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缝纫机乐队》观后感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2015年718 日,当我敲下《煎饼侠》的观后感时,没能想到两年之后同是大鹏电影的《缝纫机乐队》能获得如此大的进步。正如《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说的:“和韩寒一样,大鹏的再学习能力,在第二部电影里的直观体现,令人刮目相看。”

承接了《煎饼侠》和《屌丝男士》的视角,大鹏的电影依然以小人物甚至说是“屌丝”作为主角,把身怀绝技的各个小人物用理想聚合,继而在大时代下的小地点完成大事件。《缝纫机乐队》讲的也是这样一个“普通人的可能性”。先说说乐队里的人。

“保健王子”乔杉演的胡亮从小长在集安,在小时候听过一次破吉他乐队的演奏之后立志要组建属于自己的摇滚乐队,长大了之后的胡亮,一边修理汽车一边坚持梦想。在我看来,他所坚持的绝不只是个人理想,他所守护的也绝不仅是小城集安的标志建筑“大吉他”。胡亮所要坚持的恰恰是片中人们已经失去或掩埋在心底的“摇滚精神”,胡亮所代表的是桥梁,是联通过去解体的破吉他乐队和即将诞生的缝纫机乐队的桥梁。


大鹏演的程宫是一个见证者和组织者。程宫的妈妈靠蹬缝纫机赚钱把程宫送入音乐学院,但是程宫因为事故再也弹不了吉他,去当经理人又沦为笑柄。从这个角度看,程宫更接近我们每个普通人,理想被打击,在生活的中挣扎,徘徊。程宫直到影片结尾高潮时才上台唱歌,这种安排让程宫也成为了桥梁:成为了荧幕内外的桥梁。程宫的视角是观众的视角,从来不上台但一直在参与,直到最后情感爆发才开始上台参与,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程宫是引导观众进入电影节奏的节拍器。


李鸿其演的鼓手炸药和古力娜扎演的贝斯手丁建国代表了摇滚乐的现在:虽然不那么大众但依然势不可当,两个人都极其浪漫主义又“摇滚”。虽然两个人塑造的并不那么完全,但是依然极具爆发力,鼓手炸药为寻爱而流浪,有点玩世不恭却又对摇滚充满激情,他和丁建国都是接续了摇滚精神的一代。再说说贼漂亮的古力娜扎:她扮演的丁建国外冷内热,外表上古力娜扎穿上这套摇滚的衣服“就很帅”在对待摇滚时可以抛弃副总又显得很“热”,在这种对比之下,虽然电影有“物化女性”之嫌,但塑造“接续”的人物形象已经足够。


小女孩“希希”代表的是摇滚的未来:妈妈非要让她学数理化,搞原子弹,而岳云鹏演的爸爸则一直支持希希的梦想,希希这个小女孩是个特别有自己想法的孩子,这种特立独行以及和阻挠“势力”的斗智斗勇总是让我们能看到没有死去的“摇滚精神”。岳云鹏演的希希爸爸最后那一句“记住爸爸今天为你所做的一切”则颇有讽刺意味,也很容易解释这个小键盘手的叛逆是与生俱来的。


诚然,古力娜扎是我在这部电影里“最喜欢看”的,但这个角色并不是我最喜欢的。如果问我这个电影里最喜欢的是谁,我一定会回答:韩童生演的杨双树。杨双树代表的是摇滚乐的旧时光和过去。“吉他大帝”杨双树曾经因为“栓”在台上而没能和破吉他乐队完成梦想从而被迫当起中医,就这样,一位曾经在摇滚界叱咤风云的人物“隐姓埋名”归于平静。似乎岁月不饶人,似乎一切就在向平淡中走去,似乎再也不可能“躁”,再也不可能重现往日的“光辉岁月”。当胡亮和程宫找到杨双树时,他还在竭力掩饰,直到胡亮说他是骗子,“吉他大帝”才露了一手真本事,这老头儿不仅会吉他,连快板儿,葫芦丝全都会。只仅仅几个镜头我们就能看出来这位“妇科圣手”当真身有绝技。电影中,杨大爷用自己的孙女换希希,一身摇滚衣服穿起来特别有范儿,还给乐队起名叫“后老伴儿乐队”。什么叫真?“吉他大帝”杨大爷就是真。越仔细看这个角色,就越有“老炮儿”的感觉,只不过“老炮儿”多少有英雄迟暮的悲情,而杨双树则有着英雄归来的豪气。


与整个乐队相对应的,还有很多真实摇滚界的歌手跑来当龙套:交50万秋裤的鲍家街43号乐队龙隆,痛苦信仰乐队的高虎,眼镜蛇乐队的肖楠,还有报幕员斯琴格日乐以及最后合唱的黄贯中和叶世荣。对于摇滚,我是门外汉,听摇滚乐很少,但即使是这样,我还是认出来了钉子户老邓——拿着保温杯泡枸杞水的赵明义。这些乐坛上的“风流人物”仅仅是出场,就足以让人热血澎湃,他们拥有光辉岁月,现在依然在坚持。

电影里最打动我的一段情节是呼应的:胡亮把孙大力学打鼓的钱交给了骑摩托的夫妇,让他们来宣传,程宫狠狠骂了他一顿,而在电影转折处,正是骑摩托车的夫妇又把程宫给“拉”回了集安。摩托车上那两面也许不那么鲜艳的红旗就像是母亲对游子的一声呼唤,就像是柴草上的一颗火星,唤回了最一开始的梦想,点燃了从头再来的火焰。之前的戏里,程宫收了钱,妥协了,毕竟梦想不能当饭吃,于是大家回归了原先的生活:老中医允许女儿砸了吉他,丁建国回去当了副总,胡亮继续修理汽车,炸药继续四处流浪,小键盘手在课堂上看起了数理化——这也许就是世界最正常的状态,这也许就是最好的状态,当然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现实中遇到这种事情的最终状态——曾经的叛逆烟消云散,极其真实。这样的结局是现实世界的结局,但不可能是梦想的结局,于是在被压抑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两辆摩托,两面红旗,宣告了一个时代的回归:大家开始高歌,小城沸腾,小镇成了大乐队,集安隐藏的“摇滚精神”重新复苏。结尾的设计把所有本片想要讨论的元素放在一起,形成大煽情,再加上大鹏特有的人脉,明星助阵以及压抑之后的唯一情感突破口,想不激动都很难。

结语:都选C

看了不少专业人士的影评,骂的多,赞的少。有各种理论分析和图表,制作十分精良,说理很透彻,对于我来说,一来嘴笨没法论战,二来没时间懒得论战,三来没技术不会论战。所以写一写自己的观后感就好。影片问题确实也有不少,比如说总是想要兼顾,想要把理想圆满化,获得金钱,抱得美人,打着反世俗的旗号获得世俗认可的标签,再比如对立过于明显,人物刻画不是很完整等。但在我看来,一部喜剧,能做到如此,有笑点并且能让你知道他想在探讨什么,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再多提一句,我个人非常喜欢于谦老师的捧哏,节奏掌控的很到位,他也老是喜欢在台上唱《假行僧》,可以说是一个很摇滚的人,而电影也让我感受了一下“摇滚”的于谦。影片中于谦的帽子是崔健同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看了看电影评价的风向,觉得我自己似乎是“不正确”的,感受到了“沉默的螺旋”的压力。不过不要紧,因为:

我要的并不在这里

你给的答案没意义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