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揭秘《罗曼蒂克》幕后作曲家郭思达:崛起中的80后本土音乐人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泛娱乐顶尖自媒体  只说真话和笑话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  票房透视镜

很难想象,程耳导演的一部《罗曼蒂克消亡史》(The Wasted Times),在业内和影迷中竟引起了如此多的惊叹和反响。


风云诡谲的时代,发生在上海滩的这些爱恨情仇、帮派斗争、家国情怀的故事,既是消亡史也是众生相。毫不夸张的说,片中独有的腔调和美感贯穿始终,加上音乐的情绪引领,使之汇成了一首诗意和时代的凄美交响曲。


《罗曼蒂克消亡史》中被集体埋没的本土音乐人


以时空的消亡来拼接故事,以音乐的律动去渲染情绪。此次《罗曼蒂克消亡史》的音乐从头至尾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不少人看来,日本配乐大师梅林茂的加盟,是本片的一大惊喜和亮点,甚至习惯性的认为影片中的主要音乐都由其完成。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片中绝大部分配乐和所有的乐器演奏其实都出自内地的本土80后音乐人。


导演程耳在采访中,特别为这几位优秀的本土音乐人做了正名:“我的电影里只有章子怡出场,一直到章子怡和浅野忠信一起坐车离开,这一段音乐是梅林茂做的。其他的音乐都是由我们非常优秀的年轻作曲家郭思达先生做的,片中的钢琴是赵胤胤演奏的,卡门的小提琴是由柴亮先生演奏的。因为大家现在认为所有的音乐都是梅林茂做的,我觉得对其他的几位尤其是对作曲家郭思达很不公平,我必须澄清一下。”



而郭思达本人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其面对此事的态度却是谦和的:很感谢导演为我说话,与他合作我已经很开心了,于我而言,观众是否知道音乐是我做的并没那么重要,但观众能爱电影中的配乐才是我最开心的。

 

幕后:临危受命,接手时离《罗曼蒂克》交片只有1个月



中国青年作曲家郭思达


据悉,导演程耳对配乐要求极其严苛,前后找人配乐了好几次但都不是很满意,最终直到11月30日才完成最终音乐,而《罗曼蒂克消亡史》也因此遗憾错过了第53届金马奖的评选。

 

郭思达对我们介绍,源于被“程式美学深深吸引”,其在交片前一个月才临危受命。他不仅包揽了电影中80%的配乐,还包括了同名片尾曲《罗曼蒂克消亡史》的作曲和编曲,以及另一首《where are you,father》(你在何处,我父)的创作,这首歌原本计划只用在陆先生险被枪杀那一段,而此处之前的音乐是《月亮河》,郭思达则创作了带有宗教意味的童谣声合唱《where are you,father》来代替。后来在影片末尾浅野忠信的大儿子被杀掉时又被导演用了一次,结果证明,电影中的这两处配乐非常惊艳和恰到好处,完美的带动了观者的情绪。


郭思达在采访中透露,“我以前不是特别愿意给国产电影写配乐,因为对于音乐的观念上我和很多导演没有那么的契合,所以近几年一直在做舞台作品。直到这次和程耳导演合作,他非常尊重我的想法,给了我最大限度的发挥空间。”


赏析:片中声画一体的音乐片段


80后青年作曲家郭思达,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现任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因汶川地震时一首饱含深情的《思念曲》而走入大众视野。2007年为大型音乐剧《茉莉花》作曲。2010年完成了史诗舞剧《水月洛神》的作曲,2014年完成的现代舞剧《朱鹮》,目前已在日本公映70多场,明年也有30多场的计划,豆瓣评分高达9.1分。

 

在谈到电影画面和音乐的配合关系上,这位80后音乐作曲家表示,“在好的画面基础上,音乐能有效强化电影的画面感,有些情感的表达,音乐可能比画面更容易瞬间带动观众的情绪。”《罗曼蒂克消亡史》的音乐中,他自认比较满意的是阿娇惨死,章子怡被囚禁时一连串节奏紧密的食色性片段和葛优最终找到章子怡这几段。

 

也正如影片中另一位钢琴演奏家赵胤胤所说,电影的画面和音乐,是衬托,是提醒,是点睛。



这首引起很多电影发烧友关注的插曲《where are you,father》由郭思达作曲,程耳作词,日本杉并儿童合唱团的大石幸次郎演唱。在甜美的童声中,配合影片中两处关于“死亡”的画面,传递出的却是无尽忧伤的情绪。乱世之中,每一段罗曼蒂克终将消亡成为历史,缓慢而又悠远的曲调,搭配简洁的声声呼唤,每一个音符似乎都颤抖到直指人心,令人回归到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在采访郭思达的过程中,我们独家拿到了一段《where are you,father》的视频。据了解,这是在创作过程中,郭思达按照自己理解演唱的demo版,当时曾给到大石幸次郎作为演唱参考。这就是这首歌的诞生过程。





在阿娇惨死这一段,郭思达的音乐恰如其分又巧妙点睛。配乐一方面用强有力的节奏感渲染紧张的氛围,另一面加入女声宏大悲壮的旋律,受冷落的姨太太就这样在上海滩的乱世中陨落。




另一段里,章子怡原本是风头无两的大哥的女人,此时屈辱沦为日本人的,在导演刻意拉快的画面节奏里,配乐也是激愤的快节奏,音乐映衬下的人物小六,反抗和悲鸣的情感也油然而生。


未来,本土电影音乐人的崛起?


过去,很多优秀的国产电影都习惯于找日本大师级的音乐人合作,在此过程中也诞生出许多经典作品。然而,年轻一代的本土音乐人未来有没有更多机会呢?郭思达说,一定有,这一代国内的音乐人可能更具备开拓、创造精神和国际视野。


为什么很多国产电影都找日本等地的音乐人配乐?他解释到,很多本土优秀的作曲家还没有被挖掘,也没有好的机会去给他们展示的舞台,所以他特别感谢程耳导演的信任,同时呼吁国内的导演和制片人把目光更多投向国内本土的优秀作曲家。




谈到现今的电影音乐制作流程,在郭思达看来,在环节上电影制作和音乐制作并没有完全打通,很多导演和制片人还不知道去哪去寻找那些优秀的作曲家。而单一就电影音乐去评判作品有失偏颇,电影音乐水准的好坏缘于电影的每一个环节,没有整体式的设计,音乐只能根据最后的画面去尽力表达,但其实电影音乐应该在前期就开始进行设计,而国内电影普遍都是在后期才开始音乐的介入。

 

“这就是电影工业流程的问题了。而且目前市场上流行音乐偏多,其实音乐有很多种分类,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电影属性去进行创作。好消息是,很多青年导演已经越来越重视这样的问题,例如韩延导演的新电影在筹备期就已经开始进行音乐设计了。”

 

对百花齐放的中国电影产业来说,《罗曼蒂克消亡史》这种风格浓烈和类型特别的影片受到业内强烈的关注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作为音乐部分,给这部作品增色不少的同时,如果能让更多人意识到新一代优秀本土音乐人的崛起,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或许对于接下来电影制作与音乐制作的对接,一定会有好的转变。”郭思达笑了笑,“感谢程耳导演的信任和机会。”



▶ 阅读票房透视镜(微信ID:piaofangtoushijing)往期热文

《我不是潘金莲》牵出5亿保底和三家上市公司,耀莱能否完成豪赌?

川普的制胜五招,为我们电影宣发带来的启示

从《捉迷藏》的秦海璐开始,细数那些名气不如演技的演员

《电影产业促进法》的不足和三大遗憾

两王四个二的《西游伏妖篇》,星爷+徐克能否20亿起步?

意外退出国庆档的《我不是潘金莲》,是败笔还是妙招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