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南箫演奏家王大浩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南箫演奏家王大浩

个人简历

  一九六四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1979年参加工作,现为泉州市南音传习中心演奏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竹笛学会理事、福建省南箫学会副会长、世界南音联谊会常务理事、泉州市曲艺家协会南音专业委员会会长、泉州师范学院兼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艺35年来曾先后代表泉州南音参与接待党和人,随团出国进行重大文化交流,,泉州申报“东亚文化之都”韩国展演等重大演出,受到党和人及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

多次与中央民族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华夏民族乐团、台湾汉唐乐府、台湾心心南乐坊等著名乐团合作演出、录制音乐专辑多张。于2006年成功举办了个人专场音乐会,2014年录制了个人首张洞箫音乐专辑《禅定》,并成功举办从艺三十五周年洞箫独奏音乐会。

      所教授的学生在泉州市级以上南音比赛及国内外重大音乐比赛获奖获奖30余人次。

      先后出版和发表个人专著《泉州南音洞箫教程》及论文6部40余万字。

 

人物传记



箫声悠悠情更浓

记著名洞箫演奏家王大浩 


文/普提


2014年春节后不久,王大浩就在泉州梨园古典剧院成功举办了他从艺三十五周年来的第二场个人洞箫独奏音乐会。早在2006年的时候王大浩就举办了他的第一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当时现场反响很好,很多人都期待着能欣赏到王大浩再一次举办的音乐会。而时隔八年后第二场音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在视觉效果上带给观众更高的艺术享受,更体现了这八年来王大浩对南音,对南洞箫更深刻的思考和更为大胆的尝试。历时一个半小时的音乐会现场座无虚席,悠悠的箫声中引领着人们追忆着过去,憧憬着未来。仿佛是心灵间的对话,又似灵魂的遐思。音乐会结束的第二天,电视台及各大新闻媒体及《音乐周报》、《中国民乐报》、《乐器》都予以了大篇幅的报道和高度评价,在音乐及学术领域取得巨大反响。

当梦想被插上翅膀飞翔

泉州是一座充满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王大浩的父辈就在泉州中山中路这条老街上经营着乐器生意。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得王大浩对乐器有着别样的情愫与天赋。然而在王大浩六七岁的时候,,由于王大浩的二伯王冬青是著名的剧作家,曾写过一个剧本叫《连升三级》,这是一部讽刺当时官场丑恶现象的剧作,这部戏被很多剧种改变并移植演出,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因此王大浩的父亲也受到了牵连入狱。从小失去母亲的王大浩只能和两个姐姐相依为命,共同渡过那段苦难的岁月。就在这时,王大浩结缘了洞箫,洞箫沉郁、委婉的音色寄予了王大浩对父亲无尽的爱与思念,洞箫伴随着他走过无数个孤独的夜晚,犹如种种欲语还休的情感只能通过悠悠的箫声娓娓道来。此时,洞箫已然成为王大浩心灵的伴侣。

1979年,年仅十六岁的王大浩怀揣着梦想报考了泉州南音乐团,且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乐团顺利录取。他想把南洞箫,把南音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因为在他看来这种音乐是何等的神圣与美妙。从业三十五年来王大浩一直践行者他的梦想:从1983年成功研制第一支低音南箫填补了低音洞箫的历史空白到高等院校南音洞箫教学大纲及课程的编写;;从多次赴日讲述南箫和尺八的渊源到大大小小南音传承、推广、学术活动无不闪现着王大浩忙碌的身影……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人到中年,王大浩考虑得更多的是古老的南音艺术如何得到更好的传承。除了乐团的演出工作外,王大浩还担任了多所学校的南音教学工作,所教学校包括初中、高中、中专、大学,所教学生层次从从初中生至大学专业研究生,同时还有许多从国内外专业团体慕名而来找王大浩学习洞箫的学生。在王大浩及许多艺术工作者多年的努力下南音艺术之花已结硕果,如今在新加坡、台湾等地专业团体吹奏南箫的主力大部分都是王大浩的学生,这令王大浩十分欣慰。

2014年对王大浩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开心的年头。成功举办了从艺三十五周年音乐会;发行了首张个人南箫音乐专辑(同时也是国内首张南箫音乐专辑)《禅定》;女儿王一鸣荣获了福建省第八届青年演员比赛金奖并发行了她第二张个人南音演唱专辑《玉箫声》;荣膺了“海纳百川”泉州市首届十大文化名家荣誉称号;;并带领培元中学南音艺术团在第六届全国曲艺大赛上折金,这是建国以来福建曲艺在全国大赛上摘得的第一块金牌…….


2015年刚过,王大浩又收获了福建省第十二届“水仙花”名家名段比赛的又一枚金牌,更值得他开心的是女儿王一鸣也在本届比赛中折金,父女双双获大奖欣喜之余,王大浩看到更多的是南音的希望。

    聊起故乡泉州,王大浩眼里充满了无限的希冀和自豪。回首走过的路,王大浩并没有为当初选择南音而后悔。当初他走进南音乐团,南音正值冬天,而今南音艺术已步入春天,因为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古老南音艺术的魅力和价值。王大浩觉得能见证这个过程是一种幸福,在南音艺术的花园里,洒满了他付出的汗水和泪水,缭绕着他如歌的乐音,氤氲着他梦想与期冀的云霓。

文章要结尾的时候,我想到了王大浩和女儿王一鸣一起演出的一个场景:月光竹影下,一个拨着古筝一个吹着洞箫,李白的《静夜思》这首淡淡乡愁的诗篇和着洞箫低沉的吟咏,浅浅的吟唱和古筝空灵的回音。这是一种深沉、揪心的情感。是思,是恋,是故园情深,是泪流满面……

 


论文精选

南箫及南箫演奏风格定位


文/王大浩


南箫即泉州南音洞箫简称,是演奏泉州南音的一件重要的主奏乐器。南音发源于福建泉州地区,南箫更是随着泉州南音的流传遍布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特别是近几年来更为国内外洞箫爱好者所追捧,由于大众对南箫缺乏了解,目前市场上出现各种各样鱼目混珠的所谓南箫比比皆是。笔者长期专业从事南箫的演奏及制作,愿意将本人所掌握的一些南箫知识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

南箫源于古代“尺八”。它继承了古尺八、宋尺八的精华,保留了唐代六孔尺八的规制。南箫音域宽广,其音域可从小字组d至b2,能吹奏C、D、F、G、B五个调。南箫结构独特,规制特别多。管体长度为56—58厘米之间,内径为1.8—2.1厘米之间。其长度要求正好与明、清两代官造尺的一尺八寸相当。竹体取之齐根位置,高级南箫竹质以老竹龄的竹子为好,底部两个目节应保留完整的竹珠(竹珠为竹根须经切割保留约为1毫米长度),竹体笔直,根部三节挺喇叭状,型态优美。在56—58厘米之间要求十目九节、一目两孔、三目上凤眼、三目下工,即管竹体为十个目节,九个节段,每一个节段里只能有两个音孔,根部往上的第三个节段为筒音的发音孔,吹口往下的第三个节段为“工”音的发音孔。选材一般采用泉州本地山区的小毛竹、石竹制作,个别也有采用紫竹制作,但紫竹南箫缺乏浑厚明亮的南箫特征音色,由于紫竹竹材轻且内径小,吹奏时较为省力,一般为年老演奏者首先使用。由于对管竹体的规制有着太多的苛刻要求,以致南箫材料难以想象的难找。

南箫吹口形状为内斜面“V”字形,其内侧比外侧稍大、稍长。根据竹子内径及目节距离确定吹口位置,吹口位置有两种做法:

1、吹口于目节下面。这种做法优点在于吹奏时气流顺畅,没有阻力;缺点在于吹口三角处容易顺着竹节纤维破裂。

2、吹口于目节上端,俗称“台湾法”(因台湾南箫吹奏者习惯使用这种制作方式制作的南箫)。这种做法优点在于吹口处不易破裂,缺点在于吹口下端内部有一道竹封沟,这道沟往往容易造成演奏时气流不够顺畅,从而影响发音。

南箫的竹皮保留至关重要,一把好箫应该保留其竹皮的完整性,竹皮的保留能够使音色更加有厚重感,但竹皮的保留常常会使箫管在演奏过程中突然破裂,这是由于长时间地吹奏,箫管内壁产生热胀,而外表被竹皮包住热气没能及时散发所致。所以竹质如果不是很好,就应该去掉竹皮以免洞箫破裂。

从外表的处理也可以看出一把南箫的档次,上档次的南箫保留竹皮,不上油漆(经过油漆的箫管大都为假目节,或者有破裂的痕迹)。下端目节有刻题字及制作者的印章。

传统南箫音高标随意性比较大,因为它长期服务于民间南音社团,而且作为南音乐队的定音标准,乐队中又没有类似笙管乐器这种固定音高的乐器相互牵制,所以音高就以洞箫为标准,上世纪七十年代南箫筒音标准大约在#C—D中间,随着人们听觉习惯的变化目前大约在D—#D之间,冬天与夏天同一支南箫音高大约相差7Hz。传统南箫在音孔排列方面基本为六个音孔平均排列,所以演奏现代作品时音准的控制成为演奏者最大的难题。近几年出现有八孔、九孔南箫、加键南箫。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南箫的一大进步,但是从音律听觉方面、指功技巧方面却失去了一些南箫特有的风格。据我三十多年的演奏经验:只要通过努力的训练,传统六孔南箫也可以完成各种难度乐曲的演奏,而且风格的掌握会更加纯净。

南箫演奏时分为坐式演奏法、站立式演奏法。

坐式演奏法是泉州南音的传统方法,泉州南音四大件乐器都有固定的座位。左边为弹拨乐器;右边外侧为二弦座位;内侧为南箫的座位;中间为执拍板者(演唱者)的座位。坐式演奏要求演奏员坐在椅子外侧三分之一处,两脚分开呈八字形状;左脚踩金狮(传说为清代康熙皇帝赐于乐师垫脚所用),右脚在后约半步位置,切忌架腿。左右两肘与身体形成45度角,身体自然垂直放松。两眼平视或注视演唱者,箫管朝前与上身呈45度角。

站立式演奏法一般适应于独奏、重奏、基本功训练。站立式演奏时两脚分开同肩宽,左脚稍往前半步,身体重心靠左脚。胸要直,不歪头,平肩,双眼平视前方,左右两肘自然放松与身体形成45度角,箫管朝前与上身形成45度角。

持箫按孔方法:按照现代国际吹管乐习惯,持箫按孔方法一般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这种乐器持法的最大特点是与国际接轨,因各种西洋管乐器都为这种左上右下的按键设计,而中国的各种民族吹管乐器都来自民间,历来没有强调这种规范。随着各种民族管乐器加键改革及学院派的规范,现中国各种民族管乐器持法基本上统一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南箫这种古老乐器从来就没有特别的规范要求,哪一手在上或在下都没有明确规定。笔者的演奏就与一般惯例相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但我认为它有一定的道理。首先我们应该分析一下南音洞箫很多特色的技巧都集中在洞箫上面的三个音孔,例如:后孔大拇指颤音(又称“凤凰展翼”)、双指颤音(又称“蜈蚣展须”)、单指颤音等。而多数人是右利手,一般情况下右手灵活于左手,所以我倡议吹奏南音洞箫应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有利于各种技巧的掌握与发挥。

按孔方法一般提倡手指第一节指肚按孔,这有利于持箫时手指自然弯曲,灵活有弹性。手指较短者也可以采用第一节指肚与第二节指肚并用的按孔方法。原则上手指应自然放松,呈弧形状,不能有紧张的感觉。

就右上左下的持箫法而言,右手大拇指按背面音孔,食指指肚按第一个音孔(南箫音孔排列为从上往下顺序),中指指肚按第二个音孔,两个手指第一个关节应紧贴于箫管,并与箫管成45度角;无名指和小指自然放松贴于箫管。左手食指按第三个音孔,中指按第四个音孔,无名指按第五个音孔,大拇指放于第三与第四音孔中间的背面位置(起着对箫管的支撑作用),小指自然放松贴于箫管。

南箫演奏风格定位是至关重要的一条,现在很多人一提到洞箫演奏风格马上联系到“北洞箫”(琴箫),并且走入误区,一味追求着“北洞箫”那种典雅幽静的风格。其实南箫与“北洞箫”的演奏风格虽然有共同的一个艺术特征——“柔美”,但南箫所追求的不单纯是“柔美”,更追求着“柔中见刚、刚中见柔”的境界。闽南人有句俗话“娇箫饱曲”,这四个字包含着对南音演奏、演唱风格要求的三层意思:

1.南箫的演奏风格要有娇气,而这种娇气不是脆弱的,而是一种娇艳动人、优美华丽的娇气。我们常听到许多同行或听众评价一位演奏者的吹奏水平时说:某某人吹箫很“娇”。这个“娇”字就是用来判断这个人的演奏是否到位。

2.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气息、曲韵、感情处理要从容自然,精神状态及音色要饱满,不能上气不接下气。

3.演奏者的“指”、“谱”、“曲、”(注一)曲目积累要丰富,这样可多接触更多的滚门、曲牌。只有广泛地多接触、多练习,才能开拓艺术视野,更好地把握南箫的演奏风格,提高演奏水平。

从乐器的结构分析上看,南箫也不可能达到“北洞箫”那么柔和。首先南箫内外口径比“北洞箫”粗,竹质较重,竹壁很厚,吹口的吸风量大,发音孔也较大,因此决定了南箫音色为饱满浑厚、柔美圆润而略带阳刚之气。而“北洞箫”箫管口径很小,竹壁很薄,吹口小,相应吸风量少,发音孔更小,音量自然很小,因而决定了“北洞箫”细腻悠扬的音色。南箫饱满浑厚与柔美圆润共存的风格似乎有一点矛盾,但这正好是南箫两面兼容的特性,也是其它箫管乐器所不能媲美的。

从传统“指”、“谱”、“曲”中也不难发现南箫刚柔并存的特殊性,例如:传统名谱《走马》、《八展舞》;传统指套《因为欢喜》;传统名曲《鹅毛雪.满空飞》,都是—些较为阳刚之气的曲目。而传统名谱《梅花操》、《四时景》;传统指套《-纸相思》;传统名曲《暗想暗猜》、《月照芙蓉》,则明显表达柔美深沉的一面。

近几年来随着新音乐工作者加入对泉州南音的深入挖掘,南箫也从单纯的伴奏乐器走向独奏、重奏的音乐舞台,著名南箫独奏曲目有《怀念》、作曲:汪照安,新民乐风格独奏曲《忆呓》、作曲:,南箫与打击乐《沉思》、作曲:杨双智,为南北箫与二胡、三弦而作《咏秋》、作曲:张维良,为低音南箫而作独奏曲《追想》、作曲:吴世忠,等一大批南箫音乐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并深受广大听众的好评及专家的肯定。我真心希望有更多的南箫爱好者加入对南箫的传承与发展,使这件古老的乐器更加绚丽多彩。


注一:“指”、“谱”、“曲”、为泉州南音的三大组成部分。指即为“指套”,是一种有词、有谱及琵琶弹奏指法的比较完整的套曲。谱即为纯粹的器乐套曲。曲即为散曲。


代表作品欣赏



《禅定》 演奏:王大浩


心语Listen hear

"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创新传统"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