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秋萍:浅谈我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与思考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秋萍:原名仇爱萍,笔名小语、乃文,1965年生于山东省淄博,就职于淄博市淄博剧院,现定居北京,促进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山东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在线网站学术主持和艺术总策划,北京德深源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2012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研班研修,2016年在荣宝斋中国画理论研究与实践刘曦林工作室学习。


   

  浅谈我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与思考                     

   一一秋萍/文

          作为一个画家创作的思路与脉络应该是清晰的,我走上画画这条路不像学院派画家有扎实的基本功,从工笔、静物、风景、重彩……一样一样走上一遍,而是直接从大写意花鸟画入手,因为我的身边有一位好艺友、好老师,就是我的丈夫齐辛民先生。与先生结婚之前我没有拿过毛笔画画,但我喜欢音乐喜欢文学还拉过不少的二胡曲子,尽管己成为过去,但那音乐的感觉真的与今天的画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喜欢过、付出过就会有收获,想想没有练过童子功手上拿毛笔也能画出线条?回想一下除了天天观先生画画炼就了眼力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十九岁那年在工作单位每天用毛笔在产品的包装箱上写几级产品、数量和出厂日期,一个箱子两头写,那时一气写下来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一天八九十个到一百多个包装箱写完了二百多遍,我竟然坚持两年直到不在那个车间工作。是什么对我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又给我那么大力量让我甘愿付出?直到这些年画画才明白:就是毛笔写字的时候在纸上的那种感觉,沙沙的行走的有横有竖,时而上下时而又左转右拐,还起伏有变那种欢快的节奏感。






       2002年我就读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二届中国画高研班,当时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理论家崔庆钟老师,原国家画院院长龙端先生、著名理论家陈绶祥先生都是我们的导师,而且我们的课程从美术史论、美学、文学、书法、古筝、诗词、戏曲、京剧舞台表演、中医学、周易等等,每个星期都有一次机会去大剧院、电影院观看进京汇演的各地名剧名戏等……那一年我收获是颇丰,我如饥似渴的听、看、欣赏,感受着,兴奋着,又恰恰遇上非典疫情,我们在东四八条的教学楼也是宿舍楼被困三个多月,也就是在那个时期我沉下心认真思考了半年的学习、太行的写生,特别是在整理课堂笔记的同时一个题目不知不觉跃然纸上:秋萍说画话齐辛民花鸟画艺术,因为我还没有水平也没有资历写别人,写自己丈夫理所当然。这本书稿第二年写完了,后来的出版是与先生到工艺美术出版去拍反转片出版画集,在与出版社总编贾徳江老师聊天中谈到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研班进修,贾老师便一口气说出了好几位同学都在他那里出版过画集,程祥宇、谢大川、张纯桂、张德刚等等,还谈到当时出版的一个叫中国当代美术家艺术研究系列专集,刘文西、还有刘文西夫人的已出版。王西京、喻继高等在准备,可以给齐老师出一本,你准备资料和作品图片我来写,贾老师说话间我插了一句:“贾老师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时写了一些文字并形成了一个框架的书稿,叫巜秋萍说画话齐辛民花鸟画艺术》,书稿己写完有二十三、四万字,如果再加上理论家文章和展览研讨会内容文字是否太多?题目也不合适吧?”“这没有关系,可以多加印张,你先把稿子拿来我看看,我可以帮你理顺一下、调整一下。”贾老师又说。







          就这样《艺道天成》齐辛民艺术人生一书,在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组织编写这本书稿的过程中,我对中国艺术研究院一年的学习有了更深的感受和体会。文学作品中的“主题”表现与中国画创作中“立意”的表达;中国戏曲舞台表演中“台上占位、主角、配角与各种角色扮演搭配”与中国画创作中的“构图、章法、布局关系”,音乐中的“旋律、节奏、优扬起伏和快慢”与中国画的“长线、短线、前后、上下,点、线、面以及虚实和呼应关系”的处理、组合,是多么一致和相通啊!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些观念的理解和认识!越来越深刻。

拜访廖静文先生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研班结业典礼上与汤文选先生合影






       我曾读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品位想获得提升,真的很容易,只要把他放在某个“高端”环境里,熏陶个一年两年,欣赏水平和眼界很快就提升上去了,很快就能飘飘然。而一个人的能力要想获得提升,外界环境只是起辅助的作用,他必须认识到现实,并且力求改变现实,这需要一定的决心、耐性、和行动力。




     有的时候一个人标榜的品位不一定是自己的,很可能都是在追求和模仿别人而强加于自己,品位成了一种标榜自己的工具。而最可怕的是把“梦想”当作“理想”,这是不现实也不实际的,只是一种一个人的愿望而已,这在我置身艺术这个圈子后看到很多这样的人和事,这种认识和醒悟使我越来越清晰自己前进的方向一一学习、学习再学习!因为,我明白了所有脱离了能力的目标都只能是一种欲望。在满足自己欲望的这一个撕裂的时代里,很多人的痛苦莫过于这样的欲望使个人的眼界和品位越来越高,能力和实力却徘徊不前,唯有在学习中才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对于艺术,一切对传统的追溯是为了未来的创造。  在中国画创作中作品色彩的饱满,和背景前后关系处理上,我的理解从传统的功夫到色彩的搭配我对印象派比如塞尚,莫奈,毕加索等有了浓厚的兴趣,这一点还是归于在艺术研究院学习中,同学王正闽对我影响很大,他那个时候就在搞水墨实验画,我虽然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不理解他,但在几次听他谈话中他讲到印象派、讲到塞尚,莫奈,毕加索等,还有中国的黄宾虹、周思聪、李老十等,我的思路开了另一扇窗口。随着一年的学习到了结业创作的时候,我把原来的巜太行情思》系列:巜三思图》、巜小院清秋》、巜秋思秋恋》、巜恋秋》等作品一一梳理,又创作系列荷花曲:巜红荷》、巜荷韵》等主题意象与印象的表现作品。这两个系列的作品当时看起来并不十分成熟表达也未达心中之意,但它是我用笔以“点”、“线”、“面”相结合表达心灵感受和创作情感交流的结合再现,作品从构思到创作表现形式有了一些自己的感觉意味和新意。




      2004年深秋,我开着现代车满载着一车书和生活用品从淄博来到北京,我喜欢“现代”这个名字于是买了这个牌子的车,齐老先生当导航我们一路向北,就这样在北京己装修完毕的新房子安了家。来北京非常感谢同学怀一学兄,在他的点悟、介绍下认识了王生才先生找到房地产韩总,给我们最大优惠!想想买房子就是一拍即合,价格低又在地铁旁,说买就买了。买房是这样,画画也是这样,自自然然,简简单单,不刻意不硬拼(身边听过不少人言:拼上多少年画不出什么样死不罢休)也有人问我:“在北京买房是为了孩子户口吗?”我笑笑说没有想过,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就是个傻子一样,用一个时髦的词叫:没心没肺。但我不喜欢动心眼,直接、简单。其实,画画也好写作也好,不是拼上时间和性命能做到的,是随心随性还有随缘。这份随心是心性,是自然相遇相融的释放,同时也是自由自在之表现,这种自由自在是生活的一种态度和境界一一简单。



      自从我们定居北京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常常到中央美院去听大课,去中国美术馆、国家画院、首都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馆等地方去看展览,不管国画还是油画,也不管是设计的、水墨的还是东方西方,特别是美术馆讲座我去的最多。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吴冠中的画爱到了痴迷程度,开车的路上两边风景处处都有点、线、面的交织图式和欢快跳跃的音符节奏,还有斑斓的色彩,单纯又丰富,这种喜爱使我对抽象艺术充满了好奇与兴趣。在这一段时间里,由康征介绍认识了来北京学习的易芳吉和李大山,相约去了一次十渡。深秋季节十渡满山红叶和挂满枝头的柿子,那个红色真的是醉人心又让人心动!我开始试着创作以葫芦为题材的系列作品《雨后》、《红葫芦绿葫芦》和以柿子为题材的《印象十渡》、《春消息》,是以线为主的一种有着构成意味随意涂鸦之作,以色为墨的色块在画面中交织构建的现代形式感,而且在色彩的运用上我特别钟情的金黄和嫩绿的画面立刻呈现出一股赏心悦目般的清新。这种清新的感觉让我有一种莫名的让整个世界宁静、祥和的感觉,像人在潺潺流淌的山溪旁耳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连呼吸也变得轻松通畅。艺术作品是画家心灵的折射和心音,是把一切喧嚣抛向天空。只有这淡淡的嫩绿是我的世界,清新、安全而温暖。我仿佛找到了我的精神家园,纯粹而宁静的家园,尽管沉浸在这种宁静家园中的时间太短暂,但我也有着非常非常的满足和幸福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同学高群来到北京,我们相约去看望正在医院疗养的陈绶祥老师,谈话聊天中我谈到了去十渡看到了满山遍野的柿子树和诱人的让人心醉的红柿子,回来后画了一批柿子的作品,谁曾想陈老师脸一沉:看到满山的红柿子就激动就画柿子?那跟看到红布就往上冲的公牛有什么区别?老师一句反问的话顿时让我无语了……我也没有忘记第三年西双版纳写生中自己第一次敢动笔画花藤的一时兴奋,便不加思索发到群里还请刘老师、同学们批评指正,结果除了老师给了三个朝下的母指外没有一点点声息……那一刻不仅仅是无语,感觉整个空气都是窒息的。但我永远感恩这两位伟大的导师陈老师和刘老师!两句反问的话和三个向下的大母指(微信表情符号)……直到今天深深触动着我的心时刻牢记:观察、思考、感受、体悟!画画要从于“心”!




          三月里的春天,北京路边和公园里的柳树,还有在通往顺义的路上(通顺路)两边的柳树上那长长的下垂的柳枝条、风一吹悠悠荡荡地飘着,那一抹、一抹的嫩绿仿佛摇醒了大地、绿了整个春天……那透澈清爽而诱人的色彩能愉悦疲惫的身心,那微黄的新绿芽儿刺激着我原本平静的心中泛起波澜。我开始一次次的按耐不住自己的冲动,一次一次拿起纸笔随意泼洒,任意挥洒一条又一条粗细长短相互交织的线条,老辣、厚拙、灵动、湿润,红颜色、黄颜色、蓝颜色、我不管它是什么冷暖,我只管一吐为快!这个时期我对深蓝和玫瑰紫红色给作品有意无意间增添的一种梦幻般的朦胧情调痴迷起来,我以线条的力度和花朵为“点”来组合产生的效果,又以民间青花瓷器作为艺术文化符号,再以古典风格的木结构窗口、凭栏做支撑,在进行了一系例的创作中进行了反复的探索与实践。我把本土的文化与古典文化结合形式试想着传达一种理念内涵一一古典与现代的结合。我创作几百幅的作品即:春之韵系列、秋之醉系列、窗花细语系列、青花瓶语系列,那个时候的我还有一个冲动是从欧洲十几个国家回来和到汕头的一条老街去参观,看到那些不是要随时倒掉或被拆掉的淸代时期洋人的老建筑带色彩的玻璃窗……我又想到了中国文化现代性与西方古典文化的结合。两年的时间几百幅小品的创作体验,在“点”、“线”、“面”中横竖交错、重叠、排列,以“水足”、“色足”、“墨足”这九个字里尽情演绎、尽情释放、尽情享受中寻找自我心灵撞击,以理性的思维和自由的姿态让灵性归到自然。这个时期创作过程中我对自由之境界的生活态度和艺术中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与理解即艺术就是修行。从传统艺术向自由、抽象艺术与当代性现代性发展,人类与自然与动物、地球与空间与宇宙,是一个何等强大又和谐的体系啊!这个时候更多的画面出现在我脑际的是庄子之消遥、王维之自由的两大境界,又想到先生齐辛民作品中冲破古人与当代之框框,而展现出独特面目中博大精深的气度、气质、在纯真童趣里的自由奔放展翅翱翔,天空的旷神之怡……每每此时我便在想:如果一个艺术家达到这个境地是何等胸怀?




       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讲究外师造化。我在创作了一批“点、线、面”与“横线”“纵线”以“梅花”这个符号传达一种心音的同时,其实就是把所谓的“梅花”作为表达意象的一个符号来释放,而这是一个似有似无的影像?是一个虚虚实实的梦幻?还是轻松自由的洒脱?是,又不是,却真真切切的舞动着读者的心弦使人沉醉使人痴迷,画者动情观者动心。经历了这个创作过程我的内心有这样一个模糊中又清晰可见的想法,也可以说是思路:“心影绘画”或是“心音画语。”这个思路从脑海跳出后,我便无法抗拒它的诱惑,我有时候开始怀疑那些太过具象的画面,那种真实的感觉不爽不透气,让人觉得找不到美感,就象看着精美饭菜却没有口味一般。有一次看到了大家在看的一幅柿子的作品,那柿子、那树干、那枝条,我想画这柿子作品的画家恐怕还没有明白要表现什么,不然不会画成这个样。忽然间我有了一种表现的冲动,在画案上铺上一张纸画了一幅横式的《事事如意》图,当时画的时候在宋庄艺术馆,可以说是一气呵成。便对齐老先生说:“看我画这柿子怎么样?请大家指正。”


      “嗯,这幅画得好!”齐老先生又惊又喜。
     “秋萍,你画进步这么快?太好了!手法新有意味。”
      那一刻,不仅仅在场的人看了称赞,连我自己真的也很得意,案头上这幅《事事如意》图是一条从左由下而上的主干,再由主干三分之一处生出一条由左向右上方伸展次主线,然后由次主线顺式有变化有节奏的生出细长的长、短枝干,柿子三三两两,一簇一团,以统一的下垂式洒洒落落有聚有散。再以白粉点罩,在柿子与柿子之间留了大小的空间再有了白粉的点面引拉整个画面沉甸甸的、朦胧中似雾似霜虚虚实实,我理想中那种朦胧的像罩着一层薄薄的轻纱般的柿子,表现秋天果实成熟中的沉醉的“醉”字,在我这幅作品创作中,已点点滴滴如愿。

      当齐老先生帮我题款的时候,顺手在我开笔的主线上加了两条干湿、浓淡有别的条线,又在作品中间的下方拉出一枝干点上了两个柿子,呵呵,真可谓点睛之笔(只是占了我要画鸟的空间我心里嘀咕)!


       2014年秋天,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齐辛民工作室招生开学,一年的教学、从临摹、写生、创作到整理讲课课件,四年来我对中国画特别是写意花鸟画创作和写生有了更深更广的理解和拓展。



       2016我有幸在刘㬢林中国画理论研究工作室两年,这两年对《中国画学史》、《历代名画记  》以及《 石涛画语录 》的拜读,听刘老师讲大课和讲艺术规律,看刘老师写生创作示范中感受、体悟画画从“心”、以“写、意”入手的写意精神。




       从山水的宁静、石榴园老树枝干、南国的花卉与热带植物看刘老师画藤画叶画花画兰,那才真是种“享受”!笔在纸上起、承、回、合地行走,看在色墨中洇化、水迹墨迹点点滴滴与观者心灵的碰撞的共鸣,令画者有一种冲动。是那些水点墨点吗?再一次让我无法平静,在枣庄的石榴园我试着动笔画过几幅石榴,但是难以从心只算作了体验,直到广州华南植物园写生,在画一棵古榕藤时,我大胆地铺上一张五米的长卷纸,在画的整个过程中,算是对以“泻”为快的“写、意”在长短互拉交织、点点、圈圈的水润中,硬是横冲直撞痛快淋漓地一气呵成了。在对面画的刘老师画完走到我的作品前,给了我一个大大的出乎我意料的称赞说:“秋萍天生就是个大画家。”老师对学生的表杨是最大的动力!回味老师画树、画花、画山、画石、画云、画水……那种对形的把握和发挥,对意的表达和述说……我,一年下来顿悟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也有很多需要我用一生来思考、消化、寻找。




       说实话,平时我很少有时间画画,因为我的画不只是用手更在用心、有激情。每次想画画的冲动一次又一次冲击我的心灵,想画画却不能画、没时间画、那种感觉像是灵魂附体般的一股冲动力,象是一种魔力,一种无拘无束的舞动,我需要这种冲动的同时真是太佩服那些随时拿笔画,哪怕饭前饭后,哪怕半个小时也要来一张。我真的是没有这种能力,因为想画画是灵魂和心性的表达,是一个画家内心深处与视觉影像共鸣而产生的“心音”。画不只是手拿毛笔就叫作“画画了”。



       2017年的春节假期,我早上做好饭去艺术馆一直到晚饭前回家做饭,然后再回到艺术馆,有时候一画一个通宵,那二十多个日日夜夜的横涂竖抹泼泼洒洒中,感觉自己的白纸象密林一样,自己一会找不到方位迷失在树林深处,一会又游走在瓜藤架下欲停欲走,一会展翅飞翔一会儿又置身在树枝下压着无力飞起……或许是在清冷的二月里找些点点春意、或淡淡的芦苇丛中寻求一份月下的安宁吧,最终我在画了九十多幅作品中选出了十几幅可以交作业参展的作品。其中以描写西双版密密麻麻的老藤的初春、花季,以淡墨双勾、以花为点,以“点、线、面”“破格”之力硬是作优扬之姿拉长发挥了一下,创作出:《冬眠待春归》、《紫花盛开》、《春消息》等作品,还有写拟先生齐辛民之意作品《相伴天涯》、《天上来客》在创作天鹅的时候,我把心中的二胡意在天鹅夸大拉长的勃子,长长的芦苇三二根立在画面中,意在表现二胡的长弓和弦……两只天鹅在优扬的二胡演奏曲中从苇丛中浮出,淡淡的又单纯的画面似乎不染一点墨痕却又在水润的墨迹中慢慢洇化着滋润着……虽然作品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我已用心声表露了内心深处的影像和情感的共鸣。我尝试用漂亮纯洁和欢快的色彩来表现,想抒发一种对美好和浪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一种单纯自然的心性流露,一种无意识的心灵图像。这种“从于心”是天性?是培养?是训练?似乎是又不是,但我表达了人类、禽鸟、与自然、天地,相连接,又是垂直的引力线,这种引力的结构、表达了对梦想和精神未知性的执着追求的信念。
   


        绘画作品的深入表现不是画得更具体,而是画得更有感觉,画得更接近自己的追求,这种追求是绘画的一个特质?或是展示艺术家神秘的内心世界?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音乐是一种特别的语言,它无国界,也能在不经意间触动灵魂。而绘画作品我们是不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追寻着来自灵魂的声音就是心之音,像古老蒙古民族特有的马头琴、呼麦、长调与现代音乐的独到诠释争得了世界艺术关注。它表达的不仅是对现代蒙古音乐的理解,更是对自然的热爱,对心灵的呼唤。艺术家真正的艺术作品与音乐同样是具有独特视角感染力并达到振奋人心的力量。真正独特的艺术作品才会包涵深刻的思想和探索才有启发的价值,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与深度思考。



       2017年金秋十月在山东淄博市高青县慢城湿地,一个传说中美丽的蓑衣樊村,我们在那里生活、创作、写生半月,那荷塘、稻田,那无边无际的芦苇荡、那一片片水田里金色的稻谷、那高高地丛立在田头的红高粱……我置身在这蓝天白云的碧水间,面对碧波荡漾的荷唐,那丰硕而挺拔的荷叶在微风中摇摆着浪漫迷人的舞姿久久不能平静。我脑海中浮现着刘曦林老师的一幅小品荷花《小荷陶然》淡淡的墨迹、淡淡的水洇,透着淡淡的清香……对,我想到清香看到碧水蓝天下如翡翠般荷叶,它在早晨的阳光下挺立、在傍晚朝霞中摇曳醉人……受刘羲林老师这幅淡墨水洇的墨荷小品启发和影响,在高青十多天,我画了上百幅荷花和葫芦的卡片作品,其中:创作的荷花:《韵》,《和》、《音》、《萍》、《碧玉》、《梦境荷唐》、《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以彩墨的形式描绘了对荷花与葫芦等植物,这批作品意在表达心中对景物的一种印象。















      2018年的初春,我们第四次又来到了西双版纳写生,这一次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在每天陪着齐老先生上写生课之余就是使劲的呼吸……大口大口的呼吸新鲜空气全身心放松、这样的放松使整个人变得轻松自在又享受。面前的花草和植物似乎不再是原来的花草,仿佛随心所欲地应合着自己的感受和感觉,任凭自己的思想和心情拉过来送出去,任凭你点点洒洒地涂抹挥洒。 在去一个寨子写生的时候我被挂在篱笆墙上的丝瓜吸引了,它让我想起了太行山、想起了北京东四胡同里灰墙上的不同姿势的丝瓜,更想起了刘曦林老师的赭石画的丝瓜,我的心有些按奈不住的激动。三年写生中必到的藤本园和芭蕉园以及百花园,同样的花同样的藤同样的芭蕉绿叶,我的思路清晰中重叠着,延续中缓缓展放,《版纳藤园印象》、《版纳蓝花藤》、《版纳西番莲》、《版纳印象之月色朦胧》、《秋园葫芦印记》等作品的完成,是我又一次对中国画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体验。
   











      
       艺术是心、哲学是脑。  虽然我画画还是手不能达意,但我始终不喜欢重复别人,复制自己。要说喜欢,我永远喜欢王维的诗,更喜欢王维的思想和品悟。他的山水田园诗“以无承有,以静载动”,那种“有无相生、动静谐和”的特性。那种以敏感的心灵捕捉世界绚丽的灵光,借以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那种特有的整体氛围总是暗合着人类生存的本真状态,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他于浮躁喧哗的世界中品到了涧边静寂的清凉,在大自然中悟到了整个世界的灵动。这样的动与静和谐统一一一心音语画,这一独特方式和有意识的艺术追求,正是我一生的修行和梦想。      
      文还未成熟随心而言,画也未成形随感而发,我一直在学习中成长,学习中进步。     
 

 一一 2018年4月6日秋萍于北京


联系电话:15652631393、13466526077

【齐辛民艺术研究中心常年招生】

联系电话:刘先生、徐先生、秋萍女士、

电 话:15065873755,15253329328,17001239111,


电子邮箱:qpzgsh@163.com;2401149874@qq。com

······分割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可能您的朋友也会喜欢的

【新朋友】可以点击标题下的中国画在线网分享,也可以输入共众微信号“zghzx-com-111”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加关注分享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

【历史消息】更多平台消息查看

关注微信号:zghzx-com-111

加入网站:http://www.zghzx.com注册;

投稿邮箱:qpgzsh@163.com

地址:通州宋庄国防艺术区A118

电话:15652631393吴先生 QQ2401149874

分享是一种精神,感恩是一种美德

觉得好请新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吧!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