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关于葫芦丝的故事传说起源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每天推送第116期!您的关注、转发、分享、点赞、留言互动是管乐飞扬坚持的动力!欢迎提供一线教学经验,交流分享是美德!


公众号平台受众层次不一,每期推送内容难以令人都满意,请亲们理解。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欢迎您赐稿分享。感谢您!



关于葫芦丝的故事传世起源

 

关于葫芦丝的起源资料记载,经过考究,仅能借鉴的是流传民间的故事传说。传说有喜剧的、有悲剧的,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与爱情故事有关。

 

(1)在德昂族广泛流传的古老爱情悲剧故事《昆撒乐和欧比木》,对葫芦丝的起源作了描述。

 

古代的德昂族寨子里有一个叫昆撒乐的小伙子和一个叫欧比木的姑娘,他们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情投意合。昆撒乐会用树叶、竹叶吹奏出美好的音乐。由于叶片会干枯,难以保管,昆撒乐就用薄薄的铜片代替叶片,并把薄铜片放到细竹筒上吹。后来,竹管被虫蛀出一些小洞,吹奏时用手指按不同的洞眼,竹管发出的声音就会变化,再套上葫芦,声音更悠扬了。


就这样,昆撒乐发明了“毕格宝”(葫芦丝的德昂语名称)。昆撒乐常常在劳动之余吹起“毕格宝”,欧比木一听到乐声,就会来与他约会。但是,欧比木的父母嫌昆撒乐家境贫寒,不愿将欧比木许配给昆撒乐,便悄悄的在深山老林里盖了一间小吊楼,将欧比木藏到小吊楼里,不让他们见面。


昆撒乐是个有骨气的小伙子,决心外出去挣钱,娶回心爱的姑娘。欧比木一个人住在吊楼里,天天思念心中的情人,泪水把眼睛都弄花了。一天,欧比木见地面上有脚印,以为是昆散乐来过,就把梯子放下,等待心上人的到来。哪知吊楼附近的脚印竟是老虎留下的,晚上饿虎顺着梯子爬上吊楼,把欧比木吃了。

 

昆撒乐在外地拼命干活,节衣缩食,攒得了许多银子,赶回家。他找到小吊楼时,发现心上人已不在人间,悲愤不己,钻进深山将老虎杀死。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会用“毕格宝”吹起悲怨的乐曲,控诉这人为的悲剧。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昆撒乐和欧比木就将“毕格宝”作为“传情”乐器世代传承了下来。“毕格宝”吹奏的曲子就是德昂人民用葫芦丝世代传承吹奏的《流泪调》。现在梁河县的河西乡二古城德昂族村寨里,还有人会吹这首调子。

 

(2)在梁河傣族聚居区流传的葫芦丝起源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勐养江畔住着一个勤劳、善良的傣族青年叫桑亮。在他去参加“嘎光露盛会”的途中帮助了一位卖葫芦籽的老大妈。在老大妈的预言下,桑亮与买走葫芦籽的温柔美丽的傣族少女少玉相遇并深深相爱。为了记住这位卖葫芦籽的老大妈,少玉在勐养江畔种下了葫芦,桑亮就在旁边种上了竹子,以便葫芦攀爬生长。


4个月很快过去了,葫芦缀满藤蔓,竹子繁茂,桑亮和少玉也定下了婚期。一天,两人相约去摘葫芦来装饰新房。谁知,灾难突然降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雨助澜着勐养江水扑向村寨,村寨顿时一片汪洋。为了逃生,桑亮砍下竹子做成了简易的竹筏,少玉在竹筏上挂上葫芦以增加浮力。但竹筏还是难以承受两个人的重量。为了能让心上人生还,善良的少玉毅然跳下滔滔的江水中,将生的希望给了桑亮……。


桑亮最终战胜洪魔活了下来,却无法排遣对少玉的思念,悲痛欲绝的桑亮在他们种下葫芦与竹子的地方搭起了窝棚,整天抚着曾乘载过两人命运的竹伐以泪洗面。一天他听到竹子和葫芦在风中发出的声音,于是有了灵感,做成了今天的葫芦丝。


他每日流着泪对着勐养江吹出凄凉调子,来倾诉内心的悲痛及对少玉深深的思念之情。天长日久,桑亮吹奏的曲子自然形成了一首曲调,听起来非常悲凉哀婉,泣如诉,婉转缠绵。在勐养民间被称之为“葫芦丝古调”,又名“哭调”。就这样葫芦丝乐器和“古调”最后成为傣族地区男女青年传情达意,诉说内心情感的乐器和曲调被世代传承了下来。

 

另一种结局是这样传说的:悲痛欲绝的桑亮天天对着勐养江吹着悲伤的调子,呼唤心上的姑娘。他的痴情执着感动了佛祖,佛祖托着云来到勐养江畔用手一指,天空立刻出现一道霞光,整个勐养坝子笼罩在金光之中,这时到处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百鸟欢唱,少玉被一个巨大的葫芦托出江面,像一朵刚出水的莲花样更加美丽动人。从此,他们吹奏起优美的葫芦丝,过着幸福的生活。

 

葫芦丝故事传说的第一次进化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梁河县勐养江畔的一个村寨里住着一户勤劳的人家,他家有一个儿子叫桑亮,是一个勤劳勇敢、英俊善良、能歌善舞的好小伙,种田种地,打猎捕鱼,样样都行。远近寨子的人个个都夸他能干,不知有多少美丽的“小卜少”(傣语:小姑娘)暗恋他,可桑亮不随便抛撒自己的爱情,一心要找一个情投意合、温柔善良、美丽的小卜少做自己的心上人。

 

金黄的谷子铺满稻田的十月,又到了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嘎光露”盛会。整个勐养坝子的人们都要聚在一起“赶摆”三天三夜,家家户户,老老少少汇集在集市中心,摆摊设点、唱戏跳舞、对唱山歌,热闹非凡。


桑亮和他的朋友们也一起前往,走到半路,看见一个“老咩叭”(傣语:老大妈)非常吃力的挑着蔑箩在他们前面蹒珊的走着。忽然,老咩叭摔了一跤,担子摔到了一边,桑亮连忙走上前扶起咩叭,只见地上撒了一大堆葫芦籽,原来咩叭是要到集市卖葫芦籽去,桑亮细心地帮助老人拾完葫芦籽,并帮老人挑着担子。


老咩叭十分感动,连连伸出大拇指夸桑亮是一个好心能干的小卜冒(傣语:小伙子)。老咩叭告诉桑亮,“今年的嘎光露盛会上会有一个非常美丽温柔的小卜少来买葫芦籽,然后你们会相遇相识,这个美丽动人的少女会打动你的心,但是如果你们相爱了,你们的爱情会经历一场大劫难,能不能避免就要看你们的福气了”。桑亮笑着谢了老咩叭,心中并不在意。   


桑亮把咩叭送到集市上,就和伙伴们赶往唱歌跳舞的地方。不多一会,顶头的烈日被满天的乌云遮蔽,雨点随之撒落下来,桑亮和伙伴们忙跑到路边的窝棚下躲雨,刚站稳就看见远处跑来两位身材苗条、容貌秀丽的小卜少,桑亮他们边忙招呼两位姑娘,并把最好的位置让给她们。雨越下越大,年青人很快就相互认识了。


两个小卜少中有一个名叫少玉,容貌像花儿一样美丽,她的声音像黄莺一样清脆,她的小嘴像樱桃一样迷人,桑亮被吸引住了,看得少玉羞红了脸。雨很快停了,年青人相约着要去跳嘎秧舞。少玉突然发觉自己 的筒帕忘记在窝棚里,桑亮热心地去帮她取,交给少玉的时候,筒帕不小心掉在了地上,从里面露出一包葫芦籽。桑亮忽然想起了咩叭的话,忙问少玉在哪里买的葫芦籽。少玉说:“我跟一个六十多岁的咩叭买的”,同时少玉也想起了咩 叭说的话,咩叭告诉少玉,“今天的?嘎光露?盛会你将遇到自己的心上人”。少玉心中暗想,难道就是英俊的桑亮, 不由得脸又泛起了红晕。桑亮也是心中一亮,明白了眼前这位美丽的小卜少就是咩叭说的将与自己相遇相爱的人,心中 高兴得像喝了蜜汁一样,一直细心地照顾着少玉,最后还把她送到了家门口。   


“嘎光露”盛会之后,英俊能干的桑亮和温柔善良的少玉相爱了,勐养江畔、凤尾竹下,处处留有他们出双入对的身影,他俩像天生的一对鸳鸯,不知吸引了多少小卜冒、小卜少羡慕的目光,更乐坏了双方的阿爹阿妈,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两人的情谊也越来越深。他们准备谈婚论嫁。

 

过去,傣族民间有一种说法,“竹子象征男人,葫芦象征女人,如果男人种竹子、女人种葫芦能成活,说明两个人命运相符,才能结婚”。桑亮和少玉遵照传统的说法栽上了竹子,种下了葫芦。时间如水般流逝,四个月很快过去了,竹和葫芦在桑亮和少玉的精心照料下长势繁茂,葫芦藤蔓缠绕在竹子上,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小葫芦缀满藤蔓、挂满了竹梢。两人欣喜若狂,他们命运相符,可以终生相伴了。经过双方父母商量,决定过了今年的雨季,在“嘎光露”盛会上为他们举行婚礼。

 

这年的雨水特别多,也因此,葫芦和竹子长得更好了,葫芦一天比一天大,桑亮和少玉的婚期也日趋临近,两个人像灌了蜜似的甜在心底,双双为临近的婚期作准备,他们决定用葫芦装饰新房,以纪念两人的“葫芦之缘”。

 

一天,雨刚停,桑亮和少玉赶紧到地里去看葫芦,因为近久总下连天大雨,怕葫芦被江水淹没了。两人到地里,江水快要涨到葫芦地了,两人就急忙去采摘已成熟的葫芦。正准备回家,忽然,天色暗了下来,刮起了一阵阵大风,大雨也随之如瓢泼似的从天上倾泻下来。两人赶紧跑到近处的小窝棚里避雨,想等雨停了再回家。雨水似乎想永远的下个不停,只听见“轰隆隆”的响声一阵阵传来,像山摇地动一样,江水也呼啸着向前奔流,还冲下来许多的树木和杂物。桑亮和少玉躲在窝棚里,很快,江水满进窝棚。桑亮想起在小时候阿公曾对他讲过,在曾祖父时代,勐养江发生过一次大洪灾,洪水淹没了村庄,死了许多的人。

 

洪水席卷而来,回家的路被淹没了,看情形,不能再回去看阿爹阿妈了,桑亮拉着少玉迅速砍下了竹子做成一个简易竹筏。水越涨越高,一波一波扑向他们。为了增加浮力,少玉将葫芦拴在竹筏上,两人乘上竹筏,小竹筏随波翻摇着。少玉心想,两个人乘做一小竹筏不会有生存的希望,决定把生的希望留桑亮,就对桑亮说:“你一定要战胜洪魔活下去,记住竹子和葫芦永不分离”。然后就跳入了滔滔的江水中。桑亮还没来得及说话,少玉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桑亮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姑娘离他而去,悲痛欲绝。悲伤的桑亮边和洪水斗争,边找寻少玉,凭着他的勇敢与机智,终于战胜洪魔生存了下来。   


洪水退后,桑亮无法消除自己的思念和忧伤,在他和少玉栽种葫芦和竹子的地方搭了个窝棚住了下来。他常常对着勐养江呼唤着心爱的少玉,可少玉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他抚着曾乘载过两人命运的竹筏以泪洗面,突然隐约记起少玉最后留下的话语“竹子与葫芦永不分开离”,这句话反反复复的在桑亮的脑海里回荡着,于是给了桑亮灵感,他将如似竹筏的三根竹管排插人葫芦底部,在中间的竹管上装上代表 “牢记不忘”的铜片(傣语称铜片为“duang”而“duang”的另一个译意为“牢记”的意思)并经过反复尝试研究,试着在竹管上打了音孔,就这样做成了“筚朗道”即今天所说的葫芦丝。


从此以后,桑亮每天对着勐养江,用“筚朗道”诉说着刻骨的思念之情和痛苦的回忆。天长日久,桑亮吹奏的调子自然形成民间葫芦丝音乐曲调,听着悲切、如泣如诉、婉转缠绵。只要一听到这首曲子,无人不为这感人的爱情感叹和落泪,故人们又将这首曲调称为“哭调”。


老人们说:“如果谁家的小卜少心里有什么委屈,只要听到这首哭调,定会泪湿半个枕头”。到今,在勐养坝子还一直流传着这首凄切哀婉、催人泪下的“哭调”,因这独特的“循环换气法”吹奏时一所呵成,想吹多久都可以。后来也有人将“哭调”称为“古调”。

 

人们为了纪念桑亮和少玉的真挚爱情,将“筚朗道”和“古调”世代传承了下来,并赋予了其“婚恋传媒物”的特殊社会功能。


另一种结局是这样传说的:悲痛欲绝的桑亮天天对着勐养江吹着悲伤的调子,呼唤心上的姑娘。他的痴情执着感动了佛祖,佛祖托着云来到勐养江畔用手一指,天空立刻出现一道霞光,整个勐养坝子笼罩在金光之中,这时到处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百鸟欢唱,少玉被一个巨大的葫芦托出江面,像一朵刚出水的莲花那样更加美丽动人。从此,他们吹奏起优美的葫芦丝,过着幸福的生活。

 

筚朗道的“婚恋传媒物功能”,经过专业艺人的探索研究进行改良和创新后搬上演艺舞台,才使“筚朗道”成为“葫芦丝”从民俗乐器过渡到民族乐器,从民间艺术走向大众艺术。


点开有惊喜:管乐飞扬微信公众号集结第一集(值得收藏、转发、分享)

点击关注,欢迎分享!欢迎留言,经典入选!每天精彩!下方二维码请长按、识别,加关注哦!管乐飞扬在这里与您不见不散。

声明:音频视频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本平台仅作分享,请勿商用,否则一切后果与本平台无关!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