“写意”宝藏,甚至使我们无法仅用一种方式、在同一空间和时间里对其进行哪怕是些微的叙述和说明……

国乐呢?自古以来“天生”就入诗又入画的笛、箫呢?

笔者不是职业音乐理论家,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笔者进行完全符合“学术规范”的考证,但笔者可以不假思索地说,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无不“写意”,笛箫音乐亦不例外。那一长串笛友们一闭眼就可以想起的经典名曲的曲名就可佐证。

笔者以为,“写意”不仅历史地成为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范式,甚至中国人连“活人”的方式都很“写意”。从古至今……无数生死悲喜剧构筑的史实典故均可佐证:“写意”已成为中国文化人本体意义上的生命体验和旨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笔者无意给“写意”的涵义做一个主观的个人界定。人人可有人人的“写意”。但“写意”之所以堪称“国粹”,质言之只缘一个“神”字。

在中国,没有天生的“神”,“神”从来都是人的升华和抽象。所有行当中的造诣至高者皆可成“神”。于是,“神”的境界本身就代表一种“极致”。人们审美意念中的“神”更是抛却了一切外在形式和聚象的一种或“觉”或“悟”的“冥想”。

就此而论,一切艺术形式所“写”之“意”都可以是相通的。不仅可以相通,而且可以互为滋养。因为“写意”不拘形式。博览群书、洞彻宇宙人生的演奏家与只会吹奏技巧的演奏家有着天壤之别。

笔者以为,竹笛音乐的“写意”于演奏家和业余爱好者同等重要。演奏家不能“觉悟”竹笛音乐所“写”之“意”则无缘成为大师,而业余笛艺爱好者不能“觉悟”竹笛音乐所“写”之“意”则无缘与竹笛演奏家“交流”。这里,“觉”为“懂”、为“知”、为“共鸣”,故可以说“知音”为“觉”;这里,“悟”为“通”、为“透”、为“再造”,故可以说“通神”为“悟”。

据此,业余笛艺爱好者们(这些人中不乏达官、显贵、富豪、英杰)的演奏技艺可能永远徘徊在较低水平,但他们对竹笛音乐的审美品位和格调完全可以与演奏家们“相提并论”,甚或在某些演奏家之上。

可以断言,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或者不能培育一个庞大而又有较高审美趣味的“业余”笛艺爱好者群,则竹笛音乐注定不会有长足的发展!相反,如若能令“楚王”不好“细腰”而好“竹笛”,那意味着什么则不言而喻。

笔者以为,与高超的竹笛“演奏”技巧相比,“觉悟”竹笛音乐所“写”之“意”更为重要。《天幻箫音》、《愁空山》的失败不是技巧的失败,《山居秋暝》、《乱红》、《红尘缘》的成功也不是技巧的成功。这一成一败之间,全赖于其作品和演奏的“写意”。“技巧”永远只是手段,这并非广大业余爱好者们所必需,“觉悟”竹笛音乐所“写”之“意”才是目的,只要能够享受竹笛音乐的乐趣,对业余爱好者而言“亲力亲为”自演自赏并非唯一方式。

“觉悟”竹笛音乐所“写”之“意”不仅更为重要,而且也更为便宜。广大业余笛艺爱好者因为各种原因不可能象职业“笛家”一样在“技巧”上投入太多精力和时间,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纯正真诚的爱好。只要“笛家”世界竭诚为社会公众爱好者们“服务”,不将整个“笛界”搞成一个“笛匠”世界,则竹笛音乐所“写”之“意”定会普惠“天下”。

艺术无疑是人类文明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竹笛艺术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即社会化的文明,进而言之,社会化的竹笛艺术才堪称为竹笛文化。

虽然竹笛“技巧”无法在全社会普及,但竹笛艺术所“写”之“意”则可人人以自己适当的方式“觉”而“悟”之,而这正是竹笛音乐艺术存在的土壤和生命力所在。

免责声明:资料来源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资料来源网络,本平台仅作分享,版权归原所有。



     

长按二维码关注吧

走过路过 不要错过

              传承国乐  传播国乐  

              管乐飞扬  每天七点

              与您有约  不见不散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牧笛南词  |  泉水叮咚  | 卖菜 | 绿洲 | 欢乐斗地主 | 魂斗三国 | 纵马长歌 | 猪八戒背媳妇 |  御天九式 |  大笑江湖 | 牧云谣 |  杀猪刀 | 千本樱 |  迎宾曲 |  阳光照耀着帕米尔 | 沂河欢歌 | 扮仙 | 梁祝 |  江河水 |  丢丢铜仔  |  运粮忙 | 高原上的节日 | 喜讯 | G大调协奏曲 |  野蜂飞舞 | 牧民新歌 | 百鸟引 | 草原的思念 | 小放牛 | 百鸟迎春 | 姑苏行 | 三五七 | 鹧鸪飞  | 名家谈笛 学术文论 笛子教学 |  笛曲欣赏 | 笛子资料集锦 | 五梆子 | 喜相逢  | 雨碎江南 | 问情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内容任您看!

↓↓↓↓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