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2017年的业馀时间我是如何度过的?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我常常说不清自己多少岁。按我妈的说法,过了这个年,我就25了。但我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她说的是虚岁,我1994年出生,现在应该是23岁不到半。显然,我宁愿以后者的身份回过头来看看,我在过去一年的业余时间里,做了哪些事情。为了明了时间的流逝,对明面上可分享的部分进行了简单的记录。

 

先放一张总览表。


 



01

读书


在2017年元旦的时候,我的读书计划是70本,但最后只读了40本,19本写了读后感,最多时读了8本,最少是在9月份,读了0本。下面是我的2017年书单:

 

虚构类:《虚无的十字架》、《中国式青春》、《解忧杂货店》、《超新星纪元》、《悟空传》、《2010太空漫游》、《2061太空漫游》、《3001太空漫游》、《放学后》、《新参者》、《漫长的告别》、《中国2185》、《拉普拉斯的魔女》、《天年》、《古老的地球之歌》、《三体X》、《上帝的图书馆》、《黄金时代》、《白银时代》、《万寿寺》、《红拂夜奔》、《寻找无双》、《逃出母宇宙》、《天父地母》、《天下卵》、《1984》、《美丽新世界》、《我们》、《绿毛水怪》、《时间之河》、《霍乱时期的爱情》、《计算中的上帝》


非虚构类:《人类简史》、《未来简史》、《我的造梦之路》、《重返美丽新世界》


杂文与短篇集:《皮囊》、《活着活着就老了》、《未来的108种可能》、《佛祖在一号线》


其中我愿意五星推荐的有:《解忧杂货店》、《2010太空漫游》、《3001太空漫游》、《人类简史》、《未来简史》、《活着活着就老了》、《万寿寺》、《红拂夜奔》、《1984》、《重返美丽新世界》、《计算中的上帝》、《佛祖在一号线》

 


 

书籍之外,平均每天阅读自媒体文章+科幻小说中短篇3万字,平均每周20万字,事实上,过去的一年中我有幸阅读了大概100多篇令人深思的科幻中短篇小说,如果你有兴趣,我将它们中的一部分整理在了后台菜单栏的《短动画与短科幻》中。

 

但当我回顾结束,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一年来,我每次照镜子都觉得没有以前帅了,原来是书读少了。

 

分给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也是最近几年最明显的感觉。在学校的时候,一年不知不觉就能读上百本,进入社会后逐渐减少,前年还读了65本,去年就跌破50了。这让我感到慌张。也愈发怀念以前一天一本的时候,身边没有太多分散精力的事情,一沉浸就不太容易出来,当时难以想象还有什么事情能比书里无穷无尽的知识和想象更加诱人。

 

考虑到现在经常看到自己面露凶光,新的一年我决定划出更多的时间给读书这件事情,但不再计划读多少本,以免陷入为完成任务而读书的荒谬局面。


 



02

观影


原计划是300部,最后只看了184部,其中25部写了稍长的影评和观后感,最多时一个月看了29部,最少时一个月看了6部,平均21部。电视剧只看了《人民的名义》、《权利的游戏》和《黑镜第四季》。

 


这个观影密度现在看来还是比较满意的,可能是年初的时候有点高估自己的时间分配,幻想着一天一部也能很好的消化。所以新的一年计划看200部。之前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全世界值得一看的好电影不会超过2万部,每年看20080年就是16000部——我觉得按现在的医疗发展速度,不出意外的话我们活过100岁不是问题。


 



03

游泳


原计划每周游一次一年52次,结果只游了25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学会了3种泳姿:蛙泳、自由泳和仰泳。

 


这一项与原计划的落差还是挺大,当初以为每周抽出一次时间来练习游泳完全没有问题,但事与愿违。不过学会了仰泳这一点超出了我的期望,当初只是把游泳当做一项生存技能来练习,觉得能掉进水里不淹死就算人生圆满,现在看来我可能是太怕水了。


 



04

健身


如果说我最大的惰性在哪里,可能就体现在了健身这一项,一年下来只在健身室里待了15次,每次无氧训练1小时。而且这种情况,还是因为到了10月份,我发现自己办了年卡已经有一年却连健身器材都认不全,实在对自己看不下去了,对自己痛批一顿后就干脆报了健身课,用钱督促着自己往健身房里跑。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把健身当做保持健康的一项活动,也因为保持着跑步的习惯而且几乎不生病,就没有太在意。但后来看到一篇来自“肥肥猫的小酒馆”的文章,说体力其实不止关乎健康,在职场真正拼的不是脑力而是体力后,我豁然开朗,觉得自己以前的认知果然需要升级。

 

2017年元旦时我的体重是70kg,从比例来说有点偏胖,痛定思痛后,630日测了一下变成了65kg9月份变成了63.5kg,现在66kg,体脂率11%新的一年目标是将体脂率控制在10%左右。


 



05

跑步


原计划是一年跑750公里,平均每周15公里,现在看来自己太过自恋了,不知道自己的斤两。因为这一年我只跑了230公里,平均每周4公里。

 


不过我不准备调整新一年的计划,事实上,我希望自己以后每周能保持20公里的跑步量,我需要做的只是提升时间利用率。在这一年里,我逐渐了解到一个现象,,其中又有很多都保持着长跑的日常习惯,我想这也是他们能保持创作时旺盛精力的秘密之一吧。


 



06

羽毛球


我喜欢打羽毛球,从高中时代正式接触它,每天跟朋友刘旗挥拍2小时,一直到大学和工作后,但现在我们只能每周打一次,说来在现阶段的时间上也是各自身不由己。2017年一共打了35次,每次1-2小时,和原计划的每周一次也差了不少。

 


当然也没有太遗憾。从高中时起,我就没有考虑快速的专业进阶,因为从意愿到时间等各项条件都不满足,现在只是作为运动方面辅助健康的一项兴趣,我希望的其实是能够和命运赛跑,当我年老时这项运动还能陪伴在身边。

 

新的一年还是希望能保持每周一次的节奏。


 



07

轮滑


轮滑也是从高中时代喜欢上的一项运动,那时候每逢周末就蹬个自行车去县城里的旱冰场,5块钱不限时间,在聒噪DJ、炫目灯光和散发着各种脚臭的昏暗室内,一边摔屁股一边感受片刻的自由。但这份热爱随着时间和生活场所的不断改变,逐渐黯淡了下去,生活中出现了更多重要的事情,不得不给它们让出时间。去年一共只玩了9次,有的在广场上,有的在家附近。也有时候会穿着轮滑鞋去上班。

 


但也因为这个爱好,我认识了很多喜欢轮滑的朋友,有的擅长花样有的擅长刹车,其中不乏独一无二的人物,他们对轮滑的痴迷让人叹服。有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哥们组建了叫“周五刷街”的组织,每周五都带领队伍在北京的街道上刷一次路线,而且真的已经坚持了十几年,如果你长期生活在北京,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也许你都曾见过一些踩着轮子呼啸而过的少年,那就是他们,我偶尔也曾出现在里面。每年的万圣节轮滑夜,他们都会变成妖魔鬼怪飞驰在三里屯、奥林匹克公园等地方,接受路人呼吸急促的目光。

 

此外还有一个叫小慈的少年,他的事迹更是牛逼闪闪,从我们在二环认识开始,他的壮举就不断在更新,什么从北京一路滑到上海、环青海湖等等,脚上出血泡实在是家常便饭,铁打的轮滑少年。

 

但最体现轮滑精神的是一个50多岁的大叔,同时也是一个骑行爱好者,他时常混迹在我们这群隔了2代的人中飞驰在街头,就像一个从未老去的少年。

 


计划在新的一年里稍微多分配点时间给轮滑,天气暖和时就保持一个月两次的节奏,重新晃悠在北京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广场里。


 



08

旅行


20171月底我去了海南,租了辆摩托环岛行,简要记录可参见后台菜单栏里【独游记】中的《当我在海南骑摩托环岛的那几天》。

 


5月底去了延安,主要是去那个中国唯一冠名“八一”的敬老院看望姥爷,我姥爷是个才华横溢永不服老的老头,也是我妈的人生观里牛逼二字的坐标系。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依然文明整洁精神气十足,延续着在延安保卫战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自律习惯,勋章满衣,人民功臣,十几岁便上战场,至今腿上还留着一颗子弹。我在那里陪他下象棋,听他唱诗歌、打快板、拉二胡、讲故事。对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其实很难想象他们当年的生活,但悲怆中必然有传奇,所以很多年后,他依然是我们所有后辈的偶像。

 


9月份去了一趟秦皇岛,主要是去看那个海边的孤独图书馆,预约了好久才约上,感觉还不错,徒步、海边、书籍、海鸥,但这些只能成为大多数人的印象,实在难以成为生活。

 


10月份去了一趟尼泊尔,详情可以参见《加德满都的风铃》

 


12月月底去了趟天津,这是一个让人感到亲切和温和的城市,甚至能够在一个怀旧店里勾起你的童年回忆,主要逛了逛天津站、世纪钟、瓷房子、海河、意式风情街、南开、古文化街,整体感受还不错。

 


此外,2017年期间回了2次老家,一次是朋友结婚,一次是带妹妹玩。


 



09

写字


我现在的工作是文案,这里谈的写字是指工作之余的部分,主要以微信为主,共更新原创文章71篇,阅读量共47000左右。其他散漫运营着10个平台,百家号上侥幸写了个10+,侥幸被三体社区、百度电影吧、Dreamers电影评论等平台收过稿。计划写的短篇小说没成型,剧本也只开了个头。

 

自我评价:惨不忍睹,懒人有懒报。除了埋头修炼没什么可说。


 



10

其他


马拉松:8月底去哈尔滨跑了哈马,5小时55分,差5分就关门了。前一晚打球没有拉伸,导致跑到15公里时脚底突然抽筋,后面蹦跳着才跑完。可见跑前休息和准备很重要。

 


汽车驾照:10月份考了科目一,现在科目三已过,而科目二却已经挂了两次。想想就可怕。

 

理财:过去一年里共间隔理财2万元左右,收益1500元左右。关于这一点偶尔会幻想自己有一千万,每年坐收百万收益。

 

做饭:在朋友刘旗的影响下,我开始积极学习做菜,频繁时每周2-4次。当然,由于有时候会做出黑暗料理,一般都是自己吃。

 


葫芦丝练习:小时候吹过笛子,所以会对吹奏乐器有兴趣,比如埙和葫芦丝这种,但今年一共只专注吹过5次。

 

听歌:这一项不占据特定的时间,一般是和其他各项同时进行,听的歌以民谣为主,过去一年听的新歌大概50首左右。

 

撸狗:我们养了条小狗,名叫“十六”,316日那天第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随后来到我们的身边,进入我们的生活。至于她的身世、脾气、爱好、性格、日常、成长等信息,我会以后写一篇《十六传》来记录,我可以保证,这个小家伙上辈子绝对是我们的债主。

 


头痛:这一项也占据了我不少时间,就是整个九月份,几乎每一天它都会突然袭来,而我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去应付它,这段时间里工作、看书、吃饭什么都做不了,事实上,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印象中从我高中时起,每到秋天,头痛就会不期而至,每天痛一个多小时,持续长达一两个月,医生和药方都束手无策。我将它称为“季节性头痛”。

 


支出:过去一年共支出6.5万左右,其中租房花费≈1.5万,吃饭花费≈1.8万,旅行花费≈1.5万,健身课程=0.6万,驾照=0.53万,购物、娱乐、社交、交通等其他杂项≈0.6万。

 




11

坏习惯


如果说上面那些事情没有如愿达成还情有可原,那么在这一年的生活里,有两件事无可辩驳构成了我失败人生的底色:熬夜和迟到。尤其是睡觉不规律,只要这一点有一天不改善,那我的人生就永远谈不上真正的自律。

 

可以说,它们让我损失了至少一个亿。而这两者总是相伴相生,由于熬夜,我的颜值至少降低了一个档次,第二天起不来的结果就是上班迟到,看电影迟到,打球迟到,约会迟到,在你能想象到的所有生活场景里,迟到总是贯穿在它们的开场。这不并不是因为我没有下过决心改变这一现状,恰恰相反,我经常下决心,但结果总是如往如常。由此可见我并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当我跟你说我10点到的时候,你要把时钟自动往后拨半小时。鉴于我并不想一辈子都做一个迟到大王,我决定再也不下关于不迟到的决心,也许事情就能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至于为什么熬夜晚睡会成为习惯,从根源上讲是因为很早以前它就成了我生物钟的一部分,在我几年前昼夜颠倒生活的那些日子里就被彻底改变。但从现状上来看,有时候是因为看书,有时候是因为看电影,有时候是因为加班,有时候是因为社交,但更多的原因,是因为我总在夜里十二点将临时突然灵感大发,开始在她耳畔漫无天际的叨逼叨,一叨便是两小时以上,叨路上做的白日梦,叨逻辑自洽但我们都没有听过的道理,叨那些伟大的思想实验,叨每一个贯穿在人类历史中的心理学效应,叨所有前沿的物理理论,叨人们是否有自由意志,叨未来的科技和社会形态,叨外星生命的形态,叨费米悖论可能的解释,叨宇宙中最庞大的结构武仙-北冕座长城,叨我当天悟出来的又一个世界真相,叨所有虚无缥缈和日常生活毫无关系第二天基本都会忘掉的东西,我尽可能精确的向她描绘我脑中那个混杂无比的世界。但偶尔有一些时候,我也会跟她讲我对结婚生子的恐惧。在白天,我是一个话很少的人,这一点和我共事的人们都可以证明,但不知道为什么,每到夜里我便像嗑了药一样,无数精华和垃圾都从我嘴里源源不断的蹦出来。长期下来这件事的结果就是,她恨透了我。她原本是个10点就能爬上床乖乖睡着第二天六七点便起来的女生,但自从和我在一起后,便很少在12点前睡着过。对此,我常常感到羞愧与汗颜。


 



12

收获


一个谈不上收获的小收获是,感到生活比以前从容了很多,第二天要做什么基本已经安排好,成为一个坚固的习惯,这让我更加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在这之前,我一直有一个足够顽固的小世界,可以支撑自己365天沉浸在里面也不感到无聊,现在身边围绕的事物,也大多都是高中时喜欢并确立的那些东西,七八年来无数人事更迭,但这些喜欢的事情没怎么变过。

 

2018年的重点计划,是学习英语和编程。英语自不必说,至于编程,我在冬天第一次感到了焦虑,因为国家已经将编程教程试点到了小学,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在技术界大牛池建强和冯大辉的普及下,我已经想好了要学哪种语言。

 

那就是——“人生苦短,我用Python”。

End

【也许你还想看】


电影:《出租车司机》《嘉年华》《5万部电影》

书籍:《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反乌托邦》

杂文:《动物保护》《尼泊尔》《许知远》


长按下方,麻溜关注

后现代阿Q





时写写故事杂文

专注分享书影世界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