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白云山头月 都成一片境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苏东坡诗云: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


 

《彩云追月》预示了一幅夜空的画面,“彩”代表颜色,能看得见颜色的夜晚,一定不会很黑,有一些月的光辉,月光如水,清澈透明。“追”字赋予画面以动感,朦胧中带有一些生气。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相映成趣。

 

中国的艺术创作以“月”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像《花好月圆》、《良宵》,“月亮象征着和谐、宁静、妩媚、超脱,代表了中华文化崇尚柔情的一面”。“月亮有光,但不明亮,能分辨物体,但不清晰,皎洁迷朦的月色能使你微醉而决不会发狂……”,“朦胧中让你超脱世俗,远离尘世,任思绪自由驰骋”。“心无挂碍,和事务暂时绝缘”。宗白华说,“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这迷朦的月,大概就有一种“不站不滞,孤立绝缘”的空灵境界吧。

 

 


     

     《彩云追月》源自清代广东民间粤音曲谱,寓意仙人驾五彩祥云奔向月宫,而后由任光和聂耳于1935年改编为管弦乐曲,下文中所提到的是再而后改编为的钢琴八级乐曲。

 

中国的音阶、凯尔特人、日本人、希腊人以及波利尼西亚人,或许是所有民族最初的音阶,都只由五个音构成,按照乐器调音上五度相生的需要而产生出来的。让我们用静照的做法,了解和体味这首中国典型性五声音阶——《彩云追月》。

 

此乐曲是一个三段曲式的结构,共69 小节。

 

引子由8小节构成,第一小节模仿琵琶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语气、情感的辅助手段),节奏张弛有度。第二小节由一个长琶音(本曲为一串和弦音从低到高依次连续奏出,如同山野中的拾阶而上)、流动的五声音阶与颤音构成,使音乐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第三、第四小节分别是第一、第二小节的上行模进,第五小节采用托卡塔式的表现手法,即用重复的五声音阶按左手单音,右手八度快速交错进行,仿佛浩瀚夜空下,月光如水的画面。

 

主题段是一个三句式的单乐段,第一乐句中第一、第二小节,从徴音(G)开始按五声音阶上行级进,再次模仿琵琶音色,在四拍长音的地方弹出轻盈的衬腔作为填充,使音乐变得丰满充盈。第二乐句在高音的部分加入装饰音,以模仿笛子的音色,和声上采用了Ⅵ级和弦与Ⅲ级的七和弦伴奏,使音乐更富于民族特点。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下行四度模进,节奏时而紧凑,像在诉说心事,时而舒缓,又像在深深叹息。

 

中段是一个四句式的平行乐段,第一、第二乐句继续模仿笛子明亮的音色,在高音区出现,和声上主要采用主和弦、属和弦及它们的七和弦,采用流动的分解和弦作为伴奏织体,长音的地方则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弦乐来填充。左手伴奏部分呈现五声音阶波浪型下行流动,是对主题段的抒情延展,乐思自由发展,浑然天成,如同轻纱中观赏和谐、圆融的月色。

 

再现段是主题段的变化再现,力度加强,采用八度的形式出现,伴奏则采用五声音阶用五连音的方式出现,而长音的填充刚好相反,八度音出现在左手,右手则用五声音阶来烘托左手的旋律,使音乐富于动感,模仿琵琶与主题乐器(二胡、笛子)间的相互对话,又仿佛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嬉戏,忽上忽下,忽进忽退,情态逼真、意趣盎然。 

 


 这节奏,这旋律,这和谐等等,它们是离不开生命的表现,它们不是死的机械的空洞的形式,而是具有丰富内容,有表现、有深刻意义的具体形象。形象不是形式,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形式中每一个点、线、色、形、音、韵,都表现着内容的意义、情感、价值。

 

因此我们在对旋律之美和技法结构烂熟于心的同时,体会这份乐曲平静悠闲的意境,用琴声去描绘皓月当空,万籁俱寂的画面。




胡人

新闻硕士与音乐学士    “文脉”发起者

,硕士毕业后工作于央视二套、工信部和金融机构,同时培养了数十名音乐考级和高考生。 现迁居成都,经营着高端艺术会、定制化音乐教育&音乐表演的小天地。 


 END


文脉 向着内心之矿脉开拓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商务合作&艺术投稿:77939254@qq.com    

亦或加“文脉”发起人个人微信:fanny20120708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