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解读琴棋书画馆(三)•书法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太湖书院琴棋书画馆外景

琴棋书画又称“雅人四好”,在太湖书院的琴棋书画馆中,便挂有“雅人四好”的匾额,配以“知琴音了棋意,行书韵明画境”的对联。这个馆,皆具弈棋、弹琴、唱戏、喝茶、书画之功能。有这么一个角落,众多书法家在此留下墨宝,有这么一个角落,你也可以肆意挥毫,创作属于你的书法作品。

  


太湖书院琴棋书画馆内景


中国书法从半坡瓦陶上的图案,到甲骨文,到大篆小篆,到魏碑汉隶,乃至到王羲之的行书,到唐楷,到宋元明清行草书……无不流淌着迷人的魅力。古人说它是“众美中至美”。

《宣和书谱》记载:“欧阳询见靖碑,初过而不问,徐视乃得之,卧碑下不忍去。”《法书苑》亦云:“初唾之而去,后复观玩无已,于是铺毡卧于其下,三日方去。”傅山弥留时也说,一切皆可释去,惟独对于笔砚之情难以割舍。清李方膺临死时说的话,更是绝唱,他摇着自己的右手说:“万事皆不足惜,只可惜了这只手。”

书圣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反复出现几十次的“之”字,却无一雷同,可谓变化莫测,风致别然。唐太宗李世民算是一代明君了,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什么事情都见过了,但在临死前,美妻、侍妾不想了,金银钱财不想了,唯王羲之的《兰亭序》不能割舍,想一起下葬。

那个时代,从皇帝到平民,对书法可以说痴迷到狂热的地步。有人研究,中国书法表现出来的冲和淡远的味道,对于过度紧张而引出的精神疾患,会有很好的慰藉作用。这种以“和”为贵的艺术,无论是创作者还是鉴赏者,都会在其美妙的过程中得到享受与补偿。

中国人把“字”看得很重,甚至称作人的“门面”。时至今日,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用毛笔书写来传播信息的功能基本被淘汰,但只要汉字还在被书写使用,书法艺术决不会在中国消亡。书为心画、字如其人,这种比喻,只有中国人才能真正感觉到。书法情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心理,依然是中国人一个挥之不去的文化雅好、精神家园。



长按关注公众号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