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苏州故事】如何在古代苏州找工作?_凤凰苏州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凤凰苏州”并关注阅读更多好文!




找工作,找工作。


今年就业好严峻,据说专业猎头人士发出黄色预警信号:中层管理者不要跳,企业最不缺的就是只张嘴不干活的;跳槽的要小心,找到下家还得看人家会不会釜底抽薪,结果跳槽跳成了跳崖……

有研究说唐宋明清的苏州,是世界一等商业都市,好比现在纽约;这里的打工者,可是身经百战,看看那时的工作,有什么秘诀?

【一】  伍子胥的求职功略



当吴趋坊那声凄厉的萧声开始,这个人成了苏州历史上第一个通过标新立异引起社会关注,进而成功进入政府机关的人才。 

当然,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伍子胥。他全家被楚王所杀,为报仇雪恨四处流窜。这个楚国特A级逃犯,能绝处逢生,一跃成为吴国国家公务员,,全赖这一招。

听听姑苏首席求职培训师冯梦龙的案例分析吧:

形象设计:首先,身背宝剑。服饰邋遢,身份象征不能少。宝剑当年是身份象征,专诸勇武天下,最后不过是把“鱼肠匕”,平时都是砍柴刀,凶狠够了,但怎么看也是山寨品牌,进不了专卖店。到时老板一看,衣冠楚楚的羊群里有只“虎落平阳”,档次一下就拉开了。

其次,一支洞箫,而且吹的不是流行歌曲。不能忽视这一点。即便老板不懂宝剑价值,但一种高雅乐器已经把求职者文化涵养表达出来了。顺便的,那时这种高雅乐器不是一般人玩得了,古代四美: 音乐、珍味、文章、言谈,音乐为首,可见一斑。后来战国四君子俱乐部,多数也有很高素养;老板一下就蒙了,肯定背后有圈子,有人脉!天生业务主管的料!而且现在正好是他跌停的时候,立刻抄底,一定大赚!


结果伍子胥成功了。

不过,好像也是最后成功的一个。唐伯虎也玩过这一招,在大街上洗凉水澡。结果差点被学校以“有伤风化”而被开除掉。

注意:这样的招数只能用在初创的草台公司,求贤若渴,现在太平社会,偶尔“非常六加一”做做秀还可以,不过要进公务员队伍?今年苏州五百多个名额,报名的队伍恐怕长又长,伍子胥要被挤到横塘去啦。

【二】  到古代人才市场去报名



伍子胥是个特例,毕竟是太高的人才;不过小民百姓也不是没办法。陆子冈琢玉,苏州琢玉师傅都学了一手;设计了天安门的蒯祥,手艺自然留给香山帮,到现在,香山帮木匠代表薛福鑫,蒙上眼睛双手抓笔,两分钟一对腾龙,合起来分毫不差,宛如复印机。

老苏州的老行业,都是这样,一辈子一行,行行出状元;因为一辈子只研究一行,所以能工巧匠就多,中国最先进的织布机在苏杭,1800 多个活动构件,其中有的技术是现代化织布机也无法达到的,南宋苏州最牛的蓝领织工,相当现在世界顶级企业的总工程师;年薪赚的比苏州府的知府都高。

但这些职业教育都是家传,族传,制造业高级工种,那新苏州们怎么办?

不着急,有人才市场呢。跑到中张家巷去看看中国昆曲博物馆。这就是著名的全晋会馆。这样的会馆苏州还有好多。山西人来苏州作生意,同乡会就成了最大的中介和保人,山西人来到苏州,没有门路,首先就是去和这个“山西人才市场”签合同——“投单挂靠”:把身份证明,户籍资料留下,然后免费暂住会馆的招待所,现在昆曲博物馆最著名的古戏台右侧小园,当年三层木楼,就是招待所。两天后,会馆工作人员已通过关系,把他安排到观前街一家布店了——老板要么是山西老乡,要么是会馆关系密切的苏州老板,小伙计职业套装送来,穿上,开始打工了。

真方便。不过你可难跳槽。有什么活是什么活,一般来说是服务行业。挑精减肥可不成,这个老板太抠,那个东家太挑,别埋怨,伙计就得有伙计本分,跳得太频繁,一年如果连续三次玩辞职,就再找不到工作了。人家这样说:吃不得苦,受不得屈,说干一年两天就跑,不诚信。


【三】  “百叶包肉”的秘密

有说法:宁听苏州人吵骂,不听南京人讲话。

万一金融危机,或员工不合心意,那苏州老板怎么办?现在劳资纠纷多,原本多是老板们太不会讲话。

过去呢?老板根本就不讲话。

春节到,忙活一年,伙计甲游手好闲,老板实在不满,但平时和对其他伙计一般无二。该到最后摊牌了,怎么办呢?

招数一:正月初五店里接路头神,这是财神,店里人人都要去上香,如果东家不叫甲上香了,意味着甲确实被解雇了。不过这招不常用,除非甲行为太不端,否则东家轻易不用这样当众下不来台的手段。

招数二:终于上完香,甲长出一口气,没有撇下自己;不过,还不能掉以轻心。这天,店主要请全体伙计吃路头酒。筵席上老板要给每个伙计夹菜,一片热闹里,不动声色地给甲了一个鸡头,或是一个“百叶包肉”——取其形象——卷包走人。甲心一沉,有数了。东家决心已定,吃过酒后,主动辞职——“老家有事”,

店主心照不宣,说声“不易”,算清工钱,和气分手,互相给了面子,以后不定还要互相照应呢。

当然,还有员工自己主动“跳槽”的,那他可以向老板写个红贴,袖里递过去。老板若愿意放他,就让账房结账,要是老板想留,还要和他个别交谈吃茶,然后再定。

为什么?过去人以能够“从一”而感到自豪,老伙计是家里半个宝,关系就是家人了;解雇,某种意味上带点“离婚”的味道,不是轻易的事。

【四】  跟着葛将军闹工会



很多人到山塘街,“五人墓碑”是必去一景。但走进去,一个葛将军墓在里面,很是安静。这个叫葛成的人,在明朝万历年间,反抗阉党在苏州的横征暴敛,在玄妙观用一把蒲扇挑起义旗,,杀死税官,,还是在法律严苛的明朝——可见他在本地多有威望。

当时各种行业组织非常完善。明末苏州的民变和奴变经常发生,当时朝论有“吴民喜乱”的说法。其实所谓“奴变”,就是奴仆们要求人身自由,搞“罢工”了。当时苏州城有钱人家的奴仆有自己的“工会”,如果待遇太差,饭不做,地不擦,老爷太太,涨工资吧,我们可不是秋蝉哪。

【五】  “非转农”安置失业?

明朝没有盲流,没有乞丐,没有流浪汉?

当然有点夸张,不过明朝的福利政策是这样规范苏州的:“设养济院收无告者,月给粮。”老百姓年纪到了八十以上,国家要赐爵位,“爵”有收入,也就是国家养老;死了,有公墓埋葬,墓碑钱棺材钱国家全包。

入养济院的条件是:老、疾、孤、贫,有住房,有粮食若干,一年还要给一匹布作衣服——结果,由于待遇还不错,以至于某些人“发达”了也不走,家里有地有屋,也混在里面揩油——当然,这个挂名也得后门才开得。

,就是下岗的人——凡有力可耕者,国家给田每人15亩,给牛和农具。

原来那时找不到工作,就“非转农”了?没想到,那时苏州,已在想主意对抗失业了。

现在呢?跳槽者且放下心浮气躁,老老实实干好眼下这份很 有前途的工作吧。


资料来源:苏州广播电视报

联系我们   sz@jsifeng.com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