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文化富源】身残志坚的民族乐器传承人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身残志坚的民族乐器传承人
他出生在富源县大河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两周岁时命运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不幸落下了眼耳终身重度残疾,但倔强的他不甘心命运多,他希望命运得到改变,变、变、变,穷则思变,他坚信只要努力,一切皆会好起来,他苦苦寻迷着改变命运的机会。1980年初,不满16岁的夏玉平放弃学业跟了木匠师傅打杂学艺,慢慢地凭着他的勤劳上进和良好的人品,邻村的一姑娘偷偷爱上了他,姑娘心想:“这个小伙子虽然身带残疾,但是苦得累得,跟了他,以后一定能挣得碗饱饭吃……”
1990年,夏玉平实现了人身的第一个目标,与邻村有肢体残疾的余梅仙结为夫妻。结婚不久,他感觉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觉得在农村做木活也不是个办法,苦不了几个钱,养家糊口不够啊!于是在1991年7月,他毅然决然放弃了10年的木工担子,背井离乡,独自来到昆明开始寻找路子。吉人自有天相,他居然认识了在昆明最专业的紫竹民族乐器制作老师张祖豫,夏玉平常说:“张祖豫老师是他生命里的贵人”,因为张老师的提携和推荐,他以打工身份进入云南省教育学院接受培训。在1991年—1997年期间,投身于昆明张祖豫老师创办的民族吹管乐器制作工厂打工。打拼期间,偶遇哏德全老师,一次俩人在昆明景星花乌市场闲游时,买了几个葫芦回工厂试制作一种仿照芦笙的乐器,创新将竹子装上插入葫芦上,经吹奏,该乐器发出清脆优美动人的声音,取名叫“葫芦萧”,后来,“葫芦萧”发出的声音给人们感觉就像丝绸一样柔顺、细腻,被更名为“葫芦丝”,命它属女性,竖吹。之后,哏德全和夏玉平两人又用竹子制作巴乌,命它属男性,横吹。从此,葫芦丝和巴乌两种乐器在昆明开始生根发芽。经过哏德全和夏玉平两人多次探索、创新、总结,最终确定紫竹才是制作民族乐器的最佳材料,同时它被人们常说为“紫竹报平安,葫芦迎富贵”之美称。
富源县大河镇素有“中国紫竹之乡”美誉,紫竹资源十分丰富,于是夏玉平暗下决心,自己也要把家乡的紫竹加工成民族乐器。1997年,夏玉平泪别恩师和工友们的苦苦挽留,毅然离开自己深爱的乐器加工厂,回乡开始自己艰难的创业历程。1998年,夏玉平在富源县大河镇大河街创办了“云南玉平民族乐器店”。历经10多年的奋力打拼,他的经营范围在慢慢扩大,销售渠道越来越宽,夏玉平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听到他的名字就知道他的品牌。夏玉平的乐器属于纯手工制品,他制作的葫芦丝、笛子、巴乌等堪称一绝,工艺精湛,他在葫芦上雕龙画凤,尤如行云流水,非常娴熟,经过他雕刻的葫芦丝精美绝伦,让人爱不释手,而且他的乐器还有一绝,那就是音准非常好,获得了厂家、公司、学院、大型艺术团体和顾客们的一致好评。夏玉平的时间非常宝贵,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他每年可制作、销售成品乐器5000余(把)支,半成品近4万支,消耗紫竹8万余株,葫芦6600多个,年经营总额可达80多万元,年总收入近50万元,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喜欢,凡是采访过他的人,都为之动容,佩服得不得了。
后来,他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开了专卖店:“云南玉平民族乐器制作店”,原材料主要是本地种植的紫竹,产品种类有葫芦丝、笛子、巴乌、箫、芦笙、弓笛、洞箫、排箫等15种民族乐器,他经营模式属于定单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供不应求。在过去,“云南玉平民族乐器制作店”的销售主要是向昆明乐器厂提供半产品,云南省歌舞团、戏剧团、文工团、艺术学院、琴行等提供民族乐器。凭借技艺精湛、产品质量一流、文化艺术浓厚,赢得了市场认知。随着第四届泛亚国际民间工艺博览会和第三届中国乡村文化艺术节的开展,现在云南玉平民族乐器制作店制作的产品已打入全国各地,畅销北京、天津、湖北、石家庄、青海西宁、江苏苏州、湖南衡阳、上海、福建、安徽、辽宁、四川、重庆、贵州玉屏、云南昆明等14个省市,并出口日本、缅甸、韩国、朝鲜、新加坡等国家。其中以葫芦丝和巴乌为主的乐器已成为教学产品。
夏玉平在制作、销售云南玉平系列紫竹民族乐器的同时,充分注重传、帮、带作用,积极培养子女从事葫芦丝、笛子、巴乌等民族乐器的加工和演奏,并参加各级举办的文艺演出活动,均取得较好成绩。2006年参加曲靖市农村文化户(联合体)文艺汇演荣获二等奖,2009年参加曲靖市庆祝建国6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荣获优秀演出奖,并多次受到省、市、县新闻媒体的关注和宣传,他也多次被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授予文化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0年评选为富源县劳动模范。
夏玉平制作紫竹民族乐器技艺精湛,属实用性较高的传统工艺,是全市屈指可数的“大师”级传承人,2005年被曲靖市列为重点文化传承人进行重点保护和传承。在技艺传承方面,夏玉平有很多担心,每次去采访他,他都说:“我50多了,3个孩子大学毕业后,都有自己的工作,他们也不会跟我学这行,希望带几个徒弟,但是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没有人愿意学这个行当……”,不管怎样,他还是毅然决然的想把民族乐器制作传承下去。
为了推动全镇竹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让紫竹产品文化发扬光大,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夏玉平承包了500亩山地,种植了5个品种的紫竹样板,在解决部分原材料的同时,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有效带动群众种植紫竹近1000余亩,并入户收购农户种植出来的紫竹,使平时不起眼的小紫竹摇身变成了“香饽饽”,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这就是夏玉平,虽然他身带残疾,但他意志坚定,积极干事创业,不仅自己富裕,还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他的事迹可歌可泣,可赞可叹。        
杨宗友
编辑:杨 艳   邹永改
传播先进文化
彰显魅力富源
欢迎关注“文化富源”微信公众平台

富源县文产办
微信号:FY-530325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