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磨头龙游河北岸躺着三根“定海神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提示点击"磨头人"关注  龙游人家  神气磨头

三根截面约40cm*40cm的长条磨石梁横卧在龙游河畔


通济桥,横跨于磨头老街北端龙游河上,南北走向,系通济庵和尚化缘建造,故名通济桥。该桥原系木桥,桥为三搭桥,长20余米,宽约3米,桥身较高,距离水面约6米,呈八字形,该桥建于清雍正末年,原为方便通济庵和尚外出做佛事而建,其实也大大方便了一河两岸的民众,告别了靠摆渡过河的历史,也成了如皋南乡下原、李桥等地商贩前往海安曲塘贩运粮油物品的必经之道。

此桥历经百年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已破败不堪,1934年由时任磨头区区长张维清、镇长朱克明首倡重修通济桥,由镇区商家捐资,富绅朱家捐资较多,改木桥为钢筋水泥桥,桥仍为三搭,仍呈八字形,中搭长约12米,平行无弧,可行驶大船,两边两塔长约6米,坡比很小,河中四根水泥桥桩,龙骨也为钢筋水泥浇铸,南北两头桥堍,为砖石结构,下面用长条麻石打基,上面用青砖砌成,十分坚固,桥面仍用杉木条板铺设,中间留缝隙,用以渗水防滑,两边均有一米多高的木质栏杆,以保行人安全,又因当时已有机器船定期从如皋开往石庄,船快浪大,对龙游河河岸破坏较大,为保大桥安全,又在桥墩两边每间三十公分打下杉木桩一根,各向两边延伸二十余米,用以护坡。


90多岁的沈先生正讲解通济桥的结构


小编根据文字记录及见证者口述

绘出通济桥想象图(供参考)


新桥建成后,由磨头镇最负盛名的书法高手——老秀才沈炳文手书“通济桥”三个大字镌于桥上,遒劲飘逸,给大桥增色不少。有一次,如皋县县长途经此桥时,亦下马驻足观看,对三个大字赞不绝口。

1946年内战期间,,是年七月中旬,我渡军井区游击队奉命一夜之间将通济桥桥北头一搭全部砸坏,敌人只好望桥兴叹。


(关于通济桥,。,经多年的河水冲击,通济桥身向东一侧倾斜。为此,日本鬼子不得不在一侧设杆支撑,作业过程中无意间将一把铁钳掉入河中。鬼子军官十分恼火,命令士兵轮流下水捞钳。老人们对这件事尤其关注,也许是觉得鬼子的这一行为颇为大惊小怪,但也反映出鬼子军纪严明,绝非影视剧中那样不轻打。)


如今通济桥唯一遗存三根厚重的“长条麻石梁”还躺在通济桥旧址河边岸上。

结构:桥梁两头打桩,上铺长条磨石梁,磨石上砌青砖。


关注我  按小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责编:雨林   微信号:G77467550

投稿邮箱:969829580@qq.com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