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街角的书报亭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街角处有一个书报亭,它数十年如一日,安安静静,伫立在那里,迎来送往,晨昏暮霭里,见证着街上的光景。

老板把最新的杂志报纸放在显眼处,不多一会儿,就吸引了大批人过来。“杂志终于发新的了,老板快给我一本,等了好长时间了”、“老规矩,两种各来一份”、“好的,来拿着”。那时人来人往,书报亭是一个人气很高的地方,路过的上班人群,附近上学的孩子,还有一些退休的老人都会在这里驻足。有的小孩子喜欢看漫画,但是钱不够,就先看看过过瘾,然后三天两头跑过来看书有没有卖掉;有几个退休教师,每天都会买一份报纸回去,这是几十年留下的习惯;有三五个年轻人特别喜欢体育杂志,一到发刊日就会准时出现。

似乎这个小小的空间有一种魔力,收获着来自不同年龄、不同工作、不同性别的人的喜爱,这里有温馨的问候,久违的等待,浓厚的兴趣和知识的渴望,是一个念想、一种习惯、一种牵挂。

书报亭的老板每天都会早早的开门,约莫是在这边时间开得久了,几乎和每个经过的人都能唠嗑上那么几句。“老李啊,下班啦”、“玲玲外婆,今天你来接娃啦”、“上次给你推荐的那家店东西还合适吗”,问候的声音,讲话的内容可以一直持续到街尾。热门报纸杂志,供不应求,刚刚上架就被一抢而空,《青年文摘》、《读者》、《科幻世界》、《故事会》、《参考消息》等等,说起这些,老板如数家珍,这些名字都被刻在他的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这位爷爷还有一门绝技,拉得一手好二胡,在闲暇的时候会拉一段,摇头晃脑,陶醉其中,不亦乐乎,一根弓,两根弦,道不尽的故事与春秋。

客户换了一批又一批,当时的孩子也已经长大,那些中年人也开始老去,书报亭开始变得寂静。从刚开始琳琅满目的报刊杂志,到渐渐开始掺杂着充值卡、饮料、纸巾等,现在来报刊亭买报纸的人也越来越少。附近的居民经过的时候,还是问候如旧,但那攒动的人头、爱看漫画的孩子、喜欢足球的男孩、关心时事的中青年,在这里已经难觅踪迹。曾经会为了去书报亭买份报纸而短暂停留,递上留有余温的钱币,如今步履匆匆,不再是顾客,只是一个过客。逐渐变得清清冷冷的报亭,一如既往准时的开启,对有些人来说,是一份割舍不掉的情谊,那张贴得大大的二维码里,映着旧旧的曾经。老板的二胡声音也时常响起,讲着报亭的故事。这个小小的空间、小小的事情、小小的温暖,终究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时间悄悄打马而过,路边的店铺也是换了一批又一批,街角书报亭还是伫立在那里,它和老板的故事还在继续,那段似水流年盘桓在悠悠的二胡声里。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作者|董佳佳

本期执行主编|马仁海   编辑制作|王舒雅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