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从摸着肚子教笛谈起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从摸着肚子教笛谈笛子学习几点:

竹笛教学杂谈:

    数年前某一日,曾看外甥的笛子启蒙老师摸着孩子肚子,指导竹笛演奏,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教笛手法,但并不是人人适用,也不是每个老师都会用。 因人而异的同时,也得看家长是否能理解这一举动的善意,这一动作的意义。这点作为笛子老师的我来说,我很能理解。但又有因为孩子性别、年龄都不一样,所以这一看这着极为让人引发歧意的教学动作尽量慎重。我常常让孩子拿着笛子顶着我的“腰腹部”体会笛子演奏用腰支持“气流”和支撑“力点”的体会。希望这样能解决笛子教学与演奏土办法带来的尴尬。


一,笛子演奏为什么需要用“腰”。
    物理学角度,物体要发声,必须产生振动。笛子靠笛膜振动,产生声音。气流又是产生笛膜振动的唯一要素。 无需置疑,人是动物呼吸靠“肺”,任何气息都存在肺里。但,吹管乐器演奏较合理的控制的力点就在腰而非肺。腰部的肌肉松弛和紧张都会在“生理”和“心理”上影响气息的控制和使用。我们举例子:人生气时候、激动时,颈部青筋蹦出,腰部同事肯定是紧张的。这样出来的话都比较着急,气流也是如此,很急。有急有松的气流就是演奏笛子需要的,所以只有强调腰的合理控制的紧张和松弛才有可能吹好笛子。若是控制肺的收缩和紧张,人同时能感觉到存在的动作的差异,那么就先得就医而非学笛。人体任何器官都是存在且无感知其真正存在的。著名笛子演奏家张延武先生曾经和我谈起,青年时和简广易老师学。简老师回答控制高音问题时,就直截了当且看似粗俗的话“控制高音所用之腰的力量如便秘”

二,学习笛子为什么会“头晕”
   人活着靠呼吸,吹管乐器的发音就是靠呼吸。一半为了活着,一半为了发音需求。能不头晕吗?可以简明得说,吹管乐器是乐器学习中比较费力的活动。演奏笛子靠“肺活量”,真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了。和这个关系不是直接的。肺活量要求是肺部能到的最高力点,绝对不是持续的气流。笛子演奏更需要持续的气流,每一刻都是持续的力点的喷发。,肺活量和体力都好,相当于孩子都有很明显进步的。学习的时候越长,体力和控制力都越好。相反就是学错了,遇到庸师了。

三,做一个能为学生而“变”,教学者:
    每个教学者竹笛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总结归纳的教学传导方式。没有一个所谓百试百灵,所以要因才施教,就地取材。竹笛学习是音乐中的器乐学习,器乐学习又在难度和强度上高于一般音乐艺术。随便弄点音乐,孩子乱扭,那可能并不是乐感,对于听了音乐没反应的孩子那肯定亦或就是优势。竹笛教学中,老师肯定会对孩子练习的“简谱”涂鸦。有的是分析的乐理,有的是强化的技巧,有的细化的情绪,更有的流派的特性等等。一份份看似“乱七八糟”的谱子总比一份干净的谱面还好很多。



【配图:著名笛子演奏家王次恒老师的私人课】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