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葫芦丝音乐中承载的历史与文明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葫芦丝的文化发展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至今,已有大量的作品被创作和发掘出来,但仅从其量上还难以适应葫芦丝发展的需求,傣族葫芦丝演奏大师、领军人物哏德全去世之后,各种流派及风格的葫芦丝乐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葫芦丝界也诞生出了许多知名的演奏家,如陕北派风格的王厚臣、云南的环宇姐妹、山东的魏仕健等,而好听的傣族风格葫芦丝新曲近年来却鲜有面世,所以仅靠傣族本土作曲家偶尔写得几首新曲已不能满足广大葫芦丝爱好者的迫切要求了,于是,许多的葫芦丝爱好者纷纷转向各大音乐论坛及伴奏网站寻得与葫芦丝音域相符的流行乐曲来演奏,根本不考虑葫芦丝本身的韵味与乐曲完美相搭与否,于是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在各大葫芦丝论坛等渠道传播,而最正统的葫芦丝曲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谈及最正宗的葫芦丝,当属云南德宏的老一辈制作师做出的傣味音色纯正的葫芦丝了。传统傣族风格的葫芦丝(原生态葫芦丝)总是得到许多葫芦丝高手、发烧友的钟爱,多数葫芦丝初学者演奏水平提高后,最终还是喜欢原生态葫芦丝。然而,尽管如今的葫芦丝演奏高手遍布全国各地,但真正能将葫芦丝的音色发挥到极致的人却很少。我国著名葫芦丝演奏大师哏德全不能不说是这"极少人"中的一位佼佼者,他生前在葫芦丝的传承和普及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不仅将音域得以扩展,而且还对葫芦丝的制作进行了细化和统一。在哏老师没有成立哏德全艺术工作室之前,他就和杨志宇(白族人、国内第一张葫芦丝、巴乌有声教学《傣风神韵》光碟及教材就由他统筹策划推出)创立了云南"全宇"牌葫芦丝,虽然当时的技术比较落后,但事实却证明全宇葫芦丝的做工在当时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当时演奏的葫芦丝乐曲也多以傣族民间曲子为多,像施光南老师的《月光下的凤尾竹》、龚全国老师的《竹林深处》以及《多情的巴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代表作非常流行,当时由于编曲技术的限制,乐曲的伴奏也就仅仅是那么几样配器,如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首《竹林深处》,只有扬琴的伴奏来加以铺垫,但并不影响和阻碍葫芦丝音乐的发展。


  此外,编曲对于一段音符来说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使音符腾飞的"催化剂",正如大家听到的小提琴版本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它之所以经久不衰,必然有它的道理。事实证明:直到如今也没有哪个编曲能与之相媲美!据了解,哏德全老师初期的音乐编曲均出自云南,也有部分是通过云南民族音像出版社推荐的编曲,像哏德全老师的许多曲子的编曲就做到了就地发掘的特点,如小板、黄严、曹鹏举等都是业界不错的编曲师,也曾经不止效力过哏德全一位老师,许多民族类型的器乐专辑编曲中都曾多次出现过他们的名字,而许多的编曲工作都是在征求哏德全老师的建议的基础上进行后期缩混的,直到最后的母带处理工作,哏德全老师的葫芦丝演技之高是一个方面,但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编曲恐怕也要逊色不少。


  如今,新作品层出不穷,可谓琳琅满目,而真正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样流行的曲子却少之又少。一方面,行业里陆续出了葫芦丝演奏家或者说是专业的演奏者,葫芦丝的作品趋向于不同地域性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近年来创作和编写葫芦丝教材呈现出一种鱼龙混杂

的现象,也不乏一些人借机炒作而不再是单纯地为了葫芦丝艺术,葫芦丝界目前最需要的就是一些短小精悍或是朗朗上口的曲子创作者的出现,如果不考虑其风格,而硬是将国外歌曲或是一些流行歌曲直接拿来作为伴奏用,恐怕迎合人意、凑合了事。有人说,作为葫芦丝艺术工作者,应该努力地研究当地的人文景观、历史发展,扎根于民间、深入到基层,汲取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创作出大家更为喜爱的音乐作品。


  近些年,就葫芦丝音乐作品而言,呈现出了不同流派的典型音乐特征,葫芦丝音乐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场面,而近年来,傣族的音乐也并没有跟上葫芦丝的发展需求。以陕北秦腔戏曲的音乐风格创作出的《灞柳情》带给听众的是另一番感觉:跌宕起伏、如泣如诉、敢于反抗旧社会的鲜明时代特征;而这些只是王厚臣老师创作中的一小部分,而更多的作品也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典型特征,《瑶族舞曲》、《苗语花香》改编版《瑶族舞曲》带给人们的都是属于秦地的音乐风格,而以河南戏剧音乐元素作曲的音乐作品《梨花雨》、具有河南音乐风格《编花篮》、魏世健老师《豫北小调》、张笑的《十点后的坚强》以及葫芦丝演奏家涂志民创作的《木兰颂》等音乐作品也得到了颇多赞誉,这也使得葫芦丝文化首次与河南戏曲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事实证明,葫芦丝这件看上去非常不起眼的乐器却有着极大的音乐创作空间,而不仅是傣族的民间小调、山歌、古调。陈祖仁的代表作《苏堤烟柳》以江南风格为美,曲子中加入了许多的装饰技巧,曲子结构匀称、疏密有致,再加以古筝等代表性乐器,让人们不禁陶醉于这醉美的人间仙境,这就是"江南"所特有的韵味。秦艺的音乐作品,往往表达了恋人之间的爱慕之情或是唯美细腻的情感,如《相思桥》《花开如云》等作品,既包含深情又不失绰约。张笑曾作为哏德全工作室的音乐总监,也曾为哏德全老师编曲数十首,如《春满傣乡》《思念》《牧羊姑娘》《山谷吟》《篝火狂欢夜》等知名曲子,都出自张笑之手。在哏德全老师辞世之后,他也曾编写出了最新的专辑《出嫁的山谷》,其中的一首《舞娘》取自印度音乐风格,给人以神秘激昂、绚丽柔美的感觉。同样,我国著名葫芦丝演奏家李春华的原创音乐作品《炫动时光》也偏向于西域风格,葫芦丝在朝着天国之外的遥远国度进行了大胆的幻想与神秘创作,灵感与激情的乍现,这也使得葫芦丝的发展进入到无国界的时期,乐曲《炫动时光》给人以激情动感、跃跃欲舞的风格。近年来,葫芦丝与交响乐团也尝试着不同形式的合作,葫芦丝交响音诗《娥并与桑洛》是著名词、曲作家曹鹏举、曹琛父女经过长期酝酿,根据同名傣族爱情悲剧创作、录制的葫芦丝协奏曲,由李春华用葫芦丝独有的天籁之音,演绎了情动青山、泪洒绿野、悱恻缠绵的爱情悲剧,讲述了傣族一对恋人娥并与桑洛生不能走到一起,死后化成两颗星星永远不分离的悲剧故事,宛如傣族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具有葫芦丝音乐的里程碑式的意义,西洋乐器与中国古老乐器的完美结合。葫芦丝的音乐表现魅力不局限于民族音乐,在某些方面,它还可以得到更大的拓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民乐是先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种财富需要我们的保护和传承,更需要全民的参与。音乐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上万年的历史,承载着岁月的历史与先辈们的文明,在当今社会里,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意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更多的人能够喜欢我国的本土化乐器,把我国的音乐文化永远传承下去,在传承中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将中国的音乐文化与国外的音乐创造性地再结合,使之成为我国民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全民的音乐文化素养。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