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歌曲联盟

正在走下坡路的中国农民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正在走下坡路的中国农民

 

 

洪巧俊

 

 

 

这是一个夏天,也是卖夏粮的时候,我走在石头岭上,正往下走,却看到一位老农推着独轮车,车上是四包稻谷,正艰难地往上推,他向前倾着身子,一步一步地往前,坡太陡,当车要往下退时,老农停了下来,我立即跑过去帮着老农拉车。我们终于把车子推到了石头岭上,他拉起衣角擦着脸上的汗水,然后说:“谢谢你。老了,老了,推不动。”说着,把肩绳挂在脖子上,又推着车走了,下波路,走得快点,我注视着他慢慢远去的背景,他的上衣被汗水湿透了,没有一根干线……

 

望着老农,我想起了小时候与父亲卖夏粮的情景,父亲推着车,我在前面用绳拉,每到上坡时,我都会使尽全力往前拉,让父亲推着轻松点。可如今农民的孩子大都进城了,没有人帮他们拉车,农忙时,也只有他们自己来干。

这么多年来,那些知识精英们在呼喊故乡在沦陷,被称为“公仆”的似乎无动于衷,他们并不关心种庄稼,只关注种房子,他们对农民的收入兴趣不大,兴趣大的是GDP。

 

由此可见,正在走下坡路的中国农民未来之前景。

 

 

 

 

 

巧哥喜欢下乡,更喜欢寻找那些藏在山野里的“乡贤”们,听他们讲古老的故事与乡村的野史。这些乡贤不愿当村官,说当村官败坏了他们的名声,如今都是些什么人管理乡村?用他们的说法就是流氓地痞,乡贤们不屑和他们为伍,这些人年龄偏大,读了些书,似乎看破风尘。

 

这是秋天,巧哥来到一个村落,靠近公路旁是鳞次栉比的楼房,显得村庄的富饶,可当巧哥走进村里,里面却是杂草丛生,路上草比人高,那一幢幢老房子是破旧不堪,有的已经倒塌。从远处传来二胡声,我循着二胡声走去,看到一位老汉坐在古树之下拉二胡,手拉着头晃着,完全沉浸在自娱自乐之中。一曲拉完,他慢慢地睁开眼睛,看着巧哥,巧哥笑了笑说:“大叔拉得不错。”

 

老汉说:“上不了台面的,闲着,自己找点乐子。”

 

 

 

 

大叔告诉我,孩子都参加了工作,不用以前那样去忙碌,自己种自己吃的。水稻田本来一年可种二季,但他一年只种了一季,收割的稻谷够他一家吃。之因是种多了,也赚不了钱。

 

我问大叔这种想法的人多不多?大叔说,暂时不多,因为农民大都是“种田不知老,不知哪年好。”其意就是今年收成不好,或许明年会好起来。但如果一年又一年的收成都不好,像大叔这样想法就会多了起来,如果他们都种自己吃的,城里人吃什么?

 

 

 

报道说,今年6月份,安徽的一些农户因为麦子的低价而伤透了心。在当地,1斤小麦,收购价是1.18元,但这是最好的小麦的价钱,今年灾害天气一多,小麦质量普遍不好,很多农民只能卖到7毛钱或者8毛钱!就算按照一斤1.18元算,一斤小麦都能换什么呢?稻谷也是如此,价格比往年低了,但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产品都在涨价,挤兑农民的利润,让辛苦的农民没有利润,甚至亏。农民一年忙到头,辛辛苦苦在土里刨食,到头来不但没挣到钱,还亏了,他们还能有种粮的积极性?

 

一位基层干部叹息说,农民去年卖玉米,每斤1.2元,好卖。今年卖玉米,每斤0.7元,要找社会上的混混们排队走后门。农产品价格滑坡农民不满,卖粮难逼迫农民找社会混混走后门农民更不满!

 

巧哥想,怨声多了,他们会不会也只种自己吃的?

 

 

 

 

最近有个议题很热,那就是农民工返乡热潮的出现。如果说大面积返乡,只能说明中国经济在走下坡路,这样农民迫不得已才返乡,要是能在城市混得下去,他们是决不会回乡的,一是面子上过不去,二是回家种田赚不了钱,孩子读书要钱,老人看病要钱咋不?回乡是出于无奈,在城市养不活自己?

 

一边是政府鼓励农民做城里人,一边却是农民工大量返乡。前不久财政部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确保到2020年使1亿左右已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8月8日新华网)

 

承包的土地是这些返乡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也是他们的退路。这1亿农民响应政府号召进城落户,如果到时候居无定所,就业无门,生活缺乏持续保障。宅基地与责任田已经易主,他们还剩下多少退路?

 

尤其是在这经济滑坡的时候,更应慎重赶农民进城。不要因为城市房子不好卖,而骗农民买房,否则会后患无穷,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农村落后点这不错,但农村土地承包权与宅基地毕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家园,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至少能够解决他们填饱肚子的问题。   

 

巧哥想,正走下坡路的中国农民,4年还能有1亿人做城市人吗?农民再朴实,再厚道,也决不会饿着肚子做个城市人的。

 



若您欣赏本文,欢迎扫描下列二维码打赏,或者长按二维码并选择“识别二维码”再打赏。也欢迎免费阅读。 


洪巧俊:杂文家、时评家、艺术评论家,被权威报刊称为“当今有成就、有影响,特别是正值创作黄金时期的杂文(时评)家”。是当今在全国写三农时评、杂文最多的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主编的《时论中国》称“知名三农研究学者”。已出版著作《生命,千古之谜》《“三农”情结》《中国朱泥手拉坯壶第一人章燕明》等7部。


要看洪巧俊更多精彩而犀利的文请关注洪巧俊微信公众号“hqj1578”,或扫下面的二维码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