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世上再无二胡声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无意中,看到父亲年轻时的照片。照片上的他,清纯脱俗,颇有五四时期文艺青年的风范,像是电影海报上的明星。听与父亲同学过的一位表叔回忆,父亲念中学时是风靡校园的偶像人物,拥有众多铁杆粉丝。

父亲三岁就会拉二胡。——我父亲一辈,都有音乐天赋。二伯第一次接触钢琴,便能弹出流畅的钢琴曲,无师自通;三伯虽为医生,但填词作曲,亦是他的拿手好戏;五叔也会多门乐器。父亲四岁时,便作为乐队的正式成员,用二胡演奏喜庆欢快的迎娶新娘的曲子。新娘看到乐队中有一个小屁孩,时不时瞄他几眼。同龄的小孩也许还在捡地上的鸡屎吃,而他却把二胡拉得有模有样,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新娘本想笑,但在如此庄重的场合,她还是竭力忍住了。乐队演奏完毕,父亲从桌子上抓取一颗糖,兴奋得蹦蹦跳跳,不小心把裤子给跳掉了,迫不及待地去提。新娘再也顾不上矜持,扑哧笑出声来。

父亲拉得一手好二胡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传出了乡村,传到了县城。那时,没有CCTV的星光大道,也没有微信朋友圈的转发。父亲七岁时的一天,县文工团的人寻上门来,要父亲当场拉一曲二胡。曲子还未拉完,县文工团的人不约而同地露出了微笑,他们为发现一棵罕见的苗子而兴奋不已。他们当场决定,招收父亲进行培养。可是父亲最后没有去成,因为慈祥的奶奶爱子心切,舍不得幼子远行;因为观念正统的爷爷有一种心理在作祟,家中出“戏子”,自觉脸上无光。于父亲来说,这本是一个良机,但就这样轻易地错过了。当时天真无邪的父亲哪里能料到,这为他后来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一处伏笔。

父亲念中学时,有一次上台演奏二胡。曲子拉了一半,突然断了一根琴弦。全场的观众都屏住了呼吸,老师也为他捏一把汗。父亲面无惧色,不慌不忙,气定神闲,用一根琴弦继续演奏,完美无瑕,技压全场。演奏完毕,现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因为家庭出身的缘故,父亲不能升学,不能参军,发展的机会被剥夺了。高祖在汉口赌场得了一笔横财,“赢”了几船钱,在家乡购置了一些田产。到爷爷一辈时,田产所剩无几,但还是被划为“地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父亲的理想无情的破灭了。从建国初期一直到改革开放二十年,父亲穷其一生,都没能走出农门,走出乡间……

父亲的二胡因而只能拉得乡亲们听,拉给村里的老牛听,拉给白云听,拉给流水听……二胡声里,融进了他个人的喜怒哀乐。假如,假如给他一个闪光的舞台,他一定会以他非凡、娴熟的技艺,带给全场所有听众莫大的惊喜,一定会让更多的人欣赏到独特而美妙的琴音。

父亲早期的二胡是自己制作的,自己锯竹筒,自己找蛙皮,没有钱买琴弦,那就用两根麻绳来代替,居然也能拉出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乐音。他的二胡拉得得心应手,拉得出神入化。他能用二胡模拟动物的叫声,能用二胡喊出在场所有人的名字,能用二胡吩咐我们去做事情……

父亲最高的职位是乡文化站的站长。文化站工作人员除了他,还是他。没有编制,没有经费。但只要一把二胡,父亲就把乡镇文化站建设得生机勃勃;只要一把二胡,父亲就能把富有地方特色的花鼓戏演绎得韵味十足。花鼓戏剧本作者是他,填词是他,作曲是他,导演是他,伴奏还是他……

我喜欢看父亲拉二胡,看他摇头晃脑、如醉如痴的模样。他高兴的时候,二胡为他助兴;他失意的时候,二胡为他解忧。但晚年的父亲越来越悲观,越来越消沉,拉二胡的次数越来越少,而酒却喝得越来越凶……我为父亲感到担忧。有一次,父亲在醉酒之后,拧断了所有的琴弦。我的心似乎被撕裂了,眼泪止不住流下来。

现在,这个会拉二胡的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给他的痛苦多过欢乐,给他的磨难多过幸福;给他的冷漠多过温暖,给他的失望多过希望。他临终前,我守在他的身边。他最后吐出长长的一口气,那是他最后一声长叹。

父亲走的时候,他生前亲自指导的乐队来为他送行。乐队所有成员小心翼翼地演奏,神情紧张,虚汗淋漓,如临大考……

父亲去天堂拉琴了,世上再无二胡声!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