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浅谈练习笛子时心理的运用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浅谈练习笛子时心理的运用


为什么残疾人在失去或减弱某方面身体机能后,其它某些方面的机能会异于常人,变得特别强大、敏锐、灵活?为什么童年的美好回忆再现时,总是特别令人兴奋、回味无穷?我想可以用两个词——憨厚与纯真来解释。例如一个盲人,在眼睛失明后,听觉和触觉、感觉会逐渐变得很敏感,常人在这些方面多不及他(她)。这让我想起一件事。在一次赶集回来时,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老年盲人。到了半路,那位盲人问我,现在是不是差不多到某某村路口了?我心里暗暗吃惊:这车子走走停停行了十多分钟,现在距离盲人所说的地点只有100米左右的距离,真是太神了。我马上帮他叫停车子,汽车刚好不急不缓的停在了那个路口,我把他扶下了车,不禁为他心里的精准定位暗暗喝彩!我想,这位盲人的精准定位功夫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出来的。眼睛失明后,只要在行动,他每时每刻都得为自己的动作做定位,如此投入又迫切的练习,久而久之,也就练出绝活来了。他练习过程如此地投入,不存在任何功利,不是最纯真最憨厚的表现吗?童年的美好回忆能如此深刻感染你内心的深处,是因为童年的你对这件事是如此地投入,感情是多么的纯洁,所以它是最为美好的。

  

憨厚与纯真是获得智慧的不二法则


我们不难发现,小孩子学东西在很多情况下,要比大人学得快、学得好,时间越长,对比越明显。记得我去参加书法培训时,书法班分为少儿班和成人班。开始学的时候,成人由于经验丰富,理解能力强,进步明显要比少儿班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的进步速度越来越接近,一个学期下来,少儿班的总体水平超过了成人班。再继续学下去,少儿班进步速度越来越快,而成人班则相反,进步逐渐变得举步维艰,以至于部分人放弃不学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都说小孩子是一张白纸,是如此的单纯,只要是他(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时就会全身心投入,有时看着他们学习那股憨劲,是多么的可爱!全身心的投入换来的是飞速的进步。而大人往往因为事情多,容易分心,就算在握笔挥毫时,也易开小差。一些人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自以为是的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或只接受老师传授的部分知识,这样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看到这,也许有人问,你这帖子是不是放错地方了?别急,马上和笛子挂上钩。我们练习吹笛子,是不是有老师指导或集体学习时进步比较快?老师教给我们正确的方法,而集体练习能让我们不易分心,更投入地去练习,有时还能相互切磋,练习效果自然好多了。那么,是不是我们单枪匹马在孤军奋战时,就不能找到好方法,同样能达到上述好的练习效果呢?我认为肯定能!

  

下面说说我认为比较好的练习方法,也是我写这文章的重点目的。首先,端正我们吹笛子的心态。练习要有快乐的心态。如果一个人是靠别人逼着去练习,或是认为学好笛子要有坚强的毅力,就算自己现在不大想吹笛子,也要强迫自己去练习。被人逼迫,硬着头皮去学的,其效果可想而知了。而自己逼自己去练习,要练就所谓的“毅力”,效果虽比前者好,但我想若这种状态不改变,时间稍长,这好不容易锻炼出来的“毅力”也会悄然崩溃,而崩溃之后可能会产生对自己更加不自信的后果,心里给自己定义——我是个毅力不坚强的人。因此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练习前就进入“快乐学笛”的正面状态。这样快乐的练笛,效果自然会好很多。效果好了,对自己要练好笛子的信心就会不断加强,形成良性循环。其次,以憨厚的态度、纯真的心去练习,感受音乐的魅力。心里不断地提醒自己:我要投入全部的感情,让每一个细胞都在感受音符魅力,我演奏的每个音符都在散发着内心的感情!对于重点乐句:我的灵魂再深入、再深入点与之对话,我还能演奏得更好!长此以往,你的演奏就会越来越投入,甚至很容易就进入忘我状态,拿起笛子就特别兴奋。如果因为功力不足,难以表现你内心所想的感情,那就用你歌喉来展示吧。唱应该更容易表现自己的感情,等唱好后再用笛子吹,把唱的感觉吹出来。说到这,让我想起所参加的一次笛子沙龙,一些专业的老师演奏的确不错。但是我认为他们其实可以演奏得更好的,只是他们不够注重自己的心态练习,他们表演时不够投入。在表演过程中,偶尔有人因接听手机(我们的手机都调到振动或关机状态,排除铃声的影响)走进走出,他们都会忍不住瞟一眼。试想,在这样易分心的状态下,能发挥出他们应有的水平吗?如果他们平常练习时就注重心态的训练,久而久之,形成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时候都能做到全身投入,表演全过程都在忘我状态下完成,效果与易分心的状态来相比,自然是不言而喻。有人也许会说这种忘我的状态是可遇不可求,不是你说有就能有的。错!我认为这种忘我状态是可以随时做到的,只要你练习时提醒自己一定要用最佳状态来练习,形成良好习惯时就容易做到。再回头想想,要是你能很容易就进入忘我状态,还需要刻意的练前面所说的毅力吗?有这么好的状态,坚强的毅力轻而易举就会实现!


要做到上面两点,我认为必需要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要有一颗憨厚、纯真的心。


那么如何培养自我的憨厚、纯真的心态呢?先举个例子吧:歌唱家王宏伟(酒窝大哥^_^)在广西电视台的《唱山歌》节目做客时,主持人问他唱歌为什么能唱得这么深情,是怎样练出来的呢。王宏伟说,他在生活中是不停的练习的,比如与人谈话时用丹田气来说等等。其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他说随时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去买菜时,手中接过新鲜碧绿的青菜,就会想到农民种菜多不容易,每一颗青菜长到这么大,菜农要淋多少挑水、下多少肥料,流了多少汗!而我只用了那么少的一点钱就买下了,真应该感激菜农们的辛苦劳作啊!有一句格言叫做“感恩积聚能量,抱怨耗散能量。”王宏伟类似买菜时的细节不胜枚举,无怪乎他心态这么好,歌唱得如此深情、有感染力。由此可见,能支持他那颗憨厚、纯真的心的,都是正面的心态。那么,我们就从以下几点入手改变我们的心灵吧。


 一、抵制不良诱惑


现代社会的不良诱惑太多,我们想避而不见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不受它们的影响。关键是我们采取什么的心态来应对。当我们受到负面的东西诱惑时,不仅要告诉自己不要去碰它,而且要立刻以正面的思想、行为去颠覆它。只要正面的思想占了上风,对负面的东西可以做到视而不见,碰到也能当作不存在。生活中,我们接受的负面信息远远多过正面信息,这就需要我们不停地给自己灌输正面信息,不断驱除心理上的“灰尘”。现实生活中,无论环境有多么清洁,如果久一点不搞卫生,就会看到家具表面蒙上了灰尘。我们也得像打扫卫生那样每天清除心灵上的“灰尘”,形成良好习惯后,自己心灵就会越来越纯洁,积聚的力量也越来越浑厚。最后是“百毒不侵”啦!


 二、吹笛练习时要集中精力,丝毫不能分心


这还不够,还要假想自己处于最为兴奋快乐的状态。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会立刻感到全身充满了力量,吹笛子是件非常快乐的事。反之,当你感觉有点累时,想坚持练习,但心里老想着“我累了!我饿了!我应该休息了!”等负面情绪,你会觉得自己更加累,甚至累得不想吸气,恐怕没吹几个音,就会把笛子抛在一边,只想找个地方舒舒服服的躺一下。心里对自己做宽容处理:“明天再练吧,反正少练一天也不要紧。”这种“明天再练吧”的思想对我们练习吹笛害处很大,除了减少今天的练习时间外,更大的害处是它会在我们潜意识里留下阴影(或许你不承认,可是事实上真的影响了你的内心深处),打击了练习吹笛的积极性。下次碰到有点累时会很容易对自己妥协——明天再练吧。次数多了后,会形成恶性循环,就算不觉得累时也会这样想了,最终的结果是放弃练习,把笛子束之高阁。遇到感觉累的情况,依然坚持练习虽然比放弃练习状态要好,但我认为最佳的方法是立即用正面的力量反击内心的负面思想,如振臂大吼几声,拳打脚踢猛用劲活动一下,或者用丹田气学一下京剧里的大笑,或者大声说:“我充满着力量、充满Power!”包你整个人都兴奋起来,是不是把累赶跑了?这下吹笛子肯定不会觉得累了。“累”大多是由我们心态引起的,只要调整心态就能变好。当然用尽调整心态的方法还是觉得累的话,你就是真的累了。只要你善于运用积极心态,那么,“累”的概率出现是相当低的,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


 三、练习时不要乱闭眼睛,可以定定地盯着某样东西,能有效的防止开小差,进而充分感受乐曲的感情,甚至连单练长音也变得非常美妙


有些人养成边吹边乱走的不良习惯,乱走气容易上浮,特别是气息还练不到家的朋友,气更容易上浮。眼睛是心灵是的窗户,眼睛能让人感受到你演奏时内心展示的美。如果胡乱闭眼睛,就等于把这种美给抹杀了。我们在模仿演奏家吹笛子时,还应该模仿他当时演奏的眼神以及肢体动作,这必需用心感受才能学得到。比如马迪演奏《望乡》中,“童年即景”部分时展现内心的童真。俞老也有一颗童真的心,你看他讲解舌头伸缩动作时的可爱笑容,能不受感染吗?也有人说,我闭上眼睛吹才能更投入感情呢,为什么不闭眼睛呢?我认为,那是因为你平时不注意训练用眼睛传递自己的内心信息,或者是你心不够平静,不够纯,只有闭上眼睛才敢和内心真实的自己对话,不敢把它用眼睛传递给别人。看看小孩子纯洁的眼神吧,那种眼神传递状态是多么的直接,那种眼神的传递状态才是我们要学习的。当你从内心里恢复了这种传递方式,你不用闭着眼睛就能投入感情地演奏,而且是更为深切的感情表现,还能和观众形成一种默契的互动,直达观众的内心深处!此时别人单从你的眼神就感受到你内心所表现的东西,也可以说你做到了表里如一了。因此,我个人不提倡那种动不动就闭着眼睛去练习,有些人还美其名曰“我在用心感受”,这不是自欺欺人嘛!当然,乐曲特殊需要闭眼来表达感情的情形除外。我个人感觉两个脚板都踏实地板,一如书上介绍的姿势为好,一般腰以下部位不能随意乱动。站时要有一种上进、激昂的积极状态,但不能紧张哦。


  四、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随时保持乐观上进的精神状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得靠平时不断的积累。


就算是不吹笛子时,比如工作、走路时,都提醒自己保持一种最为积极上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地给自己输入正面信息,日积月累,逐渐就形成良好精神风貌。呵呵,到这个时候,你就感觉自己像超人啦。值得一提的是,当你达到这种状态时,还得不断的激励自己,不能有任何纵容自己的思想。一旦你有了纵容自己的不良思想,这种上进的精神很快就会消失殆尽。所谓“学坏容易学好难,要一直学好更难了。”整天都能保持积极上进心态时,就说明你整个人的思想产生了质变,真是可喜可贺了,随时都能让你迸发出强劲的动力,学习劲头倍增。做事感觉是无往不利。新的质变积累足够多时,又产生了更高级的质变……


以上四点虽然没有提到是在学习憨厚、纯真的精神状态,但你做到以上几点,呵呵,你的憨厚、纯真的心态也就练成了。


    请记住:憨厚与纯真是获得智慧的不二法则!


  以上个人心得,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让我们携手共勉。

 为什么残疾人在失去或减弱某方面身体机能后,其它某些方面的机能会异于常人,变得特别强大、敏锐、灵活?为什么童年的美好回忆再现时,总是特别令人兴奋、回味无穷?我想可以用两个词——憨厚与纯真来解释。例如一个盲人,在眼睛失明后,听觉和触觉、感觉会逐渐变得很敏感,常人在这些方面多不及他(她)。这让我想起一件事。在一次赶集回来时,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老年盲人。到了半路,那位盲人问我,现在是不是差不多到某某村路口了?我心里暗暗吃惊:这车子走走停停行了十多分钟,现在距离盲人所说的地点只有100米左右的距离,真是太神了。我马上帮他叫停车子,汽车刚好不急不缓的停在了那个路口,我把他扶下了车,不禁为他心里的精准定位暗暗喝彩!我想,这位盲人的精准定位功夫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出来的。眼睛失明后,只要在行动,他每时每刻都得为自己的动作做定位,如此投入又迫切的练习,久而久之,也就练出绝活来了。他练习过程如此地投入,不存在任何功利,不是最纯真最憨厚的表现吗?童年的美好回忆能如此深刻感染你内心的深处,是因为童年的你对这件事是如此地投入,感情是多么的纯洁,所以它是最为美好的。

点击关注,欢迎分享!欢迎留言,经典入选!每天精彩!下方二维码请长按、识别,加关注哦!管乐飞扬在这里与您不见不散。

声明:音频视频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本平台仅作分享,请勿商用,否则一切后果与本平台无关!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