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径南黄坑村知青返乡图录:浓郁乡情与空寂山村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清明前,莳完田。秧苗插完了,黄坑村映照在春日的朝霞中。知青们再过两月才返乡。

一、黄坑村在哪里?


      黄坑村由广东兴宁市径南镇管辖。


百度地图上的广东兴宁径南黄坑村


         改革开放后,村民纷纷从山里迁出来,在公路两旁建新房。种田的少了,年轻人大部分外出打工,生活明显改善了。



      山上是茶园,山下是村民的汽车。


      五月翠绿的黄坑村——蛇里坑。


      占地500亩的梧地径水库。知青们来时水库正在放水。巨大的鱼网能升能降,捕捞时鱼网沉入水中,投以饲料引诱鱼群,提上来就行。


       全村人口1751人,人平收入6千多元,种植业为主,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

二、返乡


        为迎接知青返乡,黄坑村口挂上了欢迎横幅。



         知青农场本部邹屋也挂上了欢迎横幅。岭下也有一条欢迎横幅,可惜被风刮走,没及时拍到。



         2016年5月7日, 知青还没有下车,乡亲们就迎上来,太感人了!



        问候,握手。



         40年未见,这谁是谁呀?



      “三同户”来了,老场友来了,  《乡情》横匾来了,亮起来!




        黄坑村领导、前领导、农场领导都来了。



        全体合照留影。40年未见面,大多话要说,花了很多功夫集合,拍照。

三、40年之变


          知青们合影。有的因故没来,后面再介绍。


         当年部分知青合照。



          带队干部张苑芳与知青郑惠芳。



         知青参加农田基本建设。前排左起:牧山、善红(场长)、苑芳(队长)、阳春、桂明。后排左起:小梅、思娟……



      《送友上学》的照片摄于1978年4月20日。知青吴阳春考上中专,吴海华送他。阳春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与弟弟一起考上暨南大学,恰好健夫的女朋友钟洁玲也在暨南大学,他俩常见面。阳春那时较胖,毕业后长期在香港工作。



          知青吴小苑与农场当地的场友孙玉华。



     知青海华与老乡达元同时参军入伍,跟达元的二哥达宏一起合照



     前排左起:何佑来、吴海华。后排左起:黄史伦、范火添、孙达宏、孙达。



孙小玲与孙佛英。



郑惠芳与孙小玲



       知青吴小苑与三同户孙玉娇,像姐妹。



        40年后,知青吴小苑与三同户孙玉娇,仍然像姐妹。





        张队长这次因事没去成黄坑,却在两周之后的5月22日,与我们在广州鸿兴客家王孙小平的店里欢聚。后面将有介绍。


      许惠琼原本要去黄坑团聚,却因孙儿动手术,不能成行,但心始终与大家一起跳动。



        两次欢聚后才找到廖桂华,说明工作有瑕疵,特补上她的今昔合成照,将功补过。


         阳春一直在香港,沉睡在梦中,希望我们团聚的喜讯让他从梦中醒来。



四、欢聚邹屋

邹屋是黄坑农场本部。



       邹屋主人邹建新在深圳工作,专程回来接待知青。右起:孙文昌、孙应中、邹建新、钟健夫。



       邹建新的母亲和妹妹,他父亲邹钦文走了。知青在邹屋住了几年,我们应当感恩!



         我们表演吧! 酿酒专家邹建明也进入镜头,不动声色的性格有乃父之风。



       邹屋现在成了邹建明的酿酒厂。他给知青每人送一坛酒——土炮,特别致谢!


吹起来!跳起来!乐起来!







        中西合壁——重演当年小提琴与笛子合奏。如今钟健夫没有小提琴,只能拉木棍。钟健夫是全家第八个知青。哥哥姐姐长大一个,送走一个,有两位兄长1963年就下乡了。母亲要留一个儿子在身边,不让健夫下乡。同学牧山不解其中苦衷,他先走一步,说邹屋音响效果好,快来吧!



   此前健夫曾请君夫帮忙,砸开老家旧房门,想拿英夫拉的小提琴去黄坑聚会。砸开后才发现没有,原来英夫拉的小提琴是姐姐小懿的,她已拿回,她人在广州,老家房门钥匙也在她手里

   母亲与三个可爱的孩子合影。左起君夫、英夫、秀夫。


   母亲曾与精神分裂的英夫相依为命,如今都走了



        。如今改革开放,再也没有知青,恍如隔世。




       这是黄坑的吉房。1978年钟健夫住此房考上大学。



       1978年4个考上大学的知青。左起:钟健夫(黄坑)、王小宁(张印)、周强(罗浮)、吴振兴(?)。



         雷打不死(牧山)当年在此房遭雷击,福大命大,今日要吹一首凯旋之曲。



健夫借进昌的草帽合影。




假装下地干活,收工回来了




知青在邹屋大门前合照。


          全体合影,后面的邹建明高举着胜利的手势。




       不锈钢的栅栏,城市化的痕迹。

五、三同户



      孙立明的父亲是干部,有资格订《参考消息》,健夫偶尔到立明家看报、吃饭、睡觉,也算三同户了。







            去三同户家看看,路过老屋。


        细弟三同户何振光的新屋



         何振光可爱的小孙子


        三同户的孩子及儿媳


       这种灶头知青太熟悉了。



        继续上路,去蛇里坑,看健夫三同户的老屋。


       终于到了,整个生产队空无一人,让人震动。


      应中和新群在前面带路。

       终于看到应中的老屋。多少年来,这屋子经常出现在健夫的梦中。

         空无一人的房子,应中母亲用来养鸡。


       看到阿婆的大床,健夫感到非常亲切。


        这是应中和健夫当年住的房间。同吃、同住、同床、同劳动,何止是三同户?



四同户在老屋前留影


      不知多少次,健夫、阳春一起穿过应中屋后这条路,翻山回农场。


        应中家对面是场友建新的房子。景色如此优美,屋内空空荡荡,这样的新农村令人唏嘘。愿建新在天堂一切安好!


        这里有清澈甘甜的山泉。应中他们拿水管从源头接出来,变成桶装水,直接喝。


        路通了,车开进来,村中却空无一人


最后感叹一下美景吧!

六、再上山

       旱窝里、长坑里在黄坑村的山上,过去里面有茶园、旱地和水田,因为人烟稀少,上面还建了一个小房子,派人看守作物。这次知青返乡,大家都想上山看看,付出过青春的地方如今怎么样了。

         过去的山路,现在可以开车进去。

         路上碰到进发和孙明(春桂的儿子),停下来聊天。



       走了一会儿,汽车停下来


      陷入茅草中




      旱窝里的茶园。我们当年叫茶农场,知青都学了一手摘茶炒茶的功夫。



      茶园很多荒了。



五月,桐子花开了



        场友何新群是民俗专家,他过去长期住在旱窝里、长坑里。他说:“旱窝里,鬼地方,深夜狂风鬼哭,推门推窗又推墙。”  他还有另一个版本:“旱窝里,好地方,花果木竹满山香。


       旱窝里四处草木青翠,这样的美景令人陌生、赞叹。过去农业学大寨,开荒造田,下点小雨,沟水浑黄,邹钦文一直有看法。



         有图为证,看这张老照片背后的山吧,哪有什么草木?当然,旱窝里、长坑里当年还是有些树木。


         到了旱窝里尽头,前面无路可走,大家下车参观拍照。


          终于身在茶园中。嫩绿的新枝长得老高了,要摘二春茶了?可惜没有人摘。


重温当年的摘茶情景。


知青们表演摘茶。


      车队在旱窝里掉头,停下来,大家走路去长坑里。


旱窝里向村口望去。


         身边到处是当年知青烧水做饭的燃料“鲁基”——古老的蕨类植物

         长坑里那间小屋呢?连一块砖头都没留下。只有一堆枯黄的茅草。牧山和新群留影,他们在此有许多精彩的故事。

        山下是一片果园。那看守果园的小屋,建屋的砖头是从上面拆下来的?



            有人摘水果。知青们尝了一下,真不错!

坑底风光


在长坑里告别青春的留影

七、欢宴





      2016年5月22日,知青和老乡又在广州鸿兴客家王重聚,该店老板孙小平是质光书记的儿子。

      后排右起:孙小平、邓俊兴、孙达元、钟健夫、孙远平、梁宇、牧山。前排右起:郑惠芳、何燕芬、张苑芳、孙添英、牧山妻子黄燕梅。


       左起:郑惠芳、钟健夫、张苑芳、陈牧山、何燕芬。

     左起:孙添英、郑惠芳、张苑芳、何燕芬、黄燕梅

孙添英、钟健夫、孙达元

孙远平、张苑芳、孙小平。

郑惠芳、张苑芳、何燕芬

左起:梁宇(达元的战友,牧山和健夫初中的同学)、牧山、健夫、达元


七、礼轻情深



   钟健夫的新著《真正人生从五十开始》。此书部分内容是他的个人小传,当当网、京东网、亚马逊网有售。

原创文章\钟健夫  

关注【家在径南】

        在这里,一起守望家乡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