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中图乐府特辑2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第三场

这次的主题是《踏歌而行- Leo的音乐音响之路》,是讲述我怎样从零开始爱上音乐,也爱上发烧,在这音乐会中自然回放我最难忘的录音。相信读者们都明白我用“难播”形容我的录音效果特性,不是直达“爆机”边缘的危险地带,便是点点滴滴的微动态和细致度。正在考虑器材组合时,程国平带了两位朋友到“黑胶中心”介绍给我认识。一位是蔡喜辉,他的〈MHC影音名品荟〉正是经销【Avantgarde 喇叭花】和不少品牌的新进公司。另一位是从上海到来的王敬民,而他正是【BAT】胆机的代理。我们可说一见如故,谈谈笑笑便是数个小时。

虽然心中有数,但为了谨慎起见,我刻意走到〈MHC〉去听听【喇叭花】配【BAT】的表现。这组合果然不负盛名,回放我的大小动态的录音都绰绰有余,我的邀请也被两位欣然接受。

在演出的那天,王兄从长海带来一大批器材,其中包括【BAT REX II 】旗舰胆前级和单声道后级【BAT VK-P12SE】,【Super PAK】顶级唱放,三款总值差不多600,000。他还带来我心中挚爱之一的【Kronos Pro】旗舰唱盘,定价约340,000。上述器材都经过【ISOL-8 SubStation Integra】电源处理。这一件精品值得各位注意,售价38,000,并不算贵,但效果确实异常超卓。


王兄此举令我感恩不浅。一面之缘却愿意老远从上海监带数百磅的器材到广州支持这音乐欣赏会,不顾风险和辛劳以及支出,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份友情。从此又增加一位好友......不,是两位。小蔡也带来安装过程需要非常精密的一对【Duo Mezzo XD】,【喇叭花】出名超贵,但它的售价竟然是430,000。对我而言,参与安装和调声是第一次,它的造型、色彩、美感和手工艺的确是极品级制作。一大一小两对号角竟然是由Porsche(保时捷)车场打磨,上漆和抛光等处理!怪不得!

经过三个多钟的安装工序,组合终于如期开声了,结果?......以下慢慢讲。

本来打算两点半依时开始,但观众实在太多了,太热情了。320个座位无一虚席,但门外竟然还有百多人等待入场。于是立刻要求馆主放宽限制,准许加临时座位和“企位”。结果创了一个460人的记录,而门外仍然有十多人站听!

我从为什么喜欢音乐说到录音,也简单地提到数十年间的过程。为什么爱上了发烧艺术,为什么因音乐的感染而摄影和画画,以及我真正的终身事业 —— 设计和制衣。香港的朋友对这些都有点了解,所以不再在此详说了,但有些相片却是从未公开过,也在这里露露面。

录音回放的构思是想从首次制作开始,于是翻箱倒柜地找这些旧作,也因此找到了一些相片。

我终于找到与猫头鹰部队合作的《Block Buster》,人称“爆头”的“远古录音”。

我自己也是廿多年未有听过,再次回放也令我自己感慨万千。不但听到一些可能已经湮没的香港城市真实实录,而且那些为了描写实景的歌曲也竟然还有现代感。其中一首“爆山”是当时香港建筑业最旺盛的时期,几乎天天移山填海。今天要再录也是机会渺茫。我把这录音用我今日创造的ADMS技术重新再造母版。效果提升三级,连我自己也吓了一跳!

用【喇叭花】+【BAT】组合回放实在太刺激了,动态之大,穿透力之强,气势之汹涌,细致度之精等等都令人感到意外,数百观众的欢欣反应是来自内心。小蔡,尤其是小王也感到功夫没有白费,观众的心声就是回报。在这里我要说一句令我也大感意外的事情,在这轰天动地的能量表现,其实【BAT】的音量输出只是差不多七成!

另一录音也是令我难忘,它就是《黄河 梁祝》,演奏者是孔祥东和许可。

我和最佳拍档余昭科通过BMG邀请了一位大人物到北京监察录音,他就是替Heifetz、Horowitz和无数大师当兼职的John Pfeiffer。他几乎立刻决定把他俩签约。孔祥东在短期内成为国际BMG演员,而许可却因主奏二胡而在数月后签进日本BMG。许可在短期内成为日本最著名的“胡琴大师”,演出无数,也桃李满门。但孔祥东的命运却是相反。John对他也许过份热爱了,签约后一年多,John便与世长辞。孔祥东竟然立刻受到排挤而无法在美国BMG立足,他因此消沉下去,多年未有回复,直至在奥运宣传视频中才再出现。世事无常,我们帮了他还是累了他?

《黄河 梁祝》在BMG的白金碟榜上有名,总算是一个纪念吧。

最成功的莫过于《绛洲大鼓》。

我们把录音推到世界各地艺术节策划人手里,回响可说是空前,但由于大鼓和多类乐器的昂贵运费,鼓队被邀机会可能只有一成,但我们也成功地把绛洲鼓团推到全中国、香港、东南亚,包括马来西亚和台湾,各处王室和当地要人都有出席。最值得纪念的一次是被邀请到丹麦参加国际音乐艺术节。在当地街演也创出万人空巷的盛大场面,在女王座前演出一场也令千多观众站立鼓掌兼顿足。当地报章形容这演出是世纪佳作,对发烧朋友而言,绛洲大鼓也许不陌生吧。

在天河体育馆举行的万人黄河大合唱被称为空前绝后。也许吧,一万五千人四声部合唱。东南亚主要交响乐团到齐,一共接近千人。(图片是网上下载,用作范例讲解)我和老易合力制造了个单点录音,经过一整天的调音,终于完成。只可惜我俩都找不到这原来录音,太可惜了。


丽江纳西古乐团也是值得纪念的录音。它是由老朋友阎惠昌先生发现的,阎兄当时还未加入香港中乐团,今天,他已是音乐总监了,我和余昭科也把这录音推到全世界,他们被邀演出的机会远比绛洲鼓团多。在这廿多年间应有数十次,足迹跑遍半个世界。

我们录音的主意就是希望推广中国音乐,不但要把它们在录音史上留下记录,也希望全世界的爱乐人士有机会接触到中国音乐的宏大和价值。虽然这录音只卖数百张,亏了不少,但却是音乐推广最成功的例子。很奇怪,外国人反而对这录音赞赏有加,当时香港港督彭定康的夫人听了这录音之后立刻要乐团在香港艺术节演出之前到港督府演出一场。


每次听《罗文-情系佛罗内斯》这录音也会令我喜中有悲。喜者是有机会替罗文录制了一辑创意的CD,悲者是我们相处时间太短了,数年后便天人相隔。在制作期间,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佛罗内斯那日子的相处更是难忘。

在策划期间,罗文对管弦乐团伴奏是向往不已,但对我决意不加入流行乐队有点怀疑,但他还是相信我。在录音前多个月里,我和指挥家麦家乐有无数次的联系沟通,我是希望把音乐伴奏改编成歌剧形式。不只是“伴”,而且是“对唱”,终于成功了。

在錄音當日,我只擺了個“單點”,兩支咪,因為第一首是慢歌,羅文在半信半疑之際更頻頻追問我。

“支咪呢?”

為了令他安心,我立刻加上一支膽咪給他。在錄完第一首之後,他馬上要用耳機聽。聽完之後才放下心頭大石。說了一句:

“都唔知你點樣可以做到!”

另一寶貴的錄音是《絕響重生-大江南北廿載情》。

我和余昭科花了不知多少年的時間走遍中國大江南北替當代大師每人錄三兩首歌曲,然後在兩年多前才壓制CD。當我把一些“舊帶”轉入電腦時遭受了多次晴天霹靂,竟然有四成母帶壞掉了!幸好還有半數以上留存。其中大部份大師不是作古,便已退隱。《絕響》載有嗩吶大師任同祥,二胡大師劉長福,琵琶大師林石城和張強,管子大師胡志厚,笛子大師俞遜發,和鼓王李真貴等的存世錄音。

在重播《絕響》兩首之後,在簽售時竟然被搶購一空!

在過去三年ADMS拍檔李志球帶來數以百計的華納錄音,其中不乏華語流行曲星級人馬,計有羅文、林子祥、陳百強和林憶蓮等。我在這欣賞會中也播放了多首。粵語流行曲還是最受歡迎的一類。

這欣賞會持續兩個多小時,難得無一觀眾離席他往。

音樂文化推廣真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中圖樂府”是會永遠舉辦下去。下次再會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