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箫大侠 | 如何打造你的独特思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请点击蓝色字“箫大侠”,关注公众号吧!


 本文5000字,阅读需要10分钟


互联网时代,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信息载体的平台,很多人的思维模式比较单一,人云亦云,看不清事物的本质,这样的我们其实很容易就被淹没在信息之海中。


此时此刻,我们应该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成为被别人关注的对象呢?


我相信这应该是每个人都会关注的问题。首先我想表达的是,这里的独特思维不是“标新立异”你要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的意思。



什么是我所说的独特思维呢?看下面我列出三个问题:

问题1

大部分人都明白乡村没有雾霾,甚至很多带给你实用功能层面上的东西可能都比城市好。但是你为什么还是不愿意回到农村去呢?


问题2

我们知道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由于家庭影院的兴起,中国的电影院衰落得一塌糊涂,为什么近几年中国的电影市场突然蓬勃发展起来呢?


问题3

艾萨克•牛顿,影响整个世界的伟人,被称颂为有史以来最聪明的人之一,为什么会在一次股票市场上就遇到“滑铁卢”,面临巨额亏损呢?

上面三个问题分别是我们的城市生活、中国电影市场和牛顿股市亏损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你会怎么回答呢?



很多人会说第一个问题太简单了,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喜欢留在城市里,是因为城市的经济更加发达,就业机会和医疗条件等等都比农村更具优势。


如果你这么回答的话,那你把这个问题想得太过简单了。我相信你随便找你身边的几个朋友,他们也能说出和你一样的答案。



我之所以说你的答案过于简单,倒不是说你和其他人的观点一样,或者这个答案不对,而是你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过于表面,完全是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想,或者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所总结出来的答案。


其实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农村不能给你像城市这么高浓度的多巴胺回报。


什么是多巴胺呢?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说白了,多巴胺就是能让人大脑产生兴奋的东西,可以说我们之所以有这种愉悦的感受,就是因为我们体内的多巴胺浓度在上升。



城市中的为什么会有更高浓度的多巴胺回报呢?这个答案不能一概而论,但我可以列举城市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场景。


例如:你在商场琳琅满目的优衣库,或是你在苹果旗店里突然眺望到周围迷离的灯火;


你在城市一间惬意的餐馆优雅享受地晚餐;或是你在城市里的草坪上放风筝看到美丽的晚霞。


这些城市美好的瞬间叠加在一起,会给我们某种持续的多巴胺奖赏。 这种多巴胺奖赏就是能够支撑我们在城市里面,即使有雾霾,即使会遇到种种的困难与失意,我们依然还能在城市里继续生活下去的关键所在。



通过这种思维视角去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就不难明白,现在的城市里为什么会史无前例地出现了非常多奇怪的建筑。



例如深圳华润地产的“子弹头”大厦,北京的央视的“大裤衩”高楼等等,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些新生代奇特的建筑物会更加刺激人的大脑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更加兴奋。



这样的解释,你是不是觉得既独特又合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很多人第一直觉会回答说,中国电影市场近几年之所以会迅猛发展,一定是因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们生活化水平不断提高决定的。


这或许是一个原因,但如果你凡事都按照经济发展带动消费升级这个逻辑分析问题,你就会发现你身边很多事物都无法解释。


例如,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大型的公共的场所应该会更加繁华热闹,但是现在为什么会越来越萧条呢?



我最初的时候,和大家一样习惯用用第一直觉分析这个问题,直到我听到了清华大学周榕的精品课《互联网如何影响城市文明》,我才明白,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去公共场所,主要是因为他们现在通过虚拟空间,通过网络,通过微信,已经彼此交流足够的信息了。


例如:这几年地铁人群拥挤的时候,大家变得很和谐,这是为什么?


这个有趣的现象说明,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对实体空间没有那么在意了,让你对城市中诸多的不如意也没有那么在意了。 


所以,他们不需要占用公共空间去解决彼此沟通这个问题,因而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共的场所开始衰弱


那么他们需要空间的是什么?他们需要一个相对私密的资源,一个安全可控的空间,一个可以定点关灯定点开灯的,让他们可以进行轻度亲密接触的安全空间。


那么所有的公共空间里面只有电影院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不再需要一个大型的共同体了。反而,像电影院这种微型的公共空间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第三个问题,牛顿在股票市遭遇著名的英国“南海泡沫事件”,牛顿从低点进入高峰抛掉,判断非常准确,但随后股票涨暴跌90%,牛顿输掉了全部身家。


很多人说,这不就是一个简单司空见惯的股票投资失败的案例吗,还能有什么原因?



我可以准确计算天体运行的规律,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人性的非理性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这个宇宙运行的复杂程度,牛顿后来不禁感慨万千。


这个例子说明,智商和理性是两个东西,一定有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才会导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在股市的非理性思考是牛顿股市失败的根本原因,而非运气或者无法解释错综复杂的因素。



从以上三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从单一直觉思考问题,得出的答案往往会比较表面。


为什么呢?因为理性视角是反直觉的,本来就很难做到,我们生活中90%的人第一直觉其实是采用非理性视角,而非理性视角。如果你能做到理性思考,那么你就有独特的思维。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如何打造独特思维呢?


一.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学习是我们形成独特观点的基础,它依靠的是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积累大量的知识的并且巧妙引用。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


人类的知识一代代不断传承,我们只需要引用既有的知识,就能让自己站在高处。


牛顿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摘苹果”。那些被验证过的知识,各个领域里面的顶级知识,我们应该去学习这些思维模型。



查理·芒格进行商业分析和评估的“多元思维模型”时说,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性,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大多数人都只使用学过的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解决所有问题。


查理·芒格引用谚语说道: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办法。



是的,这个世界就像一颗钉子,我们手里有越多的有效工具,我们越能将钉子打入墙内。


但是,我们手里的这个有效工具是什么?


看下面我列出二个例子:

案例1

生物学有一条理论:“爬行动物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我们生活中哪些行为可以被这个理论改进?


叫兽X型文案Y型文案

例如李叫兽根据这条生物学理论把两种文案写法人格化为两种人。


X型文案文字华丽,把本来平实无华的表达写得有修辞、对称和高级词汇。比如把“音质好”这个简单的表达写成“声声震撼,激发梦想”。



它更注重创意、查词典和构思修辞,像语言学家、修辞学家和诗人。


Y型文案往往并不华丽,有时甚至只是用简单的语言描绘用户心中的情景,充满画面感,直指利益。它不擅长华丽的修辞,但最了解用户想的是什么。


它喜欢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来影响用户的感受,像心理学家、营销专家和策略家。


2
日常生活的营销文案广告

例如我们在说“拿在手里的机会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的时候,会形容成“双鸟在心林,不如一鸟在手”表达的意思瞬间充满画面感。


乔布斯在美国加州发布苹果音乐库的产品第一代iPod时,用“把1000首放到口袋里”这句话,形容产品便携、容量大的卖点,而不是很直白的说成“小体积大容量的MP3”。



雷军有一句很出名的话,“风来了,猪都会飞“,“而并没有说成“只要抓住机会,即使你能力不行,也更有可能成功”。这样的案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胜枚举。

案例2

经济学有一条理论:复利复利是指在每经过一个计息期后,都要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以计算下期的利息,即利滚利。


巴菲特的复利收益

巴菲特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从1965年巴菲特接管伯克希尔公司,到2010年,过去46年巴菲特平均取得了20.2%的年复合收益率,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年复合收益率为 9.4%,巴菲特每年只不过比市场多赚了10.8%而已。但46年期间巴菲特累计赚了90409%,而指数累计增长了6262%。



或许你又会说,也只有一个巴菲特能做到年复利20%。那么,你就从现在开始开始理财,比巴菲特活的时间更长,你也能达到他的财富。


阿基米德打赌的故事


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阿基米德与国王下棋,国王输了,国王问阿基米德要什么奖赏?


阿基米德对国王说:“我只要在棋盘上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十六粒…按这个方法放满整个棋盘就行。”国王以为要不了多少粮食,就随口答应了。



我们知道,国际象棋共有64个格子,则在第64格中应放多少米?第64 个格子,底数是2 ,指数63 ,所以答案是263,这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结果国王输惨了。


以上几个案例都是通过学习不同学科的重要理论,应用于自己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案例。可见,跨学科学习确实是打造人独特思维的方法之一。



二.学会理性思考


为什么打造独特的思维,一定要学会理性思考呢?


心理专家卡尼曼认为人的大脑运行遵循两个机制


机制1:默认是非理性


机制2:非默认是理性


怎么理解呢?

基思·斯坦诺维奇说,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

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

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

案例1

女生在选择心目中合适的对象时会说,“我要跟着感觉走”,对面的男生此时一脸茫然

案例2

当我们开车,前方突然遇到危险时,我们会第一时间调转方向盘,然后紧急刹车。

这就是“系统1”,我们第一反应时,快速自动启动的思维模式。我们再来看看“系统2”

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总结而言,“系统2”有如下三个特点:

1.默认是关闭的

2.运算速度很慢

3.资源消耗极大

案例1

当我们集中精力去学习素描的时候,我们通常要花好几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掌握这项能力,并且只能专注这一件事。

案例2

当我们长时间专注写作的时候,我们会感觉整个人神经紧绷,特别疲惫和乏力。同时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


系统2”才是理性思维,但是我们人类大脑并没把理性没有内置到人的基因里面。值得庆幸的是,人类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这些理性的工具。


哈佛认知科学家戴维·珀金斯将其命名为心智程序——你的大脑当中有一些软件,你学会这些软件,并作出决策。



其实,这些软件就是“思维模型”,通过学习不同学科的重要理论,即“跨科学习”建立一个一个“思维模型”,从而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能力,生长在自己的“脑袋”里。


“思维模型”彼此连接,将产生“核聚”的力量,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不用的根本原因。


说到底,独特的思维与思考方式有关,在快节奏的社会里学会理性思考,尝试用更返璞归真的方式去发现事物的特异之处,就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想法。


同时,把独特的想法变为决断力,指导自己进行实践,这就进入了思考的最高境界,让你成为真正有思想的人。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