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老琉璃鉴别方法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老琉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承,更重要的是,琉璃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


        琉璃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



  琉璃,古代称为“琉琳”、“流离”,是在中国传统玻璃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种工艺美术品。根据《广雅》和《韵集》的记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以及其他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也称“料器”,以前常用来仿翡翠、玛瑙、碧玺、等玉石。 


        琉璃是天工人事合而为一,才能成就得了的。沈从文先生说过美的东西带有一种忧愁,人在看到时有一种无奈,生怕它会转瞬而逝。琉璃这物件怎么可能这么美?药师和尚在《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曾云: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一般提起琉璃来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宫殿寺庙屋顶上的瓦。白乐天《长恨歌》中有一句“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唐明皇看到两两偎依的瓦片,越发感到昭阳殿中的冷寂。从这当中可见信息,唐时宫殿里已有琉璃的存在了,鸳鸯瓦即为琉璃制品。是指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铅)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奂;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这个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




  每颗琉璃都是独一无二的,琉璃中的气泡是在琉璃原料煅烧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在爱好琉璃的人眼里,琉璃不仅仅是一件物品,而且是有生命的,这些气泡似乎正说明了琉璃在呼吸。而且这些气泡也正使得琉璃更具表现力,在光照下能发出炫目的光彩。

  琉璃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

  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



  琉璃,古代称为“琉琳”、“流离”,是在中国传统玻璃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种工艺美术品。根据《广雅》和《韵集》的记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以及其他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也称“料器”,以前常用来仿翡翠、玛瑙、碧玺、等玉石。还称为“古玻璃器”,但是又不同于现代的玻璃。因为现代的玻璃炼制材料石英和萤石,是含轻金属的材料钙和纳等。而上古的玻璃炼制材料是水晶加金属,是含铅和钡等其它金属的。这是琉璃和玻璃的主要区别。

  老琉璃珠为什么会珍贵呢?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因为老琉璃材料的特殊性,其工艺极具复杂性与高难度,老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老琉璃的精品制作,相当费时,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当中的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老琉璃不可再回炉重制,不象金银制品,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因此其成本非常高。

  其二,老琉璃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承,更重要的是,琉璃产品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这是现代玻璃或水晶制品永远取代不了的特性。

  我国制造琉璃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出土的西周文物中已经有原始的玻璃管珠。到了战国至汉代,工匠对炉温的把控已趋稳定,琉璃的质量得到保证。而在造型艺术上,秉承当时的社会风气,这一时期的琉璃制作严谨、端庄大方,无论从技术还是艺术角度,这都是我国琉璃的首个巅峰时期。







全国火热征集拍卖项目:      

[陶瓷] 高古瓷、元明清瓷器、民国名瓷、现代毛瓷及名家紫砂壶。

[玉石] 古玉、明清玉、现代玉、翡翠、田黄、陨石、鸡血石。

[字画] 历代名人名家书画、现当代书画、各派系名家字画。

[杂项] 古籍善本、金银铜器、奇石雕件、文房用品、佛像。

[家具] 明清各种材质的硬木家具,以紫檀、海南黄花梨及金丝楠木、千年乌木等

邮箱:1309365298@qq.com 

  微信:13723437907

手机:+86 18018719439
微信订阅号:
1309365298@qq.com 

請點擊文章尾末的「閱讀原文」瀏覽展覽詳情。
1. 如果您喜歡微信內容,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