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学术文论】蔡敬民笛艺研究三:竹笛教学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每天推送总第263期!2017第73期。精心编选,用心编辑。每天七点,准时送达!一切,都是为了观看管乐飞扬的您---我的朋友!


三、 竹笛教学


(一)教学成果


蔡老师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的、具有扎实功底的竹笛演奏家、作曲家、竹笛改革家和教育家。1958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并于1962年留校任教至今仍然耕耘在课堂上。在教学上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色,如将钢琴的伴奏用于教学中,不仅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和激情的激发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而且也为学生在吹奏中音准的控制提供了依据。他的教学成果、业绩与成绩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


几十年中,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竹笛演奏、竹笛教学人才,如台湾台南艺术大学教授叶红旗、获爱尔兰国际民族器乐比赛第二名的钱岚、解放军空政歌舞团一级作曲家吴旋、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演奏家刘伯华、哥伦比亚著名演奏家邸旗、空政歌舞团一级作曲家、演奏家吴璇、演奏家江苏省歌舞剧院演奏家杨环基、南京艺术学院讲师刘强、南京艺术学院第一位竹笛演奏硕士现为南京艺术学院讲师王晓俊、南京师范大学竹笛副教授赵宴会、广西师范大学竹笛教师周楼胜等。虽近古稀之年,但蔡老师仍继续默默地耕耘在课堂上,倾心指导学生竹笛艺术。


(二)教学特色


1、注重学生乐感的培养


在教学中,蔡老师特别注重感情上的处理,强调乐曲的起伏变化或激情与韵味的表达。注重笛子与伴奏的关系,注重伴奏与独奏相互感染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常常在上课吹奏时用钢琴为学生伴奏,虽然他不是专业的钢琴演奏家,但是他的投入与夸张的肢体语言常常能让学生很快进入音乐状态,内心的音乐情感也会被激发出来。


不仅上课时他自己用钢琴为学生伴奏来启发学生的音乐感觉,还常常用哼唱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演奏情绪。他常常对学生讲:“只要能唱得好听就一定能演奏得好听”。他在哼唱时常常手舞足蹈,激动万分,形象、生动、夸张的动作表现常常能感染到学生,从而更好地表达音乐。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处理《淮河换新装》中的第三段,“回忆、极慢板的、悲痛的诉说”,那一段音乐速度很慢,描写了一个劳动妇女坐在淮河边上回忆新中国解放前,淮河泛滥成灾,劳苦人民家园尽毁,妻离子散,心情悲痛,她边回忆边哭诉,这段音乐就是描绘这样的场景,学生没有这样的体会自然很难做到,忽然看到蔡老师从椅子上站起来,一边跺脚一边垂头痛哭,嘴里激动的哼唱着这段旋律,在乐句气口处还模仿泣不成声的抽噎的样子,哭到激动处还用手拍打自己的大腿,“悲愤”过后是“怒火中烧”,又见他忽然站直身体,双目圆瞪,举起双臂直指向天,嘴里的旋律越来越激昂,我在旁边听到、看到深受感染,对这段音乐自然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在被他的这种独特的教学手法感染的同时也让我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音乐的教学应该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不仅要教给学生吹笛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吹笛的艺术。训练学生的吹笛技术是可以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达到高超娴熟的,但是仅有技术没有艺术,那音乐就变成“杂技”而非音乐了。“有技术没有艺术也只能是机器人的艺术”5。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除了各种文化、知识的滋养,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的声情并茂、充满激情的教学精神,用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等等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感觉,这是最直观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除了上课给学生伴奏、哼唱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感,近70岁高龄的老先生身体健朗,常常激动起来就与学生一起吹奏,一是他自己热爱吹奏笛子,每次听到学生演奏他总是激动不已,也会投入的演奏,二是他用和学生一起演奏的形式,带动学生吹奏笛子的热情,帮助学生更好的表现音乐。


对初学者或小朋友音乐感觉的培养,他还有针对性的编创了由浅入深的竹笛练习曲,内容包含各种风格的民歌、民间音乐以及外国经典歌曲等等。


2、注重基本功的训练


蔡老师非常注重基本功的训练,他一再强调竹笛的演奏重在做好“气、指、唇、舌”这四个基本功,其中气息是第一位的,因此他在教学中一直强调气息的控制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他常常会把总结下来的经验或感受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甚至是要求学生用笔记录下来,笔者曾在去年的专业课上就用了两节课来记录“气、指、唇、舌”四个基本功练习时的要领,老师不仅要求我们抄写,还要求我们熟记。这些文字资料无论是对本人的演奏还是对本人今后的教学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注重“气、指、唇、舌”四个技术方面训练的同时,他非常强调竹笛吹奏时的音准问题。钢琴的琴弦长短是固定的,不管音量如何大与小,它的音高都是固定的,由于敲击力量的大小不同,它的音量大小也不同,但是它的音高始终固定不变。但是管乐器影响其音高的方面却很多。用气的力度、速度;用气的角度,以及用气的面积都会影响音高。所以管乐的音准控制也是困难的,具体的说,用气的力度、用气的角度、用气的 速度以及用气的面积竹笛的音准是很难控制的,它不仅与竹笛制作技术有关系,还与笛膜的松紧、气温的变化,演奏者吹奏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蔡老师年轻时在乐器厂待过一段时间,他对竹笛制作工艺流程非常了解,再加之他自己对音律学的钻研,所以他对竹笛音准的控制很有办法。学生拿到一件制作上音不准的笛子来上课,他总会用他的那套自备的工具对笛子或挖或补,调音校音,尽量将笛子的音准调好,在实际吹奏中,他总是要求学生注意音准问题,并给于控制音准的诸多建议。


再有,蔡老师对一些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笛子吹奏技术,他总是想尽办法用最精练的语言描述,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例如学习“循环换气”,他的口诀是“一慢二快”,一慢:慢挤(收缩口腔,慢慢挤气,把笛子吹响);二快:快吸,同时快速的挺腹和用鼻子吸气,再快吹。学生只要记住口诀,慢慢练习,都能掌握。


3、因材施教、治学严谨


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严谨。每次布置作业,他都会亲自示范演奏,而且在乐谱上细致的标记上演奏技法和吹奏要求。有一次一个学生吹奏江南丝竹曲《行街》,他将自己整理好的乐谱给学生演奏,因为《行街》的演奏版本较多,他反复听各家的录音,查看各种出版的乐谱,进行比较、推敲,最终确定乐谱后,再让学生们一起听、奏,可见他的治学十分严谨。


蔡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笔者采访中,听他说到:“学生的素质在学生成才中占到百分之七八十,苗子至关重要,老师选拔的人才首先需要具备天赋,特别是艺术的学习更应注重天分,学生除具备天分外,还要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追求精神。”他曾在课上无比感慨地说到南艺在人才的选拔上不及中央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近几年来学生生源素质更是不如往年,但是他又用赞美的口吻无比感慨地讲到“像阎爱华(古筝老师)、刘石(琵琶老师)他们能培养出‘金钟’奖的金奖人才,非常了不起,确实了不起!”,说完还意味深长地陷入沉思状态。这些都无不表现出他的客观与谦虚的做人态度。


蔡老师曾说过:“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就是医生和教师,医生救死扶伤,教师教书育人不误人子弟!”(未完待续)


资料来源网络,本平台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关注吧

走过路过 不要错过

               传承国乐  传播国乐  

               管乐飞扬  每天七点

               与您有约  不见不散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牧笛南词  |  泉水叮咚  | 卖菜 | 绿洲 | 欢乐斗地主 | 魂斗三国 纵马长歌 猪八戒背媳妇 |  御天九式 |  大笑江湖 | 牧云谣 |  杀猪刀 | 千本樱 |  迎宾曲 |  阳光照耀着帕米尔 | 沂河欢歌 | 扮仙 | 梁祝 |  江河水 |  丢丢铜仔  |  运粮忙 | 高原上的节日 | 喜讯 | G大调协奏曲 |  野蜂飞舞 | 牧民新歌 百鸟引 草原的思念 | 小放牛 | 百鸟迎春 | 姑苏行 | 三五七 | 鹧鸪飞  | 名家谈笛 学术文论 笛子教学 |  笛曲欣赏 | 笛子资料集锦 | 五梆子 | 喜相逢  | 雨碎江南 | 问情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