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鹰翅做笛子 民族乐器中的独秀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藏族鹰笛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由鹫鹰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曾经流行于昌都、阿里、山南以及藏北牧区一带,可以说在游牧时代就已经出现。早期的鹰笛是由游牧民简单打孔制成,仅供他们放牧时放松身心使用。

骨笛管身多用鹫鹰的翅膀骨制作。骨笛规格不一,长短、粗细各不相同,通常比竹笛短而细,一般翅骨笛管长25厘米左右,管径2厘米左右。管身上口密封,只留一窄缝作为吹孔,管端的背面斜开一发音孔,管身正面下部开有六个按音孔(或开成前五后一)。演奏时,骨笛竖置,右手在下,无名指、中指和食指按第一、二、三孔,左手在上,无名指、中指和食指按第四、五、六孔。运用平吹超吹,音域d1e3

音色清脆、悠扬。吹奏中多使用上滑音和颤音等技巧。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还流传有一种用大雁的翅膀骨做的雁骨笛。管身无固定规格,在笛管上端管口置一木塞,木塞与管壁之间留有一道缝隙作吹孔,管身开有六个按音孔。奏法与鹰骨笛相同。

制作时,先将翅膀骨上的肉剔刮干净,锯掉两端骨节,磨平上下管口,除去骨髓。两端管口呈椭圆形,上口较大,下口较小,从下口往上,每隔2.2厘米左右,钻有一个直径0.7厘米的按音孔。开按音孔的工艺十分重要,民间多以食指和中指在骨管上平展的宽度作为标准距离。鹰笛不仅长短有别,管口大小有异,所开的音孔距离也不同。多才多艺的塔吉克族人民,每当鹰笛开完音孔以后,还要在白净而俊俏的笛身上雕刻出图案纹饰或题字,犹如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更为奇特的是,鹰笛做好以后先不能吹奏,要放置在屋内的房柁上,经过半年时间的烟气熏染,使外表呈现出美观、雅致的暗红色之后,方可取下带在身边。还有一种鹰笛,管身长28厘米,上端管径2厘米,下端管径1厘米,管身开七个按孔(前六后一),上端正面开一个方形吹口[4]

由于藏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所致,制作鹰笛的原材料鹰翅骨极难寻找,往往只在海拔高达4000多米的高山上才可能发现。据西藏民间传说,雄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会冲向太阳,直到化为灰烬,因此地面上很难见到它的尸骨,偶尔有因为极端气候,雄鹰没有飞过雪山被冻死,人们才有机会拾捡到鹰翅骨。

更多精彩故事,请关注“任图世行”微信公众号(rtsx66),欢迎留言。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