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济人·校庆特辑丨吹笛子的宿管叔叔和同济的最后一夜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风雨同舟110载,因那些同心协力的“人”,才得“共济”。不管是勤勤恳恳的老师,朝夕相处的宿管,还是看似普通实则深藏不露的同学……你周围那一个个可亲可敬可爱的的同济人,你真的走近过他们,你真的了解过他们么?


为迎接同济大学110周年校庆,特此推出《济人·校庆特辑》。在这里,你将去重新认识你身边的同济人,你将体味到他们与同济的奇妙际遇。





端坐在值班室的桌子前,腰板挺得很直。低头工作的时候发现他的头发有些许花白,但是理得十分平整。见到我们,他眼里便盛满了笑意,起身邀我们坐到一旁的沙发上,虽说有些瘦弱,走路却带风。


“今天是我值班的最后一天,还惊动了你们,不好意思呀!”


杨小明叔叔是西南十一楼的舍管员,来到同济时就是这幢宿舍,看着孩子们成长再离开,今年终轮到了同学们陪伴杨叔光荣退休,开启新一段生活之旅。转眼间,杨叔和上海、和同济的故事贯穿这段整整六十年的精彩时光。



「 笛声,在同济 」


小明一岁便随父母来到了上海,此后便一直住在同济旁边,直至今日。小时候,杨叔经常翻过篱笆墙来到同济校内玩耍。“同济,厉害啊,名牌大学。”这便是从小杨叔对同济的记忆。


,毕业后听从国家安排被分配,到船上去做了海员,负责日常的电器维护保养工作。十八岁上了船,跟着那艘船见到了不少从未见过的风景,从最先跑沿海地区,到后来跑到秦皇岛,大连,广东一带,最后还走出了国门,去了不少国外的国家。这对当时的人们来说着实是很难得的经历,着也成为了杨叔人生的一笔财富。下船后的生活,杨叔依旧喜欢尝试着拆拆修修小东西,宿舍不少同学都曾前来求助过。



书的时候,杨叔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拥有了一把笛子,没想到这一把小小的竹笛,竟激发了他内心对音乐的热爱,也发掘出了吹笛子的天赋。杨叔买来资料自己琢磨,后来也真能够吹上一两个小曲儿。杨叔谦虚地说,这也只是“自学”,还没能“成才”。可惜的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杨叔逐渐放弃了吹笛子的学习,这么一歇就是几十年。


再次捡起竹笛,连他自己也不曾想到,这放下了几十年的笛子还会再度出现在他的人生中。那是在同济做宿管的某天,一位勤工俭学与他一同值班的同学向他吐槽起选课,说自己报了两年的笛子选修班都没有报上,直到第三年才如愿以偿。


笛子选修班?这让杨叔起了兴趣,回到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那支搁置已久的笛子,准备和这位同学一起学习。巧的是他竟发现笛子选修课的老师居然是小时候一直仰慕着的一位上海歌剧院的演奏员——戴金生教授,这更加坚定了他学习的信念。杨叔没有让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再次溜走,于是重新怀着对学习的渴望、对音乐的向往,年过半百的他与二十出头的大学生们一同走进了笛子选修课的课堂。



“这老师是位非常优秀的老师,有了老师的指导,让我少走了很多的弯路”,杨叔感概地说,“一开始我还觉得自己有些小基础,后来学的东西越多,才发现自己其实差得很远很远。”同时,与大学生一起学习也让杨叔感受到与以前自己琢磨截然不同的学习氛围。



在课余时间,他还会与同学们互相切磋技艺,可以说,这位“老学生”给同学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直到现在,还有已经毕业步入社会的吹笛班学生与他保持着联系,时不时交流最近的学习心得。


「 与你,在一起 」


2009年杨叔进入同济大学工作,成为了西南十一的一名宿管,之后就再也没有调动过。这段做宿管的时光过得十分顺利,没有遇到过什么棘手得难以解决的事。杨叔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十分融洽,虽然不能准确地报出每位同学的名字,但是看一眼就知道是不是自己宿舍的学生,熟的还能报出宿舍号。其实比起管理者,杨叔更像是一个观察者,对同学们的生活不打扰,却也默默关心着。



“有的时候他们的门开着,我就瞧瞧,诶呀,有打游戏打得火热的,那个手快得不得了,还有唱歌的,跳舞的,弹琴的,都有。当然啦,更多的是学习的。”杨叔在回忆这些场景时,语调明显上扬了一些。他开心地说:“同学们真的是多才多艺、很优秀的啊!”


这里的同学们似乎也很乐意向这位亲切的宿管分享自己的生活,还有同学与他诉说过感情问题,“其实我也没什么经验的”,花甲之年的杨叔有些害羞地笑了笑。就在这时,正好关上的宿舍门挡住了一位同学的路,杨叔朝门口望了望,一边惋惜起身去开门,一边又与同学打趣道:“诶呀,没赶上,卡片儿伺候!”眉目中满满的关怀与笑意。


谈到明天就要退休的事实,杨叔充满了不舍,与同学同事的朝夕相处让离别变得很是不易。“退休之后肯定要经常回来的,这么多年,还是很有感情的啊,还有笛子班,只要笛子班还办,我就一直会去的。”虽说工作完成得很圆满,但杨叔还是有些许遗憾,遗憾没能与同学们多些交流。“他们太忙啦,不敢打扰他们,太忙啦!”当然,除了遗憾,更多的是对我们的鼓励与期望。“以后你们90后都是栋梁之材,你们面临的压力也大,国家的建设都要靠你们,我对你们有信心!”


在谈话的过程当中,每一个离开的维修师傅、下班的同事特地将杨叔叫过去告别,其中一位送水叔叔一边紧握住杨叔的手说着告别的话语,一边同正在采访的我们夸奖杨叔,“这可是位好同志啊!真正的好同志!大家都很舍不得他!”虽然没有更加具体准确的词汇来进行描述,但是这一个“好”已经包含了千言万语。


杨叔说,他明天就退休的事并没有与同学们说,不想让孩子们这么伤感,以后也还会再回来看看大家。有几名同学偶然间得知杨叔退休的消息,点燃了西南十一的那一夜。桌子上摆满了同学们送的小东西,一波一波的男孩子轮着跟杨叔合影,一起在值班室聊天,一起走完最后一夜的巡夜路。甚至还有隔壁女生宿舍楼的同学也发了长长的朋友圈来表达对杨叔的喜爱与感谢。


11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杨叔一句“真心希望同济能够成为更好的学校!这里的孩子也能成为更好的国家栋梁!”满含了对这里的期望与祝福。


最后一天,再看一眼花名册,一张张一页页拍了下来。退休只是一个逗号,并不是一个句号,对杨叔来说,他与同济的缘分一直在路上。而那熟悉又悠扬的笛声,也终会在同济的校园中再度响起。



文字 | 夏轶凡 吴越

摄影 | 顾雨晴

责编 | 周福佳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