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他一生所求,是在终南山下听雨吹箫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艺文录


在古城西安,距离终南山咫尺之遥的地方,有个听雨庐,主人叫张瑞。




 




唤作“听雨庐”是有道理的。如果你去过陕西师范大学的一场埙箫音乐会,就会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灯光暗下,随着一阵阵雷声轰轰作响,沙沙的雨点在雷声中飘落,一曲悠长空灵的箫声似从云端传来凝住时间,这就是《云门夜雨》。


忽然,掌声如雷鸣般响起,只见台上的演奏者正向观众致谢,这人便是张瑞。




张瑞的粉丝是这样描述他们观赏这场表演的感受的:仿佛一刹那夜幕降临,一支红烛在风中摇曳,一翩翩公子临窗而立,一袭白色长衫,一管紫竹洞箫,窗外的竹林在雷雨中沙沙作响,那箫声时而如飞龙于云端,时而如小溪潺潺。




《云门夜雨》是张瑞最喜爱的箫曲,它是香港著名洞箫演奏家谭宝硕《箫中禅》作品之一,谭先生曾如此描述自己的创作心境:“夜宿粤北云门古寺,凉夜如水,细雨沙沙。浓浓的雨丝,沁润着寂静的古寺,沁润着寺外的山峦。雷声隆隆,雨越下越大。分不清哪是山、哪是水,哪是古寺、哪是人。气势磅礴的雷雨,挥舞在天地之间。雨丝洗涤着世间万物,滴滴沥沥,绵绵不尽。”


自古以来,幽幽箫声似乎最适合听雨赏月。在金庸和古龙的作品中,也不乏这支自带雅趣的器物,比如任盈盈、令狐冲和黄药师,都是个中高手。竹箫不论是作为乐器,还是装饰都很有格调,就连作为武器,都比其他武器浪漫。


或许是天性中的浪漫因子使然,张瑞从少年时就开始懵懂地玩箫,后来竟渐渐到了痴迷的程度。人们每次看见他,他都是身后背着几管竹箫,包里则装着另一种上古乐器:埙。粉丝们给他起了一个同样浪漫的雅号,“长安箫者”。



张瑞不仅喜欢吹箫,而且还自己做箫,把箫当成了一生的事业。


他做的箫涵盖了三种非常不同的类型:洞箫,南箫,尺八。


洞箫又称北箫,流行于北方及江浙地区,形细而长,通常用竹子中段部分制成;南箫短而粗,流行于南方闽粤与台湾地区,用竹子接近根部的地方制做;尺八与南箫与外观相似,但却是两种不同的乐器,尺八源于中国,发扬光大于日本,在中国大陆一度失传,现在虽说也逐渐有了很多爱好者,但仍人数较少。尺八与箫最大的区别是,它的吹口是外切口,而不是内切口形式,这决定了两者的吹奏方法和音色的不同,吹箫者要熟练掌握尺八也较难。




我们平时看到的箫,外表光滑古朴,音色低沉,穿透力强,却不知要花费制箫人多少时间和心思,才能把它从一根普通的竹子变为能吹出悠扬旋律的乐器。


有句话说:千金易得,好竹难求。制作箫的原材料是竹子,在选材上自然是要严格把关的。尤其专门用于制作南萧和尺八所需的竹子,更是取闽南之竹,千里运回。所以张瑞一年多次会从西安去往南方,在大片的竹林中寻找和他有缘又合用的竹子,当然,有时会满载而归,有时也会无功而返。




找到合适的竹子,才是漫漫长路的第一步。找回来的南竹要放上两年,因为北方气候干燥,在这两年中,有些竹子裂了就不能用了;两年后进行烘烤出油,这期间又会有竹子裂了,还是不能用;没有裂缝的竹子经过烘烤后再经过矫直、通节、开孔、打磨、调音、上漆、扎线等繁多的步骤,才能最终完成。


所有这些过程,张瑞都是自己一人手工制作,单是磨管这一环节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要把砂纸绑在铁棒上,用手一下一下仔细地磨,直到磨得光滑透亮。




每次当一把精美的箫完工时,张瑞都感觉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平时,同好们在群里聊天,每每问及张瑞在干什么,他的回答总是说在磨管。群友打趣说,他磨得不是管,而是信念。他却说,“一根竹子在深山里风吹不折,雨打不弯,看尽了春雨秋霜,聆听了天籁之音,到了我的手里,我要给它灵魂。”




张瑞平时言语不多,但他的听雨庐却是同好们最爱去的地方。他把这件工作室布置得颇有文人气息,陶罐、字画,竹帘、藤椅,往来之人皆通音律,让人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时有一些同行慕名前来,或量身制作一款独特的箫,镌上名姓,或是切磋音律,听箫品茶,尽一日之欢。




宾客散去,张瑞又开始独自制箫,或在月下吹奏,心中落下一阵思古的雷雨。






· End ·

文字 /  蜻  蜓

编辑 / 乔如月

视觉 / 徐铭远


往 期 回 顾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

巴黎圣母院的鸽子 | 八块腹肌 | 蕾丝诱惑

2016电影 | 2016书单 | 竹酒 | 牛奶乌龙茶 | 法拉利

不和无聊的人吃晚餐 | 治愈系美食| 人工智能 | 袖珍世界


该文章为拾贰象岛island原创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针对侵权行为,拾贰象岛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你就能成为「拾贰象岛」的「岛民」啦!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