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二胡,二三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放下二胡有十余年了,可每次在手机或电脑上听二胡纯音乐,总是会分分钟被带入,脑子里全然装不进别的事情。心情好的时候,跟着旋律后面哼曲谱,51|3523|161~身心放松,悠然舒畅。


    提及二胡,很多人会想到瞎子阿炳,想到他在月光下拉奏《二泉映月》的场景,纵使余音在巷中回荡,却始终无人问津,阿炳孤身一人只得与琴声共鸣,凄凉感油然。听闻过这首曲子的人,大多会将二胡与悲凉悲怆等形容词联系起来。


    然而,一概而论并不准确。说起另一首著名曲目《赛马》,欣赏过这首曲子的人,不禁会由欢快的旋律,联想起万马奔腾的恢弘场面。曲子开头一小段重复的旋律,高亢激昂,让人为之一振,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仿佛都瞬间跃动起来。


(雕花的音窗,偶然觉得这样拍很好看)


    二胡作为民族乐器的代表,在演奏民歌民乐时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喜悦欢畅的《南泥湾》、《打黄羊调》、《八月桂花遍地开》,还是优美舒缓的《茉莉花》、《山清水秀好风光》,抑或是低沉绵长的《乡恋》、《长城谣》、《小白菜》,二胡都能将曲目饱含的情绪情感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


    除了二胡独有的音色,揉弦拨弦、滑音颤音、长弓短弓等技巧不可或缺,而这些都需要演奏者来实现。一把好琴和一个用心的演奏者,两者叠加才能贡献出美妙的音乐。


    找一个光线好的地方,摆放好琴架和曲谱,对着调音器调试完琴的音准,再取出深棕色的松香,不紧不慢地在弓马尾上来回打磨。待做完这一切,平心静气地端坐在板凳上,便可开始演奏。演奏过程中不仅要求全神贯注,而且讲求全身放松。


    小时候学琴时,常因精神高度集中,不自觉地用力握把、持弓,结果左右手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虎口被磨得通红,端坐久了,左臂和后背也直发僵。这时师傅就会给我做示范,让我放松再放松。他时常教导我,不要为了演奏而演奏,最好的状态是身心愉悦,身体各部位与琴自然地配合。


(宋飞老师,图片来源网络)


    下课后,师傅借给我几盘二胡CD,让我回去观看。电视屏幕里,二胡演奏家宋飞老师身穿旗袍,黑长的头发被绾在了脑后,端庄而素雅。在对作曲背景作了简短解说之后,她便开始演奏。只见她的左手在琴把上来回滑动,灵动的手指在弦上“飞舞”,急促短弓时眉头一紧,舒缓长弓时微微后仰,身体随着节奏小幅晃动,全然沉浸在乐曲之中,一副“物我两相忘”的样子。


    我听得很兴奋,便拿出二胡跟着一起演奏。结果一味追赶速度,翻页、换把、进退弓……手忙脚乱,拉奏出来的乐曲也干涩生硬。我把情况反馈给师傅,他点拨我说,学曲子切忌囫囵吞枣,除了听看模仿,还要勤思考、勤体会。


    他说,起承转合,抑扬顿挫,每小段音符其实都是作曲家心情思绪的折射。只有在高度熟悉曲谱的基础上,尝试融入曲子的意境之中,演奏出的乐曲才会顺畅悦耳而富有感染力。


    后来的我逐渐找到了演奏的感觉。《良宵》背后月悬高空、安静柔美的夜晚,《烛影摇红》里强颜欢笑、婆娑而舞的歌女,《空山鸟语》中深山鸟啼鸣、幽渺静穆的清晨,《姑苏春晓》里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江南,《江河水》中望着滔滔江水泪流不止的弱女子……置身作者用乐符描绘的形象世界之中,体味曲子传达的思想感情,再将自己的理解通过琴声表达出来。心静如水,不觉时间飞逝。


(跟老师学的最后一首曲子,凄怆悲愤催人落泪)


    练习二胡,要从长短快慢弓、连弓切换弦等基本功训练开始。待基础打牢固之后,再层层拔高,并尝试理解作曲家和他所谱曲子的风格。习琴的过程要求用心与专注,来不得半点马虎,久而久之,便能融会贯通。其实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何尝不是如此呢?


    离童年学琴的日子愈来愈远,尽管对很多指法技巧已生疏,但很感念曾经与二胡共度的几年时光,感激金师傅的培养与指点。那时,一个小姑娘,拎着和她差不多高的琴盒,走进了一个美妙的民乐世界。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