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八音唱响】非遗传承人 一生挚爱八音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梁秀江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从十岁左右算起,他和布依八音结缘约50年,放在婚姻中,也是“金婚”级别,故而八音于他是多么重要。

  梁秀江与八音不是传统的父子相传模式,五十多年前和今天一样,布依族婚丧嫁娶,大小节庆总少不了请一些敲锣打鼓唱调儿的民间艺人热闹一下。布依小小少年为每一样乐器着迷,每次唱戏总跟着忙上忙下帮着搬道具,久而久之艺人们也让他尝试着拨弄一下,一试便发现这少年有天赋,重要的是还很喜欢八音,怎么办呢?教吧。

  就这样,从刺鼓开始,到月琴、牛角胡……八音坐唱的所有他都会了,还学了布依戏,师父便是当时那队里所有的老艺人们。十五六岁时,就能跟着表演了,八音就这样一点一滴渗透进他的生活,刻入他的灵魂。

梁秀江


  几十年里,,、曲谱和布依戏服饰。最欣喜的是1989年,他在安龙搞了个电影院,省文化厅来调研,厅长问他有什么民族特色的东西,他脱口而出在心底一直火热的四个字——八音坐唱。从那天起,他开始收集曲谱,召集老艺人,接收新人,经过一番教学、培训,60多人选出了28人组成了一支八音坐唱队。这支队伍在1991年的兴义市文化调演上获得了第一名,还到北京代表贵州布依族进行了表演。

  2006年5月20日,。2008年,梁秀江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秀江与八音的距离从不曾远离。

  这次梁秀江带着近几年新建的队伍参加了族群戏曲《布依八音》的海选,最终三人入选。布依八音在舞台上更加精细,更具吸引力,更有艺术性,却不失原汁原味。纵然这些年他见证了八音坐唱的浮沉和变化,自己也从高音变成了低音,可活到老学到老,对八音挚爱的老艺人精神,使他从这些次的排练中仍然受益匪浅。

  六十而耳顺的梁秀江记不清教过多少人演绎八音了,仍然在学校里教授八音的他说,会将自己所得继续传承下去。

  韦家兄弟,哥哥韦利奎,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弟弟韦利勇,是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韦家有个“典故”,是在他们年幼时,安龙老家正值赶场那一日。乡亲们大背篓小背篓的往街上赶,却有一些寨邻背着不同的乐器往韦家赶,街上热闹极了,韦家也不逞多让,一阵阵布依味儿十足的八音旋律伴着欢声笑语飘扬出来。

  原来韦家正在办一场八音坐唱“音乐会”,全家老小参与其中。韦家母亲从“音乐会”中离场去喂猪,发现猪圈腐朽的木板断裂,大猪掉坑里了,自己无能为力只能回到屋子喊韦家父亲帮忙。吹着唢呐正在兴头上的韦家父亲听了,哪里肯停下,只说等吹完这一曲。结果,一曲终了,猪也终了。

  韦家典故是邻里笑谈也是八音美谈,可以见得韦氏一家对八音的痴迷。

  一家人上至八十多岁老父亲,下至八岁总角小儿都沉迷八音,说得上是“八音世家”了。韦家兄弟的八音是和大哥学的,大哥则传承自父亲,已逝的大哥韦利熙是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在八音上的造诣不浅。

  挚爱八音的人似乎都是全才,韦家兄弟擅长于“吹”,笛子、唢呐、勒尤……随手摘一木叶,也能吹出一曲宛转悠扬。在家中除了自己制作箫,还制作从大哥那里继承的勒尤。勒尤,对情人发出信号的小喇叭,布依族的浪漫倾注在音乐里。

  2014年,兄弟俩得闲回到老家,村里人请他们帮忙指导成立了个八音艺术团,全村筹钱搞了场春节演出,在萨克斯吹的西洋迎宾曲中开始,布依八音坐唱、苗族板凳舞等等民族节目让欢乐覆盖全村。效果出奇的好,之后的春节,外出打工的竟也主动回乡,参加排练节目。八音坐唱让邻里和睦,让久别的家庭团圆,兄弟俩与有荣焉。

  参加族群戏曲《布依八音》,韦家兄弟看到八音更广阔的空间。外来专家对细节的把控,丰富的想象力,八音表演由散到合的凝聚,精心打造的原生态让他们更坚定了传承的信心。

  八音是全村和睦相处的快乐时光,是家人重聚的幸福时刻,那一拨一吹一击一拉一唱,是布依族祖祖辈辈从生活中提取的民族精华,将顺着布依族的血液传承下去。

(文/黔西南日报记者 曾艺兰 图/黔西南日报实习记者 邓忠胜)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黔西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微博:@中国黔西南

微信/易信:中国黔西南

APP:掌上黔西南

数字报:http://www.qxnrb.com

官网:http://www.zgqxn.com

邮箱:zgqxnw@163.com

声明
  凡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原创内容,均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gqxnw)”。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