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关于古筝学习中的辩证法,值得思考!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正确处理“快与慢”的辩证关系


现在是一个崇尚快节奏的时代,无论是畅销书,还是爆文,都信奉快字诀。随处一看,都能看到《5分钟快速入门学会XXX》、《10分钟看懂乐理》等等吸引人的标题。学乐器这件事儿但凡与速成沾边的,最后多半都是个豆腐渣工程。


很多琴童的家长,都以自己的孩子刚学了没多久就可以考X级为傲。不过这样的家长一般都是越往后学发觉越难。速成不了,没的吹嘘,就都渐渐作鸟兽散,打了退堂鼓。


练琴这件事儿和盖房子一个道理,基础没打牢,越往上越危险。练琴的时候,遇到过一首技巧要求很高的曲子。尤其是快板一段,越是着急想快,就越是手指打绊,绕不清楚。一个音一个音地慢慢细磨,反而轻松地达到了要求的速度。


想要快?一定得先从慢开始。


学琴中学习的道理,对于学习和工作一样适用。孩子从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对于一生都有帮助。



关于抓重点与磨细节


一首曲子,不同的人演奏,水平高下立现。区别在哪里?


细节!

初阶的演奏者只能顾“面”,大面儿上不出纰漏;有一定水平之后开始有能力顾“线”,从大面深入到每一个乐句的推敲;而真正的大师顾“点”,在他们那里,每一个音符都十分考究,不仅音高、时值精准,更能够注入充沛的感情,哪怕是休止符,也一定是情绪的延伸。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于是很多人信了,一头就扎进了浩浩荡荡的细节中去。埋头苦干,累得要死要活不说,结果却常常是抓住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实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重要关键的叫细节,其他可有可无的只能算是细枝末节。决定成败的是前者,而非后者。


所以,比一头就扎进细节更重要的,是站在顶层先向下望望,看清楚哪里是关键,哪里是重点,然后再去埋头打磨。


学琴教会的事儿,弹琴要学会合理的“抓重点与磨细节”。


对于人生与工作来说,有如弹奏一首古筝曲,什么是重点,什么是细节,有的放矢,才会描绘一卷华丽出彩的人生篇章。


关于“玩中学”还是“学中玩”


学中玩 :不会认认真真学,能学就学点,遇到点困难就放弃。用这个态度去学,孩子不可能学得好。


“学中玩”不可取,那么倒过来看——“玩中学”呢?这倒是一个好的学习方式。


要求:

1、作为老师,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多增加一些能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环节,利用好游戏和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让孩子在游戏中去尝试与体验古筝的奇妙之处,带给孩子快乐与好奇心。


2、作为家长,要认识到,古筝学习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会弹多少乐曲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古筝学习增添孩子对音乐的喜爱,甚至是保持一生的爱好与兴趣。在学习中善于运用鼓励与激励法,可以更好地保持孩子对古筝学习的兴趣。


关于轻松学琴还是强制学琴


刘诗昆说:“对于孩子学琴的兴趣、快乐问题,我请教过多位权威教育学家或儿童教育心理学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向我指出:如果将孩子学琴作为一种教育、美育,那就不能过分强调和追求学琴中的兴趣或快乐,因为,少年儿童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性、要求和规律,其中之一就是,对孩子们的教育不能同孩子们的一般兴趣和快乐简单地划等号。这些权威专家都对我说了这样一些内容几乎相同的话语:‘教育对于多数或绝大多数少年儿童,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少年儿童而言(少数除外),是不能完全排除一定、必要和恰当的强制性,或称为强制手段的。’”


一般而言,孩子,全中国或全世界的孩子,最有兴趣和最感快乐的是什么?对于世界上一些极度贫困国家或地区吃不饱饭的孩子们而言,那就是一个字:“吃”;对于只要吃饱了饭的孩子们来说,那就是另一个字:“玩”。


儿童有儿童心理,孩子有孩子天性,对他们之中的多数而言最快乐的事情是玩而不是学。什么是学?学就是接受教育。事实上,对于多数孩子来说,不要说让他们接受美育学琴,就是让他们接受一般教育上小学校和作功课,实质上都是带有强制性的,只不过他们不敢,也不可能不去上学和不作功课而已。


当然,对于琴童学生学琴,也不能绝对完全不去关心和不去注意他们学琴的感受、兴趣和乐趣,而应该尽最大可能想方设法地去引导、鼓励、激起他们一定的兴趣和乐趣,尽量使他们轻松点、快乐点,不要感到太多、太大的压力,不要觉得练琴太单调、太枯燥、太苦闷。但对于孩子们而言,毕竟快乐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自觉学琴同强制学琴、轻松学琴同刻苦学琴要相互结合才好。



荐文章:


好的古筝班,不会用这招吸引你报名!

学筝最考验人的竟是这两个字……

锅盔女王的下一秒——古筝女神 !(筝爸筝妈必看...)

古筝版《上海滩》,令人陶醉!


猛击阅读原文欣赏更多精彩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