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学弟,你好!!!!!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昝哲: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陶笛艺术委员会考级指导老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陶笛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首届陶笛重奏班指导老师。


六岁学习竹笛,跟随赵宴会教授学习竹笛演奏,随后跟随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陶笛协会会长,中国柯达伊之父赖达富教授学习陶笛重奏理论知识以及柯达伊教学法,跟随台湾伽马陶笛乐团团长林龙衫老师学习陶笛的演奏,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副会长林烨老师学习,在风雅陶笛节上多次获奖,以及进行人本陶笛文化的推广。


(2017山东曲阜儿童陶笛教育峰会中央美院丰树摄)

 

他本来是特师14级的学长,可再次见到他,却变成了名副其实的17级“学弟”。

短暂的闲聊后,开始慨叹学弟的“传奇”经历,他的“传奇”之处不仅在于他第二次选择了南京特师,更因为他对陶笛文化的坚持以及对大地母亲的敬畏。

 

回归


迈出大学校门,许多同级同学已然参加了工作,他选择了提升学历,转本,而在转本大军中,又唯独他选择了回归,带着17级新生的身份,再一次的来到南京特师,再一次学习音乐。

 

一路走来,遇到的人和事很多,但能陪伴我们良久的温暖却很少,是音乐,宛如心灵的归宿一般,给我带来温暖,泪水与感动。相识是一种缘分,很庆幸在我人生的旅途中遇见陶笛,遇见特师,我希望这种缘分能一直维持下去,希望陶笛艺术能在这片我热爱的土地上处处开花!”

 

特师不大,但却足够温馨,三年生活,这里有家的味道,有我的根。是特师给了我回来的选择,真的很感谢学校,这是次很难得的机会。

 


泥土的呼唤


管弦丝竹,琴瑟笛箫,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学长从6岁开始学习竹笛,初三,一次旅游途中偶然听到有人吹奏陶笛,被吸引之后便热爱的一发不可收拾。

 

“很多个深夜,我带着耳机,听着子雷的音乐,感慨甚多,回想起初三那年买的第一只六孔,回想起高一第一次拿起陶笛在体育馆吹生硬的千年风雅,回想起第一次参加陶笛比赛时演奏的绿野仙踪······从六孔到十二孔,再从十二孔到三管,经历那么多年,从与陶笛结缘到疯狂迷恋,从逐渐冷淡到重新拿起,八年时间,陶笛早已变成了我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习陶笛,学长在全国各地辗转学习音乐,不畏路途遥远拜访名师大家:赖达富会长、林烨老师、林龙衫老师······八年来,他从未曾停下。

 

人类诞生于世,先畏自然而后祭祀神明。先哭喊而后歌唱。学长说,陶笛是土乐(泥土烧制的乐器),我们每天头顶天空,脚踏土地,对自然,对大地母亲要有一种敬畏之情。

 

和学长聊乐器,他说:“丝竹乐器,像竹笛,清脆婉转,山涧流水,细雨鸟鸣,就是自然的声音;如洞箫,月影萧条,江南烟雨,清丽幽远;而弓弦情悲,意境深远,催人泪下,是情感的表达;只有土乐(土制乐器),是大地的深情,是泥土的呼唤,是生命,像埙、泥哨,微风阵阵,空旷寂寥,陶笛,低吟浅唱,如泣如诉,此情无声处,何故唤情笛。

 

大冰说过:“兴趣即是人生。”


我依稀记得第一次看学长演奏陶笛,大约是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三江学院看一场演出,学长在台上吹奏扬鞭催马运粮忙,指尖轻动,悦耳的旋律便缓缓流淌出来。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长演奏陶笛的时候,浑身上下洋溢着明媚与自信,整个人就像在发着光。

 


特师陶笛团


回来以后,音乐学院的书记找到学长,问他有没有兴趣去组建一个陶笛团,当时很欣喜,学长很快的交上了策划,书记非常惊讶他的办事速度,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件梦寐以求的事情,他已经准备了两年。

 

“其实,陶笛算是一种小众乐器,学习陶笛的人不算多,所以我也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多教一些本校的学弟学妹去学习陶笛,带着他们一起去领略这种千年风雅。”

 

我就像一把锋利的剑,这么多年我一直想的是怎样把技术学好学精,把剑打磨的更加锋利,可是这次,学校给了我机会,让我去尝试做挥剑的那个人。这个过程肯定会有很多困难,像是很多人问我收钱吗?"


"其实,只要你来,我的教学都是免费的,只要你对陶笛感兴趣,我可以免费教你,但又有人担心自己没基础,其实没关系,基础我可以帮助你去学习、帮助你建立,勤能补拙,若是自己不肯花费时间和经历,那再精湛的技术也无济于事。”

 

教过老人,教过孩子,教过特殊儿童。“在特殊教育学校实习的时候,很多的特殊孩子,他们有一些有暴力倾向,你必须时刻关注着他,怕他伤人或者自伤。但是我比较欣慰的是,我给他们上音乐课,吹陶笛的时候,孩子们就都很安静,而且很开心。这大概就是音乐的力量吧,能够安抚人心。

 

音乐无形,热爱无声。


三年,五年,八年,从大专到本科,从竹笛到陶笛,他带着对音乐的全部热忱,回到了这个最初的地方。当一位令人尊敬的学长变成了一位令人尊敬的学弟,于是,每当在特师再看见他,我便笑着打招呼:“学弟!你好!”

 

(与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陶笛艺术委员会会长赖达富合影)

 


编辑 | 李岳涵 郭冰洁(实习)

图片 | 陈彤彤 

文字 | 朱天滢

美编 | 沈若涵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