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周家唢呐 吹出老百姓的生活哲学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9月2日,国内首部民族管乐音乐剧《八仙桌》在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馆剧场火热上演。 周家班第五代传人周本明携后生乐手们用地道的中国管乐器唢呐、笙、笛子以及大鼓、锣、镲等打击乐器,生动、活泼地描绘出皖北地区的民俗生活画卷,他们以乐器代言,深情地吹奏出老百姓的生活哲学。


      热烈高亢的唢呐、喧天震地的锣鼓,让冷气十足的地下剧场很快变得热腾起来。

       婚、丧、嫁、娶、拜师、祝寿、庆祝新生……民间的各种红白喜事都围绕舞台上的一张八仙桌展开,集中展示了民间生活中重要的民俗仪式,八仙桌成为中国传统民间生活的载体,儒家的信条“仁、义、礼、智、信”是千百年来老百姓恪守的处事哲学。

       唢呐爆发出的音符是强悍的、肆意的、毫不做作的,欢喜时是高昂、狂放的,悲痛时是撕心裂肺的。

        生活中也有很多温情时刻,比如,唢呐与笙温情的对话,如同人们絮叨着家长里短。思念亲人时,大海喇叭吹奏的大悲调慢板如泣如诉。

          剧中有一段,班主的儿子不想再学习、传承吹唢呐技艺,和班主直接产生了对抗,引发出一场对比强烈的文化冲突,这时,班主的徒弟站出来,召唤两位年轻人、向他们展现了民族乐器的爆发力,最终,班主的儿子回归了。

        从单只唢呐到大小喇叭、群喇叭,双管斗乐,从硕大无比的大海喇叭到精巧握在一掌之中的小铜喇叭,酣畅淋漓地展现出唢呐艺术在各音阶上的表现力。周家班的乐手们显示出高超的演奏技巧,对呼吸、节奏的非凡掌控力。

      演出结束后,所有演奏者站在台上,与现场观众进行了真挚的互动交流,一些“铁粉”观众对本场演出以及周家唢呐今后的发展提出了非常诚恳的建议。


     担任本场演出的灵璧尹集周家唢呐班的所有乐手都来自民间。周家唢呐班(也叫菠林喇叭)从清朝末年开始活跃在苏、鲁、皖广大农村一带,迄今经过六代、一百多年家族传承,谱系较为清晰,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器有大唢呐、小唢呐,对笛、闷子、管子,二胡、笙、云镘、小号、长号、堂鼓、锣鼓、小锣等。

     由单一的吹奏技巧发展到今天的吐音(单、双、三吐音)、腹颤音、齿颤音、滑音、垫音、花舌、打音等多种吹奏技巧,音乐有开有阖,有静有动,十分富于变化。

     周家唢呐班第五代大班主周本明一直恪守周家班的训诫——“盛世悦民,乱世保身,拥一技之长,不惧荣辱沉浮”。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创新,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拿手绝活,特别对铜唢呐、铜笛子的演奏音高而不燥,柔而不腻,音色质朴自然、美妙动听,被人们称为“金喇叭”;还有把铜管子拿掉吹哨子(民间叫娃娃哨)等绝技。

      他们在传统曲牌中融合进大鼓、皮影戏、泗州戏等地方戏曲、民间小调,甚至古典乐曲、流行歌曲、摇滚歌曲、外国乐曲等多种音乐形式。

    今年7月,周家班开始了欧洲巡演,以在德国Rudolstadt音乐节的首场演出为开端,走过了5个国家,参加了6场活动,举办了7场音乐会和一场工作坊,将古老的中国吹打乐带到了欧洲。

        先后在瑞典马尔默夏日舞台、第44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世界大会、德国莱比锡民族志博物馆、英国WOMAD音乐节和比利时SFINKS音乐节演出,所到之处,欧洲观众为古朴、自然、元气爆棚的“古老的中国爵士乐”的魅力所折服。

    欧洲媒体评价这个来自“中国的先锋团体”所演奏的“迎生送死”、穿透灵魂的音乐具有惊人的能量,而“能量”一词在英文中亦表示“元气”之意。

    著名作曲家瞿小松教授称周家班为最具中国元气的乐团。

     9月8日至10日,《八仙桌》将在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馆剧场连续上演三场。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