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身居闹市 潜心制笛——访制笛师钟林秋(作者:孟建军)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导语

本文的作者介绍:孟建军,生于1958年。曾供职于多家媒体,现为国家核心期刊《乐器》杂志编辑。曾在国家级刊物及省市级报刊发表人物专访及文艺作品数百篇。出版书籍《器乐人生-乐坛百人访谈录(上、下)》及《孟建军诗画作品选》。中国民族器乐学会理事,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

以下为孟老师的正文,请欣赏。

正文

北京北三环的一个居民小区的楼里,住着一个制作竹笛的人,他叫钟林秋。

那天,朋友带我去钟林秋的工作室参观。一个有些不修边幅、谢顶的中年男子给我们让进房间,想必他就是常被吹笛人提起的钟林秋了。

钟林秋操着港式普通话与人交谈,不太善于表达的他看上去有些高冷。他的窗台上有一个架子,上面摆满了紫砂壶。通过朋友介绍,才知道他精于茶道,尤为热衷收藏紫砂壶。有朋友到他这里,他会换着各种茶叶沏茶,让你品尝不同口味的茶香。

钟林秋隐居在车水马龙的都市里,潜心于竹笛制作,颇具“大隐隐于市”的风骨。他把对竹笛的热爱倾注于六孔,无论是紫竹笛还是苦竹笛,都希望通过他的精心制作,发出悦耳动听的音色。

制作竹笛从调整音孔开始

钟林秋在很多年前就跟随家人从内地移居香港,1999年他来到北京,在朋友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业余时间从事笛子制作。两居室的房子既是卧室,也是工作室。竹子和成品、半成品的笛子堆放在许多角落,看上去有些凌乱。

几杯茶下肚之后,钟林秋的话多了起来:我从小就喜欢笛子,很早就学会吹笛子了。

他说,我最早在北京认识的竹笛制作师傅是冯海成,从他那里买了几支紫竹笛。“紫竹笛声音漂亮,但还需要调音。”钟林秋手里还有其他人制作的竹笛,每支笛子似乎都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不是个别音不准,就是灵敏度欠缺。于是他找来刀具开始学着修理,使之符合自己的要求。逐渐地,钟林秋在竹笛的调整方面掌握了一定的经验,开始帮助有需要的人调整笛子,也有专业院校的学生以及教授慕名过来找他调整笛子。“反映不灵敏,音不准,高音不好上、不好下的,我都能调。”钟林秋充满自信地说:很多人很难达到我调笛子的水准。

一个偶然的机会,钟林秋萌生了自己动手制作笛子的想法。凭借着会吹笛子、能调笛子的优势,钟林秋开始尝试自己动手制作笛子。

他小时候动手能力比较强,船模做得很漂亮。冥冥之中,似乎这些积累都对他后来制笛有了某些必然的联系。

调整是制笛的重要环节

钟林秋称自己制作笛子没有跟人学,全靠自己研究。

他取出一个笛子,指点着告诉我:这支笛子还需要调整,因为笛子不能一次到位。“八度音要调准,音高是否好上好下,这很重要。”他说,很多人都做笛子,但做法都不一样。钟林秋认为紫竹笛制作时有难度,特别是音准。“我愿意做有难度的事情。一般人不敢做紫竹笛,就是怕音做不准。真正要做笛子,先做紫竹笛,紫竹笛做好了,很容易做苦竹的,很顺手,跟玩一样。”他还说,苦竹、紫竹结构不一样,软硬度不一样,挖孔也不一样。

根据多年的经验,他认为做笛子关键是最后进行调整。他坦言,制作竹笛没有老师,主要靠自己一点点摸索。“摸索实践很长,一下子到位很难。过了这道难关,又会碰到另一道难关。六个孔看起来很简单,每个人做出来都不一样。” 他说,笛膜很重要,好笛子要配好膜。

现在做笛子对钟林秋来讲基本没有难度可言,因为难度在两三年前已被他攻克。

我问他,制笛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材料。“我追求材料比较谨慎,要求较高。材料的品种很多,哪种好,哪种不好,需要比较。”他苦于优等的制笛材料难寻。

制作竹笛需要悟性

钟林秋认为,对制作人来说,调整很重要,最好会熟练演奏,掌握演奏技法。他说,也有专业人从事制作笛子的,但也不一定能做好,看自己的悟性。

他说,每个人吹法不一样,口风大小也不一样。有些人吹惯了音不准的笛子,你拿给他音准很好的笛子,他不一定能吹准,因为他已经习惯了用自己的口风来控制那些音不准的笛子。

“我上次遇到一个人很麻烦,”钟林秋说,我的笛子给别人吹都很舒服,给他吹,他就说不对劲。他干专业很多年,原来他老是对着校音器吹笛子。“音准这个东西你不能老是对着校音器,太机械了。用力大一点,音就会偏高,用力小一些,音就会偏低。”

有的笛子很准,即使演奏者的口风不同,也一样能达到音准,这就要靠制作者的经验。

钟林秋制作笛子,一是凭自己的耳朵感觉,二是根据校音器。他说校音器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全依赖校音器,耳朵很重要。平常干活的时候,要有正确的渠道把音准找好,譬如说吹每个音的力度达到什么程度?此外,力度统一,声音才会统一。

钟林秋说,竹子受气候影响,调门会整体变高或变低。他觉得插口笛开裂的机率比较大,整根笛子开裂的机率较小。钟林秋称现在他做紫竹笛比较少,最近才做了几十根紫竹笛,因为优质的制作竹笛的紫竹材料不易得到,据说上等的紫竹材料都被人拿去做京胡担子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钟林秋称自己的笛子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在音色、音准和灵敏度。

“别人吹我的笛子,认为我的笛子音色水灵。”正是因为这些优势,李乐、袁非凡、宁英杰等许多年轻的专业人士喜欢用他制作的竹笛。“广东民族乐团的演奏员一直吹苦竹笛,我给他两根紫竹笛,他开始不敢接受。因为他原来吹过紫竹笛,感觉很糟糕,以为我的紫竹笛也是那样的。后来一吹,甚为满意,他感觉音色水灵灵的,味道好,灵敏度好,吹起来省劲。前不久还用我的紫竹笛录了音。”说起这些,钟林秋很是欣慰。据了解,许多青年竹笛演奏家举办音乐会,钟林秋都会亲临现场,帮他们调整笛子以便使笛子更好地适应现场。钟林秋现已总结出成熟的调笛子的方法。

张旭是剧作家和诗人,善吹竹笛。他在钟林秋这里买了各种调门的竹笛。他说,原来不敢买整根的紫竹笛,就怕音不准。买单插口、双插口的笛子还可以调节音准,因为北京气候差别太大。在钟林秋的建议下,他给我做了两支整支的紫竹笛,音特别准,尤其是吹刘森的曲子。

张旭说,高音好,中音、低音要饱满,这才是好笛子。钟林秋的笛子具备了中音、高音丰满、圆润,高音华丽的特点。“他的笛子拿到手里,品相好,音色稳定,既是乐器,也是一个艺术品。”

沉下心来埋头制笛

“来北京工作是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来北京,也许就不会做笛子了。”钟林秋笑着说:

“其实没来北京之前,我就研究竹笛制作技术。我做高档笛子,一个月一百根左右。苦竹,紫竹的都做。”钟林秋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埋头苦干,不张扬,没有刻意宣传自己,只是凭借专业人士的口碑。他说,从未想到自己会从事笛子制作,原来仅仅是喜欢笛子而已。通过这些年的制作体验,他认为自己属于好静的人,比较适合做笛子。“最初曾经做梦都梦到制作笛子,做不好事情感到很不舒服。”他说,看到自己的作品反响效果好,演奏家反映也不错,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

从钟林秋身上,能看到当今人们极力推崇的工匠精神。这样的人多起来,对笛界、社会而言,都是一种福音。

我问钟林秋:一个优秀的竹笛制作人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他回答:要沉得住气,把心沉下来,另外要靠悟性。钟林秋显然已经具备了优秀制笛人的素质。他憨憨地笑着说:今后还要继续做下去,关键是:我喜欢竹笛。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