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更正重发:缅怀于天佑老师和张祖豫老师《金色的孔雀》永远的经典!请务必转发收藏!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小小青蛙和于老师(过了两天于老师去世了)

《怀念于天佑老师》-----天若有琴

 为什么

 美好的东西

 总在瞬间离去

 当我们的叹息声

 余音未了

 孔雀之父

 把所有孔雀

 镀成金色

 来不及瞥上

 最后一眼 匆匆

 乘鹤西行

    

 您的儿女

 收起美丽的羽翼

 悄悄抺着眼泪

 您的经典旋律

 此刻在空中回荡

 《金色的孔雀》

 在酷热的夏日

 变成了咏叹

 ——绝响


何维青老师悼词

    我的挚友------著名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于天佑先生离开我们两周年了。他的音容笑貌、和善可亲的身影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优美动听的葫芦丝巴乌曲“金色的孔雀”“湖上春光”常常回响在我的耳边。对民族文化标新立异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痛失知音使我们万分悲痛,痛失知音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

    葫芦丝巴乌文化艺术在发展,我们的队伍在壮大,3000名优秀会员、120万葫芦丝巴乌联谊爱好者热忱的支持与关爱。紧密团结、携手奋进,为祖国民族文化艺术做出更加辉煌的成绩。天佑先生在美丽的天堂更加欣慰,为我们的努力而尽情的欢呼!高声的喝彩!

    美德常与乾坤在,英名永同天地存!

    于天佑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

                                                                                                                 中国葫芦丝巴乌艺术委员会    何维青会长 



王厚臣老师一年后为天老师作《天乐》曲

一年前的今天是个黑色的日子,今天站在这里我百感交集、心情沉痛。我感谢上苍让我认识了我敬仰的于天佑老师,而对上苍的不公我又很无奈。一位为我国民族音乐作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家,在人生的盛年撒手西去,与我们阴阳相隔,给我们留下了不尽的遗憾

于老师,您的人生是辉煌的、灿烂的,您许多未了的事业,我们会继续。我会尽我毕生精力为广大葫芦丝爱好者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和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今天我要和老师对话,献上我的新作《天乐》,是我对您最真切的思念。不忘春风教,常怀化雨情。于老师不管您走到哪里,都永远走不出我们的怀念!我们相信,您在天堂一定很好!




左一为于夫人金贞淑老师,非常了不起的人,也2014年5月去世了,2011年我们论坛上的朋友们曾和她在山东潍坊相聚,于师母的音颜笑貌似乎还在眼前!

为了纪念于天佑老师所以发的是于老师的手稿,正规曲谱由大笨虫老师整理,点下面的”原文阅读“即可下载


第一视频是于天佑老师亲吹的,第二视频是张祖豫老师的MV




于天佑老师的绝版《金色的孔雀》伴奏为张笑老师帮他制作(论坛有下载)



张祖豫老师版《金色的孔雀》


于天佑老师简介


1943年4月10日生,2009年7月9号去世,河北乐亭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著名民族管乐演奏家。

个人传略:

1959 年入伍,;1963起,。2003年至今,任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艺术人生:

         10岁习笛,执着认真,勤学苦练,终有所成。参加了专业文艺队伍之后,更加认真刻苦,每天练习时间长达12小时之多,由此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成为一名优秀的独奏演奏员,能演奏竹笛、长笛、萧、葫芦丝、巴乌、朝鲜横笛、朝鲜筒萧、朝鲜短萧、日本尺八、塔吉克鹰笛、景颇族巴扎(英国风笛)、吐良、独弦琴、口笛、埙、五尺(改良大竹笛5市尺长,故叫“五尺”)等多种民族乐器,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艺五十多年来,随着演出团体走边关,下基层,无论是边防哨所还是海岛医院,哪里有战士,哪里有群众,就把演出送到哪里。哪怕只有一个战士,也要为我们的战士服务。战士和群众常常感动得热泪盈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一场演出下来,就有战士和群众围着他想学习乐器,而于天佑总是来者不拒,只要有人愿意学,都不厌其烦的讲解、传授演奏技巧......被战士和群众亲切地称为“我们的艺术家”。

艺术成就: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1975年,于天佑就率先在全国对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进行改 革,设计并制作出了双主音管的六管葫芦丝,

        从而结束了葫芦丝只能演奏八度音之内乐曲的历史。随后他又在改 革后的“葫芦丝”的基础上进行加键改 革,创造出了“加键17度六管全音葫芦丝”。

         在民族管乐器改 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又激励他进行新的改 革,1977年, 革制作“加键巴乌”的研究工作,再次取得成功。还第一个为上述两件改良乐器创作独奏曲:《金色的孔雀》(傣族乐曲)、《在草原上》(蒙古族乐曲)并亲自演奏,,从此获得“中国巴乌、葫芦丝大王”的美誉。

         他还在繁忙的演出、研究之余,深入云南各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体验生活达17次之多,创作并改编了一系列民族管乐独奏曲,代表作品有:《湖上春光》、《金色的孔雀》、《在草原上》、《圭山之夜》、《阿佤新歌》等。其中《湖上春光》、《金色的孔雀》两首乐曲是“全国民族乐器演奏社 会艺术水平考级” 巴乌、葫芦丝最高级别的乐曲。几十年来,所演奏的独奏乐曲全部由自己编写,并由各级电台、电视台、唱片社录制成广播节目或唱片。

         由于他在民族管乐界的地位和影响,,。

文化交流:

         为把民族音乐推向世界, 从19 63年起至1986年间,他先后出访美国、哥伦比亚、委内瑞拉、阿根廷、加拿大、巴拿马、马尔吉斯、乌兹别克、日本等国家,足迹遍及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者,为推介民族音乐、在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文化艺术交流方面,做了长期的、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各国人民的喜爱和赞誉。



张祖豫老师简介

去世于2006年12月24,出生于云南昆明市 小学时代,受昆明“国乐会”老艺人的影响,学习竹笛,并经常参加当地举行的国乐演奏活动。1959年,他由云南省工业学校的学生转到专业演员,1960年,到云南艺术学院学习,向林音、陈文涛学习竹笛演奏。现为云南省歌舞团独奏演员。 他身在一个善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地区,所以有机会经常到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向民间艺人学习,如哈尼族的巴乌,傣族的葫芦丝,景颇族的吐良等。并创作巴乌独奏《美丽的边疆》,乐曲以优美委婉的旋律,表现了云南景色如画的风情。他的演奏较好地掌握了云南少数民族风格。由于1967年左腿患骨瘤,终生残废,以后很少登台演奏。他身处逆境锲而不舍,坚持研究巴乌的创作及改革,并有所成就。他的代表作品有《彝族欢唱幸福歌》、《欢乐的巴乌》、《景颇山的黎明》。 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小学时代,受昆明“国乐会”老艺人的影响,学习竹笛,并经常参加当地举行的国乐演奏活动。1959年,他由云南省工业学校的学生转到专业演员,1960年,到云南艺术学院学习,向林音、陈文涛学习竹笛演奏。现为云南省歌舞团独奏演员。 他身在一个善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地区,所以有机会经常到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向民间艺人学习,如哈尼族的巴乌,傣族的葫芦丝,景颇族的吐良等。并创作巴乌独奏《美丽的边疆》,乐曲以优美委婉的旋律,表现了云南景色如画的风情。他的演奏较好地掌握了云南少数民族风格。由于1967年左腿患骨瘤,终生残废,以后很少登台演奏。他身处逆境锲而不舍,坚持研究巴乌的创作及改革,并有所成就。他的代表作品有《彝族欢唱幸福歌》、《欢乐的巴乌》、《景颇山的黎明》。 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下面是本公众号发布过的部分经典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