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阿克密斯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今年春节,第二次来到了北京。


这回跟基友一起来,住青旅,认识了一些有趣的人。青旅的室友周同学,未见其人先见其书,学霸气息扑面而来。她是一位保送北大哲学研究生的大四学霸,在新东方实习,所以在这青旅常住了。有天晚上大家聊起来了,她就像是打开了开关,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她的哲学,她说其实很多哲学老师都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也不是我们以前印象中的那个贬义词。周同学还对粤语谜之喜爱,让我们唱了几句粤语歌,她居然非常捧场地说我们唱的跟原唱一模一样,其实只是因为在她听来发音一样而已,我们唱的真的不怎么样,同学你太可爱了。

圆明园结冰的湖面


还有立陶宛兄弟Akmis,那天在旅店的公共区很多人一起聊天,认识了这位兄弟。开始我听了几遍没听懂他说的是来自哪个国家,觉得听起来有点像立陶宛,查了立陶宛的英文,居然猜对了,记住了这个国家Lithuania。,所以立陶宛跟俄罗斯有着密切联系,他自己就会立陶宛语、英语和俄语。实话说,阿克看起来挺老的,有35+吧,但是接触下来又感觉没那么大年纪,可能是因为白人比较显老哈哈。



他工作过一段时间现在又重回校园读书,专业还是什么音乐分析,大概就是拿数学分析的一套方法去分析音乐,所以他认为音音乐创作每个音符都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反正我是不能理解这个理论的了。


他似乎很喜欢音乐,对中国的二胡尤为感兴趣,他说有一次在北京街头看了一老头的二胡演奏,还给了20块钱,我说20块钱对于街头表演是真够大方的,但他觉得还是值的,因为他第一次看到二胡现场演奏。我推荐了一首《二泉映月》给他,他也非常喜欢。


钟鼓楼上眺望京城中轴线

更有趣的是阿克不吃肉,大家原本以为是宗教原因,结果他不吃肉的理由也是不走寻常路。他最初是因为看到一个朋友不吃肉,觉得挺好玩的,就开始学着这个朋友,所以一开始是just for fun,逐渐减少吃肉,还计划要坚持一年。没想到坚持下来了,一年后他试着恢复吃肉,发现自己已经对肉食没什么兴趣了。然后他又了解到有这么一个研究发现:吃肉太多会加剧温室效应,就是指农牧养殖生产过程中动物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于是他决定继续不吃肉。后来我上网还真查到了这么一个理论。不过,我觉得即使没有这个理论,他也会继续不吃肉吧,或者他只是需要为自己不吃肉找一个理由。


在北京玩的最后一天,再一次带了阿克去吃早餐,阿克终于展现出了他的话唠属性。另外感谢周同学的推荐,发现了一家京城地道又实惠好吃的店——增盛魁小吃,这小店有差不多百年历史,隐藏在胡同深处,店面很小,但每天早上都是排着长队,糖油饼才2块钱,门钉肉饼里面满满的肉才4块钱,在北京真的是太良心了。


吃完早餐,阿克说没什么特别安排,我们就捎上他去了恭王府。阿克开始放飞自我,一路上几乎没有停过说话,我们一直做着英语听说训练有点身心俱疲,不过感谢他请我们吃了一顿下午茶。他跟我基友语言沟通障碍,就另辟蹊径用舞蹈交流。这时候才知道阿克居然是一个爱跳舞的话唠,跳舞是他出来旅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为了跳舞他出来旅行都会带好几双鞋,那天晚上还找到了一个北京的舞蹈体验班,对跳舞毫不在行的我们婉拒了他的邀请......


他出来旅行体验了许多的风土人情和各地的舞蹈,观光对他来讲没那么重要,就像那天我们去故宫,我们在故宫看了一整天,而他跟斯里兰卡的哥们只参观了一个上午,但是他很愿意花时间去跟人聊天,会在街头看一场二胡演奏,会在异国他乡参加舞蹈体验班,我想他是真的旅行体验派。人们旅行的目的多种多样,走的地方多了,看的风景大同小异,一些特别的体验会来得更加有意思。


阿克唠了很多,我觉得他的某些观点还挺有趣的,比如他关于上帝的看法。,但他对宗教有一些独特的理解,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观点感觉挺新鲜的。



他觉得人是应该有信仰的,所以他觉得我们很多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是难以想象的。但他理解的上帝,或者说God,是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有其不可逾越的“频率”,人应该做好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使自己的“频率”接近God。可是人向God祈祷这件事情本身是可笑的,人与God相比是如此渺小,怎么能妄想自己能改变God的走向,让神遂人所愿呢?



可是,我觉得正是因为人觉得这种力量是强大的,才会把自己的心愿寄托于此。不过他坚信着这种力量人是不可企及的,所以他也不能理解我们宣称相信科学,却也会在看到佛像的时候双手合十,或者在转经筒那里转一转,这应该不是信仰,也许是敬畏,也许只是内心愿望的一种发泄。



很高兴认识这个有趣的朋友。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